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拉菲红酒价跌"色"衰 "连累"造假商人丢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2 08:1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拉菲红酒价跌"色"衰"连累"造假商人丢单

  过去10年,拉菲红酒的身价一路狂奔,每年都以30%的涨幅“傲视群雄”。而眼下正经历一轮罕见的暴跌,即使在最受追捧的中国市场,拉菲红酒的价格也出现了8年来的首次下调。在业内人士看来,以拉菲红酒为首的精品葡萄酒价格下跌是红酒市场的一种自我修正,价值回归是由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的。

  醉人的拉菲奇货可居?

  

  

拉菲红酒价跌"色"衰"连累"造假商人丢单

  投资市场不理性这件事,总有人头脑发热记不住教训。记忆所及,最早是君子兰,然后是邮票、各种鸟,这些年轮番上阵的还有珠宝、玉石、翡翠。拉菲这种葡萄酒也是近年来被暴炒的品种之一,大致可以归到普洱茶一类的东西里去。关于暴炒这件事是不分古今中外的,只要是具有稀缺价值的东西,或者说有些人认为某物具有稀缺价值而又拥有大众知名度,基本都在可以暴炒的范围当中。

  关于这种不太理性的投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市场上可供投资的品种太少。中国的金融投资工具创造性有所欠缺,所以老百姓的投资渠道相对狭窄;而股市表现欠佳,汇市一般人玩不转,其他金融产品获利能力不强,故处于食物链中游的投资者较难找到合适的渠道与产品。在这种状态下,某些稀奇古怪的投资品便会受人追捧。从拉菲到普洱,从翡翠到奇石,不一而足。这些原本只是边缘性的投资品种,往往能够快速蹿红。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会被忽略,那就是刚富裕起来的人往往希望寻求某种安全感。另外,这样的产品往往有暴利可牟,而且越另类就越容易产生暴利。

  上面这几个因素没有得到改观之前,类似拉菲的投资想必还是会不断冒头的,只是普通人很难知道下一场的主角会是什么。(摘编自1月17日《新闻晨报》)

  

拉菲红酒价跌"色"衰"连累"造假商人丢单

  

  价格暴跌“连累”造假商人丢单

  拉菲红酒不那么“红”了。作为红酒市场上最著名的晴雨表,拉菲眼下正经历一轮罕见的暴跌,最高跌幅达45%。即使在其最受追捧的中国市场,拉菲红酒的价格也出现了8年来的首次下调。在业内看来,拉菲红酒价格的暴跌传递着某种危险信号,一部分拉菲投机者面对猝不及防的亏损,红酒投资的信心开始动摇。不过,也有“好消息”。造假丑闻缠身的拉菲红酒,可能因此而因祸得福。

  国内价格8年首降

  过去10年时间里,拉菲的身价一路狂奔,每年都以30%的涨幅“傲视群雄”。在中国红酒圈子里经常流传着各种相似的传说,谁花100万买了一批拉菲,没想到3个月后市值翻番……但这种疯狂的涨势在2011年下半年戛然而止。

  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拉菲价格开始下跌,是波尔多一级酒庄中表现最差的产品。国际市场的跌势迅速传导到中国市场。不少地区的拉菲售价出现了8年来的首次下调。来自经销商的信息显示,拉菲的平均降幅在千元左右。在独立酒评人朱立农看来,拉菲价格的下跌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消费者开始回归理性,这也是市场发展必经的过程,“中国消费者对酒庄的认识越来越多,选择也越来越多。”来自酒商的反馈也印证了这一点,酒商张女士表示,原来很多买拉菲的顾客开始改买别的品牌了。

  不过,有一个变化倒是值得拉菲高兴一下。拉菲的火爆,促成了一条拉菲造假的完整产业链,在百度上搜索“酒瓶”、“收购”等关键字,几乎每条信息中都标注着“高价回收拉菲红酒酒瓶”,1982年拉菲的一个空瓶甚至卖到了3000元人民币。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认识的一个制作假拉菲瓶塞的商人光2011年就生产了70多万个瓶塞。不过,自从去年下半年拉菲价格开始下跌,这位造假商贩“2012年连一个订单都没接到。”

  拉菲价格的下跌对红酒投资市场无异于一场地震。在拍卖市场,拉菲也显现出了颓势。2011年年末,红酒拍卖出现了自2009年以来的第一次流拍。在去年10月初香港苏富比举行的“珍稀佳酿”拍卖会上,821单拍卖品中有59单流拍。流拍的葡萄酒藏品中有不少是原本抢手的拉菲,包括1961、1995、2000和2005等多个年份。“还有几场品质略差的红酒拍卖,流拍更多。”一位投资人表示:“要知道,2009年以来,苏富比、佳士得的珍藏红酒拍卖几乎没有流拍的。”

  不败的拉菲原来也不是万能的。之前在中国藏家的意识中,拉菲从来都是投资保值增值的必备品。有一位投资人这样形容拉菲价格下跌带来的冲击,“拉菲神话破灭的是整个红酒投资的信心。”

  拉菲暴跌为什么

  红酒市场的自我修正。在业内人士看来,以拉菲为首的精品葡萄酒价格下跌是红酒市场的一种自我修正,而导致精品葡萄酒价值回归的原因“是由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的。”

  国际炒家“落袋为安”。欧债危机的持续让不少欧洲藏家将手里的酒变现,以度过危机。朱立农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一些藏家已经获利回吐,“他们的抛货使这个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酒。”

  拉菲自身大扩张的代价。尽管大拉菲的产量有限,但是拉菲集团的扩张却是无限的。朱立农对记者表示,近年来拉菲集团不满足于雄霸高端市场。为了抢占中低端市场,在世界各地收购酒庄,这些酒庄出品的酒最低只要200美元到300美元,但是因为打上象征着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五箭族徽”和“Lafite”标识,依然享受着消费者的盲目追捧。在业内人士看来,拉菲价格的下跌与副牌的推进速度有关,拉菲集团最终为自己的快速扩张付出了代价。

  山寨横行的负面影响。在中国市场,拉菲的数量一直是谜。朱立农对记者表示,拉菲一年的产量是20万瓶,到中国市场大约为4万瓶,但是中国消费的拉菲却远远不止这个数目。太多出处不明的拉菲给拉菲消费带来了尴尬,尽管拉菲仍被认为是酒席含金量的体现,变化却悄然而至,“当饭桌上出现拉菲后,主人一定得事先声明这是真货,不然无法打消满桌客人的疑虑。”

  非理性暴涨后的价值回归。业内人士认为,除了上述因素的影响,经过持续两年的高速增长,葡萄酒市场自身也有着较强的调整需要。“近两年,以拉菲为代表的波尔多左岸五大酒庄的名酒价格平均涨幅高达200%以上,已严重超出合理价值,葡萄酒市场正在进行自我修正。”

  这种调整也带来了消费者的理性回归,此前由于部分中国消费者和投资者对葡萄酒缺乏充分了解,很多资金进入也存在跟风追捧的特点,以至于拉菲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北京一位红酒销售经理表示,消费者对拉菲的追捧近乎狂热,“大多数人并不会品酒,也不懂真假”,但高价之下照买不误。不过,改变正在发生,至少其他庄园的葡萄酒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知。

  (摘编自1月16日《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王慧绵)

  

  炒作拉菲者现在很受伤

  2011年中秋节后,国内拉菲价格暴跌。著名独立酒评人朱立农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去年下半年,一箱1982年份的拉菲在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价已从最高70多万元降至30多万元。

  温州卡聂高公司兼上海卡聂高公司董事长陈柏龙是国内著名葡萄酒商人。他对本报表示,价格大挫,一个重要原因是假拉菲太多。他曾碰到上门推销拉菲的业务员。他要求开瓶试酒,后者一口答应,一下露了马脚:真拉菲经销商绝不接受开瓶试酒。业务员随后透露,所售“拉菲”产自秦皇岛。

  不过,此轮暴跌,除假货横行外,更与温州民间信贷危机、房地产业遭遇寒冬有关。过去一段时间,资本对名庄酒的炒作一度疯狂。朱立农说,过去3年,拉菲红酒价格涨幅超过200%。

  陈柏龙表示,此前,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一直喜欢拿拉菲来公关宴请,但房地产业调控后,用拉菲请客少了,需求大减。

  葡萄酒专家方军给出详细分析,过去5年,顶级葡萄酒国内市场价格曲线图与房地产价格曲线图几乎相同。比如2005年楼市迎来小高潮,拉菲等名酒价格开始走高;2009年底至2010年,国内楼市达到新高峰,顶级葡萄酒价格也一路狂飙。以2005年份拉菲酒为例,目前香港提货价约9000港元/瓶,但2010年香港提货价最高曾达1.7万港元/瓶。

  其他行业的人也类似,尤其是温州“老高们”(放高利贷者俗称),他们在当地拉菲价格起落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陈柏龙说,部分“老高”以前经常通过喝拉菲、开豪车展现底气与实力,好让人将钱存他那儿。

  现在很多人不大喝了。去年9月,温州民间借贷“骨牌效应”显现,投资退潮,拉菲酒价开始波动。美国星座葡萄酒中国区总经理夏仲邦说,信贷危机一出现,需求好像“突然一下没有了”。

  陈柏龙估计,整个温州地区,至少有20亿元资金炒作名庄酒。他两个朋友投了几亿元。

  炒作疯狂。一位欧洲知名大型酒商中国区高层对本报说,目前“稍微有些过热”。国内大型葡萄酒连锁销售企业名品世家总裁金炜则有些直白,前不久,他公开表示,对名庄酒的追捧已到“非常离谱的境地”。

  陈柏龙透露,由于名庄酒价格下挫,重金投资的两个朋友“现在很受伤”。他说,温州几个专门经营名庄酒的大经销商,部分资金来自高利贷,这种情况下,只能抛售名庄酒回收现金。

  温州市真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剑表示,2010年国内对拉菲等5大名庄、8大名庄酒的炒作极火,9月与10月某些日子,每天都涨价,以致不少炒作资金大量囤货。而如今资金来源出现问题,拉菲价格也出现下跌,本土经销商进货已趋谨慎,部分广东酒商甚至开始抛拉菲等而选择性价比高的品种。

  (摘编自1月17日《第一财经日报》)

  红酒标杆待修正

  作为红酒价格标杆的拉菲葡萄酒从去年10月开始就一路下跌,业内人士称,持续多年的拉菲神话已经开始破灭,并且还有下浮空间。

  “拉菲葡萄酒是在2002年左右进入成都的,当时,1982年的年份酒也不过1万元左右,而一般年份的小拉菲仅600多元、大拉菲卖1000多元。”成都橡木桶酒窖总经理陈瑞东称,成都地区的拉菲葡萄酒就是在去年春节时被炒到顶峰的,最高时达到6万元左右。据他介绍,由于前几年国内经济环境良好,一些大的财团、酒庄等游资就直接去法国“扫货”,这些人大量囤积使得拉菲身价一路狂奔。

  对于此次拉菲价格狂跌的原因,陈瑞东分析道,一定程度上是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欧元的贬值,海外市场需求的减少必然带来其价格下跌,现在这种波尔多酒庄根本不出货。”陈瑞东说。而拉菲狂跌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经济大环境,“房地产在跌、股市在跌……游资纷纷撤离,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也会下降。这种情况下去囤货,一点意思都没有了。”

  跌幅最大的1982年份拉菲也正是投机最活跃的,“现在市场正在回归理性,投机交易最盛的酒庄和年份正在接受市场的矫正”。在陈瑞东看来,拉菲至少还有20%的下降空间。此外,正宗拉菲的急速扩张也间接导致了这场过山车行情。

  “尝起来非常干,甚至有点酸涩、辛辣,适应这种高级口感对初尝红酒的人来说一定很难。”这是英国《金融时报》的葡萄酒评论家简希丝·罗宾逊对拉菲口感的形容。但这样的口味并不阻碍拉菲的盛行,那么拉菲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酒?

  “即使价格在下降,其中泡沫的成分都还是很多。”据红酒爱家、某时尚会所负责人严小姐介绍,其实法国有专门的葡萄酒评价体系,一款酒在法国公开市场中的售价可以随时查询。“当你对比了同一款酒在法国和中国的售价之后,就会发现让人咋舌的价差。”

  严小姐说,在法国红酒只是餐桌酒,是一种文化而不是奢侈品。但在中国,炒作后的葡萄酒其价格绝对可列入顶级奢侈品行列。最特别的是,中国人将拉菲的概念扩大化了。大拉菲、小拉菲到了国人眼里统统都叫“拉菲”,其实他们之间的价值有着天壤之别。此次跌价,也有可能是国人通过几年的学习后,更懂酒、更理性了,从而使拉菲葡萄酒价格回归正常。

  “今天我请大家喝拉菲”一度成为最受欢迎的宴会开场白。究竟是谁在喝拉菲?到今天真的就成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在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还停留在‘讲排场’、‘讲面子”的阶段。虽然全球共有五大顶级酒庄,但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拉菲就是一切。”陈瑞说,说白了就是很多人根本不懂红酒。“比如说在一些大的宴席上,觉得白酒可能度数比较高,就会换成红酒,而要想有面子拉菲就是首选。”

  严小姐也称,“在成都的顶级商务晚餐和重大活动中不上拉菲是有风险的,客人很可能因此怀疑你对他的重视程度。”她说,某种程度上讲拉菲已经成为了一种硬通货,这和口味真的没有太大关系。

  红酒爱家徐刚则将“买拉菲”与“送女朋友LV的包包”归结为同一道理:“不是为投资,大部分买家都是出于炫耀。” (摘编自1月18日《成都晚报》)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商务时评”

  

拉菲红酒价跌"色"衰"连累"造假商人丢单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