分享更多
字体:

2012龙年科技春节晚会 当科技 “爱”上文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0 09:1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阖家团圆的春节假期里,春节晚会是年年热议的话题。近几年,一些年轻人嫌春晚节目老套,只是为了陪父母而蹲守在电视机前。

  不过这种情况在今年春节期间有了不少改观。笔者就有幸在“欢乐与智慧同行——2012龙年科技春节晚会”汇报座谈会中,了解了别开生面的中国首场科技春晚。

  用玉米糊舞揭示非牛顿流体的特性,用液氮把香蕉变成锤子,用触摸屏演奏民族音乐,用气球展示伯努利效应……科技春晚引发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惊叹与笑声。科技展示类、语言艺术类、歌舞表演类节目彼此融合,富含科学知识和哲理,营造出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

  科技春晚是科技与文艺的联姻。当科技“爱”上文艺,人们能感受到怎样的魅力?

  科技可以体会幽默。小品《怪里怪气》中,当锡箔小船漂浮在空空如也的玻璃缸里,当高压电弧在缸中熄灭,“缸里有什么”已成为每个观众心中难解的悬念。这时候年轻的女主持人俯身缸中吸了一口气,再抬起头说“祝大家春节快乐”时,那蓦然变性的声音让现场观众哄堂大笑。在笑声与悬念之后再进行科普,人造惰性气体六氟化硫的属性——比重大、不导电、可变声——就深深镌入观众的脑海里了。

  科技可以制造温馨。泡泡是每个人小时候都玩过的游戏,在科学秀《让泡泡飞》里,神奇的泡泡花样百出:氢和甲烷吹出的泡泡具有不同的燃烧属性,鼓风机将香水、美酒、洋葱气息吹进大泡泡飞向观众,带来意外的惊喜。最后对宇宙间“恒星泡泡”的展望,又让观众的心绪从欢乐的童年飘向了幽远的太空。

  科技可以针砭时弊。短剧《剖腹产》针砭盲目追求剖腹产的非理性现象,揭露了生辰八字和黄道吉日的谎言;小品《碘盐风波》回顾日本核泄漏后民众因听信谣言而抢购碘盐的事件,赞美了知识和理性的价值;相声《说8道4》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字趋8避4没有科学依据,是十足的伪命题。

  ……

  当科技“爱”上文艺,科学知识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人感到亲切。科技成为人们身边的娱乐素材,晚会也成为别开生面的平台。

  科普从来都不是纯粹的科学问题,而是事关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一年多以前的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民普遍崇尚科学精神,对科技信息的兴趣不输发达国家公众,但对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不够。这种现象说明我们的科普工作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求知需要。

  因此,这台科技春晚的出现尤为令人惊喜。当科技“爱”上文艺,当越来越多的科技知识用科技春晚这类兼具科学与艺术的特质传播出去,国民科学素养或许就将在潜移默化中出现质的飞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