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脱贫引路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1 03:38 来源: 经济日报在河北行唐县城寨乡中王庄村,如果问谁的人缘最好,十有八九会说是马金平。挖井、修路、建奶牛小区、筹备文化活动中心、发展沼气池……3年间他带领大家干了14件实事,使一个脏乱差的贫困村走上富裕文明之路,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近千元。
马金平是石家庄市房屋资产权属登记中心退休人员,是一名被老百姓挽留了5次的扶贫干部、一个在老百姓眼中能踏实干事的好人。
2005年4月,马金平带着领导的嘱托,登上开往百公里外行唐县中王庄村的长途汽车,这年他54岁。
中王庄村158户、596人,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人均收入2000多元,属于省级贫困村。马金平来之前,村里仅有的一口水井坍塌了。“老马,你可得给俺们想个办法,这回连‘米汤’也没得喝了。”村委会主任张胜军苦着脸说,水井没塌之前,水已经浑得像米汤了,村里家家3口缸,挨个儿沉淀。
看着村里坑洼不平的土路,再回头看看一路跟着、满脸期盼的村民们,马金平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乡亲们摆脱现状。他决定,先修井,再修路。
修井时,老马天天带头干。干时一身泥,干完一身土,到第11天,清清凉凉的井水终于冒了上来!工地一片欢腾。
井修好了,老马又盯上了村里的4条土路。连续大干近一个月,小土路终于变成了800米长的水泥路。路修好的那一天,老马也累倒了,大病一场。
接下来,马金平开始带领乡亲们致富。2004年以前,中王庄村散养着几十头奶牛,不仅弄得村里蚊蝇乱飞,奶还常常交不上去。马金平建议大家建个挤奶厅和奶牛小区,进行规模养殖。马金平带领村民几次到外地参观标杆式挤奶厅和养牛小区,请县畜牧局科技人员进村传授知识。村里最后建起的挤奶厅能同时容纳10头奶牛挤奶,仅养牛一项,村民每年增收上百万元。在村里的奶牛小区,59岁的张百货告诉记者:“我养了十几年奶牛,从最早的3头发展到现在的16头,数量上去了,牛奶质量也老强了,再也不愁卖了,这都多亏了老马。”
2006年,老马和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带着村里的扶贫代表到灵寿鲁家庄、北龙岗等地考察林业。乡政府大力支持中王庄植树致富工作,购买了一万多棵树苗,免费发放到村民手里;村党支部也代购了7000多棵速生杨及果树,供村民挑选。如今,中王庄村南、村西都种上了树,已有近3万棵,夏日郁郁葱葱,秋天果实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