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审的"倒霉"政要们 入狱还是流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1 08: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希拉克
总统、总理、首相??这些耀目的词组,是一些人一生为之奋斗的名头。掌一国之权柄,游走在世界巅峰人群之中,一时间风光无限。
然而2011年的天空,对于不管是那些在其位的、还是已卸任的政要们来说,都是阴云密布。昔日的大人物们纷纷落马,要么入狱,要么逃亡,逃脱不了被审判的命运。他们必须为过去的所作所为买单,也必然会在新一轮权力斗争中成为最重要的配角。
希拉克:晚节不保
2011年12月15日,法国前总统雅克·希拉克迎来了一个糟糕的日子。
这场沸沸扬扬折腾15年之久的案件在巴黎轻罪法庭宣判:希拉克因在1993—1995年担任巴黎市长期间,涉嫌虚设公职、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等罪名,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缓期执行。此案开创了法国前任总统被判刑的先例。
希拉克本人的态度颇为微妙。他一方面对判决结果的“公正性表示质疑”,以“名誉担保,个人绝无任何可被指责的错误”,但他又表示自己不会对这一司法判决提出上诉。
从政40余年,三任巴黎市长、两任法国总统,希拉克绝对是当今法国政坛的元老级人物。这样的大人物晚节不保对法国政坛的冲击不小,不少法国媒体质疑:“这个迟来了20年的审判,真的是他的错吗?”
经查明,希拉克在1993—1995年担任巴黎市长期间,市长办公室登记在册的“特派员”有四五百人,而其中40多个“特派员”只是在巴黎市政府挂名,却不在那里工作,导致巴黎纳税人为此买单大约140万欧元(约合1130万元人民币)。希拉克因此被怀疑中饱私囊或为回报政治盟友而滥用权力。虽然他本人一直坚决否认这一指控,但是此事从1996年案发到2011年12月15日判决,前后历时15年,有9人先后受此牵连遭起诉,甚至包括希拉克的亲信、现任法国外交部长阿兰·朱佩。
英国《经济学人》发表评论称,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任何钱财落入了相关政客的个人腰包,但是希拉克之所以被判有罪,是因为他用纳税人的钱资助政党活动。希拉克的定罪传递出一个强有力的讯息,那就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让人感觉到对法国的政客们执行的是与普通老百姓同样的标准。
季莫申科:天然气之殇
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没有希拉克那样的“好运气”,她必须过一段时间的铁窗生活。不过,即使坐牢,她也还是一如既往;即使出庭受审,仍然像个光鲜亮丽的明星。
季莫申科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绰号“天然气公主”。 1991年,31岁的季莫申科和丈夫创立了乌克兰汽油公司,这家公司在4年后改名为乌克兰统一能源公司,此后8年内,她收购了乌克兰多家能源公司,并垄断了乌克兰各地的天然气供应,成为俄罗斯天然气主要的进口和批发商。
季莫申科1996年步入政坛,1999—2001年任副总理,2005年和2007年两度出任总理。但2009年以来,季莫申科的政治生涯开始一路下滑。2010年,季莫申科竞选乌克兰总统失败。亚努科维奇成为总统后,季莫申科失去总理之位。2011年,季莫申科被乌克兰检方指控。检方认为,2009年,季莫申科为了给自己参加2010年总统大选塑造有利形象,不惜一切代价与俄罗斯签下了让乌克兰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的天然气合约,使乌克兰蒙受高达1.89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季莫申科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被剥夺政治权利3年。
2011年12月8日,乌克兰法院对其进行“二次逮捕”,这意味着,即使法院推翻先前裁决,为季莫申科洗脱滥用职权罪名,这名乌克兰前总理仍将不得不继续受到关押。
阿罗约:历史重演
同样是坐牢,与享有彩电、冰箱和独立浴室的星级酒店牢房的季莫申科相比,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可没那么幸运。
2011年12月9日,在大雨中历经9个多小时的拉锯战,菲律宾警方最终把阿罗约从豪华私人医院转送到政府医院羁押,堵上了阿罗约去国外治病的后路。
2011年11月18日,阿罗约在病房中被捕,她面临至少6项转移公款及从海外合约获利的指控,包括2004年总统大选期间作弊的“哈,牙西”电话录音丑闻;3.29亿美元(20.77亿元人民币)的中兴全菲宽带网络合约;7.28亿比索(约1.05亿元人民币)肥料基金被转移到2004年总统竞选费等贪污罪丑闻的控告。现任总统阿基诺三世表示,若阿罗约罪名成立,不会对她特赦。
身高只有1.52米、现年64岁的阿罗约出生于政治世家,其父曾任菲律宾总统。1986年,受菲律宾首位女总统科拉桑·阿基诺夫人之邀步入政坛,担任贸工部副部长。1992年被选为参议员,2001年当选为菲律宾总统。执政9年来,阿罗约在改善经济方面颇有建树,但腐败嫌疑缠身。2004年总统大选中,她被指因作弊才险胜已故影星小费尔南洛·傅获连任。
在任期间,阿罗约挺过两次弹劾,避过两次兵变,但民望一直下跌。10年前,阿罗约上台后不久,随即推动针对前任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的贪腐指控,后者最终被判终身监禁。如今,历史又上演了相同的一幕。
本·阿里:失意的逃亡
谁也不会料到,一向不起眼的突尼斯会是2011年中东剧烈动荡的发源地。而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倒台的原因被美国《时代》周刊认为是“他自己的愚蠢”。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西迪布吉德一名叫博阿齐齐青年商贩因不满城管暴力执法自焚,在被送往医院后依然因为伤势过重死亡。此事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怒火,全国各地相继爆发大规模骚乱并造成流血冲突。2011年1月14日晚,突尼斯总理穆罕默德·加努希在突尼斯国家电视台宣布,总统本·阿里已于当晚离开突尼斯,根据突尼斯宪法第56条的规定,他本人从即日起行使共和国总统职权。
在总统位上呆了长达23年的本·阿里,口碑其实并不差。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突尼斯是非洲大陆经济竞争力最强的国家,本·阿里一度因为成功推行经济改革和大力吸引外资广受赞扬。但是,该国失衡的经济结构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出口和旅游为主要增长点的经济深受不景气的全球大环境拖累,全国物价飞涨,就业环境恶劣。突尼斯年轻人的失业率竟高达惊人的52%,自焚青年博阿齐齐正是大学毕业后难觅工作,才无奈走上街头摆摊谋生。
2011年1月13日晚,为平息持续近一个月的社会骚乱,本·阿里发表电视讲话承诺:立即对国家政治和经济进行全面改革,他本人保证不参加2014年总统大选,立即实施“全面、彻底”的新闻自由等。但是在一片反对声潮中,他还是选择了解散政府,随后同妻子秘密离开局势持续动荡的国家,仓皇出逃沙特阿拉伯,开始了流亡生涯。
2011年“失意”的政要们
11月23日,在经历三次上演同意放弃权力但最终反悔的闹剧之后,也门前总统萨利赫在沙特签署了海湾合作委员会的调解协议,以交权换取自己全家及亲信的刑事豁免权,终结了长达33年对也门的强权统治。
11月20日,西班牙首相更迭。至此,不到一年时间,遭遇欧洲债务危机打击的爱尔兰、葡萄牙、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欧猪五国”都实现了政府更迭,欧债危机造就五位“炮灰”前领导人:爱尔兰1月辞职的考恩,葡萄牙3月辞职的苏格拉底,希腊11月辞职的帕潘德里欧,被意大利赶下台的贝卢斯科尼和西班牙的拉霍伊。
10月20日,统治利比亚长达42年之久的卡扎菲在其老家苏尔特附近被抓获,随后在“一片混乱”中身亡。
1月25日,因不满腐败、物价和失业率,埃及爆发抗议活动;2月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离开开罗,辞去总统职务;8月3日,穆巴拉克在埃及开罗受审。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