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国《新闻周刊》:从"协作消费"说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1 07:2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由于经济不景气,一些美国人尝试把手头闲置的物品租出去赚点钱,掀起了一场“协作消费”运动。最近,美国《新闻周刊》记者鲍勃·贝德克尔就亲自体验了一把。他在数家租赁网站上张贴租赁信息,出租了自己的汽车、吉他、野营挂车、搅拌器、除草机和宠物狗,两个星期内赚了654.85美元。

  “出租”的意义远不止获得额外收入,它推动着美国消费模式的转型。高油耗、高排放的消费主义文化受到质疑。越来越多的人被迫告别负债消费、超前消费,从“抛弃型”转变为“再利用型”。

  尽管传统消费模式面临持续发展压力,但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要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同时,消费模式深深渗透在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中,导致这些国家缺乏转变消费模式的内生动力。这一次因经济不景气而导致的消费模式转型,一些人从消费模式的延迟效应出发,认定美国人可能会从此节俭度日,但更多的人持怀疑态度。

  对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节俭并不意味着美德。事实上,许多美国人不过是出于危机时的谨慎心理,自觉不自觉地压缩了开支,距离养成节俭的习惯还较远。这其实跟经济学中的通胀预期类似,在通胀高涨的时候,人们的通胀预期更高,由此进一步推动物价上涨。一旦情况出现好转,美国人很可能恢复以往的消费习惯。在动荡的市场条件下,许多美国人正在等待着投资的良机。股市暴跌,让一些观望者摩拳擦掌。房价走低,许多有意买房者已开始跃跃欲试。此外,国内消费的减少对美国经济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消费对美国经济意义重大,占到经济总量的2/3,消费这个发动机熄火,美国经济复苏也就变得更为艰难。

  不论消费模式的转型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认知。由于失业或者工作时间减少,人们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的人数随之增加,社区文化和邻里关系得到改善。美国人对成功重新诠释,许多人不再把收入的高低作为衡量标准,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