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国制造业须自省 紧盯中国无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1 16:2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美国大选年的1月24日,现任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为了谋求连任,他希望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和改革税收制度提振疲弱的美国经济,笼络渐行渐远的民心。而重振制造业、发展能源业、提高个人技能、重树美国价值,是其中几项富有想象力的改革措施。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让美国居民蒸发了4万多亿美元的金融资产,而且还令800多万人失去了工作。尽管当时的奥巴马政府使尽浑身解数,也只能提供不足300万个就业机会,迄今为止美国的失业率仍然高于8%。

  2012年,美国脆弱的经济复苏很可能受到欧债危机不断恶化的拖累而难以持续。因此,尽快转换经济模式,重建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制造业,减少外包,同时调整税收结构,增加对富人征税,夯实中产阶级收入增长的基础,是奥巴马政府重振美国经济的一剂猛药,也是奥巴马争取连任的杀手锏。

  但是必须看到,近30年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使得美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曾经引以为豪的美国制造业因大规模外迁而不断萎缩,目前在美国经济中占比不足30%,而以金融业为首的服务业却兴旺发达。美国金融业的超级强大有其特殊的背景。基于美元的国际霸主地位,华尔街打造了举世瞩目的金融帝国,进而帮助美国轻而易举地分享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红利,用别人的辛勤劳动打造了自己富裕的生活。

  本轮金融危机的残酷现实表明,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应该保持适当的比例。如果制造业大量转移到国外,而为了在需求减少的情况下生存,金融服务业往往脱离实体经济自我膨胀,最后以泡沫破灭、经济危机收场。

  然而,启动美国制造业的引擎并不容易。由于汽车、钢铁、普通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的制造成本中劳动力价值占比很大,极易受到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拉动。从历史的角度看,无论是当初雄霸世界制造业的大英帝国,还是后来风靡全球的日本制造,其跌落的重要原因都是因为劳动力价格急速上涨,迫使国内产业外迁。奥巴马盛赞的美国汽车制造业,其实也难摆脱同样的命运。

  自汽车实现批量生产以来,随着市场的日益扩大,汽车的销售价格一跌再跌,汽车制造业的技术红利日渐萎缩,而汽车制造工人的工资却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提高。正是受到利润下降和工资上涨的双重挤压,汽车制造业的先驱德国、美国、日本,无一例外地将自己的工厂迁往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地区,比如中国、印度、巴西。这种转移所反映的就是通用技术制造业的发展规律。

  美国政府打造高福利社会由来已久,但高福利是以高税收、高劳动力成本为代价的。此时此刻,奥巴马试图以重整通用技术制造业来增加就业、挽救美国经济,无异于画饼充饥。因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的前提下,通用技术制造业的平均利润根本无法养活胃口大涨的美国劳动力。试问,同样的汽车产业工人,相似的生产技术和条件,统一的销售市场和价格,凭什么美国工人的工资要比中国工人工资高3-4倍?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补贴,来自美国政府的各种补贴。当美国政府指责中国、宣称设立贸易检查小组打击外国对美国“不公平”的政府补贴的时候,显然是对自己内生的、繁多的制度性补贴视而不见。

  综上所述,用税收优惠鼓励转移出去的制造业回归美国,用“反补贴”手段打击中国等竞争对手,对于提振美国制造业、增加就业机会而言,不过是奥巴马政府的权宜之计。如果奥巴马真想扭转处于低谷的美国制造业,他应该首先改变美国人奢靡的生活方式,控制劳动力成本,使得美国制造业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涂永红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