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视角对准普通百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2 03:39 来源: 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2011年12月23日头版刊出的《夜访洋山港》一文,不仅构思巧妙,而且见人、见精神、见思想。文章通过报道洋山港一个繁忙的夜晚,表现了“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勤勉”等主题。

  文章用这样的细节描写表现洋山港的繁忙:“一踏入大门,就发觉电话声、传呼声响成一片,值班人员盯着眼前显示屏,调度着集装箱的装卸。”文章并没有停留在写洋山港的工作现场,而是将笔墨更多地放在洋山港人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上。记者抓住了这样两个细节:一是盛东公司的传奇人物谢志钦,“盛东的7个世界纪录里4个是他的功劳。今年6月16日,在北欧亚帕阙轮作业中,谢志钦与同事仅用4.17个小时就完成了820自然箱的卸船作业,创造了每小时196.64自然箱的桥吊单机效率,比原世界纪录提高了20.25%”;二是工人们上下班,“清晨4点多就起床赶公司的班车,要花两个多小时赶到港区上班,下班之后再返回市区,这样他们经常是一天‘睡三觉’,也就是要在上、下班的班车上补上两觉”。详细的数据和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洋山港工人的智慧和辛苦,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经济日报》“走转改”报道为人津津乐道,在于报道视角对准了普通百姓。不止《夜访洋山港》一篇,还有许多“走转改”稿件,现场感强、朴实自然、注重细节,没有大而不当的语言,没有刻意人为的“拔高”,感觉真实可信。

  河北阜平县宣传部 张成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