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共赢"扩大国际经贸合作空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1 08:1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未散,全球经济的走向尚不明朗,中国外贸出口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专家认为,积极打造互利共赢的对外经贸关系变得更加重要。
全球经济患上了金融危机“后遗症”,未来何去何从依然无从知晓,这使得中国的外部贸易环境变得更为严酷。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提出了未来一年商务工作重点方向之一就是发展互利共赢的对外经贸关系,深入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贸合作空间。
那么如何才能互利共赢?业内人士对此解读为:认清风险把握机遇,有的放矢地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动荡的世界经济当中把握积极因素,以协调发展促进互利共赢。
不稳定性带来挑战
从去年的情况看,以希腊为代表的诸多欧盟国家陷入了债务危机的泥淖当中,前景不容乐观。而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在债务危机的浪潮中也未能幸免。去年年中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突然下调了美国主权债务的信用评级,并屡次对美国主权债务风险发出警告,由此引发了一波全球性的金融动荡。
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即是对出口产生直接负面作用。“2008年以后,欧美市场的订单一年比一年少。”林伟健经营着一家名为广州越秀集团的企业,主要从事原木家具出口与内销,出口市场为欧盟、美国和日本。前不久,林伟健已经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对高档家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利润也比较稳定。”他对记者说,“我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欧美订单能恢复是最好的情况。”
然而,2012年我国外贸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接下来的一年,外需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对记者表示,不仅如此,为保障自身的出口,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的遏制亦会升级。
裴长洪指出,我国不断遭到美欧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困扰,频频遭到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在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名目下被征收惩罚性保护关税。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竞争力下降,它们对世界市场和资源的争夺更加倾向于采取保护主义手段。
加大产业投资成新方向
在全球经济不稳定性上升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在商务部研究院欧洲研究部副主任李慧瑛看来,未来全球经济何去何从目前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以扩大进出口为重点的经贸合作已经不适合未来的形势,应当加大产业投资力度。“所谓互利共赢的对外经贸关系,就是针对未来全球新的经贸形势,调整贸易结构、扩大对外产业投资。”李慧瑛说,以欧盟为例,欧债危机已经危及到当地的金融业,企业正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这个时候,我国政府应当鼓励企业与欧盟当地企业加强合作,深化基础设施、农业以及金融等领域的双边合作,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互利共赢。
裴长洪则指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在共同努力中求妥协,在利益平衡中求共同发展,在共同发展中求公平贸易。只有建立在制度性合作基础上的互利、共赢、共存、共生理念才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精髓和关键,是多边贸易体制赖以存在并继续扮演全球贸易管理者和协调者角色的现实基础。
此外,裴长洪还特别指出,中国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建议为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未来中国应当更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公正公平,倡导国际义务分配公平化、机制化,加强与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商务时评”
(责任编辑:王慧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