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济钢寻找微利中的生存之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2 03:39 来源: 经济日报

  ○ 转型发展必须致力于寻求新的增长点,开发高端制造业市场,同时发挥工艺装备优势,靠质量提升产品的价值创造力。

  ○ 模拟法人制度将那些在生产链条中具有独立性的二级单位从原来跟随大部队一起作战,转为独立作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

  ○“降本增效”看似老生常谈的几个字,凝聚的却是济钢上下非同寻常的智慧和汗水。而管理和技术创新成为实现目标的杀手锏。

  刚刚过去的2011年,济南钢铁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74亿元,利润2.7亿元,创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佳经营绩效。在钢铁行业的寒冬里,济钢是如何增强御寒能力,寻找微利中的生存之道的?日前记者来到济南钢铁集团进行了采访。

  向“高端产品+优质服务”要效益

  4300宽厚板产线,是济钢新的“希望工程”,先进的工艺装备成为生产高端产品的主力军。为发挥这条新产线的优势,2011年底,公司把210吨转炉和4300钢轧线进行合并重组,成立了新的宽厚板厂。

  眼下宽厚板厂技术科科长宋国栋正带领他的技术团队投身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精炼、连铸、精轧等六大关键工序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以提高生产高端产品的保障能力。二是成立钢坯裂纹攻关、提高水冷钢板性能均匀性攻关等产线攻关团队,系统解决质量问题。三是成立应用技术研究所,加强与市场的对接,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个性化服务。

  “在极为困难的形势下,济钢的转型发展必须致力于寻求新的增长点,开发高端制造业市场,同时发挥工艺装备优势,靠质量提升产品的价值创造力。”济钢总经理蔡漳平说。

  与此同时,济钢近年来还大力推行“产品+服务”营销模式以及产销研一体化运行模式,成立了用户应用技术中心,建立两级研发机制,在核电用钢、无取向硅钢等50余项高等级产品研发上取得新突破。前几天,用户应用技术中心厚板市场部的工程师赵勇协同宽厚板厂,赶赴浙江舟山、江苏南通等地,进行市场开拓,拿到了几千吨的订单,吨板利润都在400元以上。

  “今年我们高等级产品比例每季度将以10%的速度增长。”宋国栋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有2011年一级研发产品达到21.8万吨、创毛利总额4800多万元的实力作铺垫,今年一定能实现新目标。

  模拟法人改革添活力

  对济钢一些二级单位来说,去年最令他们难忘的事情就是“模拟法人”改革。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下海冲浪的经历,让他们在经过阵痛、磨砺后,也充分体会到搏击风浪、收获成功的喜悦。

  面对严峻的生存形势,济钢为解决部分单位亏损的局面和更好地创造效益,推出了模拟法人制度,将那些在生产链条中具有独立性的二级单位从原来跟随大部队一起作战,转为独立作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

  第一个模拟试点的是中型轧钢厂。这个连年亏损的厂从2010年6月起,开始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成为吃螃蟹的第一单位。经历短暂的阵痛后,全厂上下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开拓市场,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降本增效,当年就实现了扭亏增盈,半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多元,创造利润267.49万元,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考核目标。

  鉴于模拟法人的机制有利于调动二级单位的积极性、创造性,公司又相继对化工厂、冷轧板厂、彩板厂、总医院等实施模拟法人管理模式。原预计亏损的化工厂,面对化工产品价格下滑的局面,经过一年的市场打拼,不仅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强了应对国内市场的能力,而且把产品、技术开拓到了国外市场,创造出3000万元的利润。冷轧板厂、彩板厂等单位,也都通过采取各种应变手段,逐步走出效益的低谷。

  “模拟法人”改变了人们的思维、行为模式,增强了灵活性、自主性、有效性,激活了潜能,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把毛巾拧干再拧干

  “降本增效”看似老生常谈的几个字,凝聚的却是济钢上下非同寻常的智慧和汗水。而管理和技术创新成为实现目标的杀手锏。

  “炼焦配煤结构的历史性突破,是铁前系统降本一大新亮点,仅此一项去年我们就节省了2500多万元。”炼铁厂的高贤成厂长欣慰地说。而炼焦备煤技术攻关小组的带头人常宇和他的6名小组成员为此付出了超常努力:在几个月的攻关试验里,常常每天工作达12个小时以上。去年4月实现国内优质煤完全替代进口煤;9月实现了高硫煤代替优质煤,配比增加到28.8%;而气肥煤代替肥煤,配比由年初平均不足2.5%提高到20%,则属同行业中首创。

  这仅仅是济钢降本增效大战役中的一个结构成本战役而已。济钢打的是降低采购、结构成本、系统成本、管理成本“海陆空”立体战。

  如此一来,成本大幅度降低,2011年降低率达到3.34%,创近年来最好水平。面对不容乐观的2012年,董事长毕志超表示,一定要发扬“把干毛巾拧出水来”的精神,挤出生产、管理领域中的“水分”,才能真正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