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基金逢春 亦寒亦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4 02:27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娜 徐皓

   古语有云:龙者,惊蛰而梦醒,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一年之计在春,龙年基金又会播种下怎样的希望?

   沪深A股在这个冬天经历了持续探底的旅程,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公募基金冻伤程度不轻。开年以来,由于基金重仓股跌多涨少,即便指数有所上涨,但正收益股基仍不多。上市公司盈利下行,也让这个春天寒意浓浓。

   而面对同质化的产品、紧绷的渠道,基金公司也在想办法突破怪圈。“养老债基”从无到有,在近两年快速发展,给基金公司的市场开拓和基金投资者丰富品种选择,带来了一丝暖意。

  重仓股熊多牛少 王亚伟1月也未盈利

  每经记者 李娜

   尽管2012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触碰到2100点附近后,又回升至2300点上方,但踏错节拍的基金依然感受到了寒冷。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板和创业板业绩预告的普遍下滑,令基金绷紧的神经不敢松弦。不敢轻言上涨而加仓的公募基金,纷纷穿戴低估值的防寒服,抵御倒春寒的脚步。

  1月仅73只基金正收益

   1月,上证指数涨幅超过4%,股指逼近2300点关口。但基金重兵屯守的食品饮料以及信息技术板块成为领跌品种,市场热点集中在基金前期并不重点配置的有色金属、采掘类行业,这让偏股型基金未能抓住机会,超过2/3的偏股型基金净值继续下跌。金融保险行业的小幅上涨,则是让部分重仓其的基金规避市场部分风险,实现了小幅盈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数据显示,在292只股票型基金中,1月份仅有73只实现正收益,平均跌幅为2.1%;混合型基金平均跌幅为1.67%。东吴行业轮动以9.11%的涨幅领跑,南方隆元、长城品牌等资产配置集中度高,投资风格更为激进的品种也在一季度有着较为出色的表现。能过超越同期上证指数表现的偏股型基金也仅仅只有6只。

   由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估值回归之路仍未完成,小盘风格基金又位于跌幅榜的前列。数据显示,鹏华消费优选、光大中小盘和宝盈资源优选3只基金在1月跌幅超过10%,后者由于净值损失达到11.63%,在1月垫底。

   或许是因为踩中了跌幅较大的信息技术板块,由明星基金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精选,都未能在1月份实现盈利,不过两只基金亏损都未超过0.7%,排名位于同类型基金中游行列,依然稳定。

  基金重仓股熊多牛少

   尽管怀揣着对龙年的期待,基金在过去的四季度选择了加仓,在调仓换股中布局2012年,但这次公募基金整体的布局未能契合1月份的市场热点,也使得基金重仓股出现了熊股多牛股少的尴尬局面。

   来自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11年四季度机械设备、金融保险和食品饮料行业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从行业配比的变化来看,机构主要增持了金融保险、食品饮料和房地产,而减持前三位的是机械设备、采掘和金属非金属。

   从配置程度来看,基金在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和批发零售三个行业全年保持高度偏好,均超配1倍以上,且偏好度逐季度有递增趋势。采掘业则继续遭遇抛弃,和电力和金融等几个行业全年保持在超低配置水平,金属非金属则是从由小幅超配到去年四季度变为标配。

   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1月,有色金属板块月涨幅高达14.82%,紧随其后的采掘板块的涨幅为6.13%,金融服务和交通运输上涨幅度也都超过4.5%。食品饮料和信息技术则是明显下跌,资金呈现净流出状态。

   来自同花顺的数据显示,1月份上市公司股价跌幅超过20%的共有64只,其中属于基金在去年年底重仓股范围的就有40只。相反,在20只股价涨幅超过20%的个股中,基金重仓股只有11只。在去年四季度增持的338只重仓股中,有209只股价下跌,占比超过6成。信息技术类中的豪迈科技、龙源技术、万达信息、汉得信息等20只个股跌幅超过20%。基金增持的永清环保、南岭民爆在1月份的股价跌幅超过30%。报喜鸟、九牧王等大消费股以及江中药业、誉衡药业等医药股股价则是跌幅较小。

  基金仓位稳定在80%以上

   数据显示,四季度中偏股方向基金均有主动增持,尤其是股票型基金,2011年全年平均仓位很少跌破80%,而到年底则继续回到83%左右的较高水平。

   “我们主要的动作,在年前就已调整过了,最近仓位没有什么变化,主要是对结构进行小幅调整,增持蓝筹股。”北京某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某中等规模的合资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则是告诉记者:“据我了解,我们基本上就是同行的平均水平,80%多点,有的基金经理看得保守点,可能只有70%多。”

   而开年以后,多家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基金的仓位始终维持在80%以上。

   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月2日,偏股方向基金平均仓位相比年前变化不大。可比主动股票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82.89%,相比节前略增0.51个百分点;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76.81%,相比节前微增0.12个百分点。由于测算期间沪深300指数基本平收,被动增仓效应不明显;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有小幅主动增持。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表示,大型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仓位有增有减,方向性变化不明显。嘉实、易方达旗下部分基金增持较为明显。中小公司中,信达旗下基金增持显著,而在2011年底减仓明显,仓位的阶段性操作有一定成效。减仓基金分布较为零散,在反弹呈现出一定延续性的情况下,多数基金选择了继续调整持仓结构而不是大幅调整仓位。

  开驻低估值蓝筹股”防寒“

   一年之计在春,在这个立春的时刻,公募基金又会播种下怎样的希望?

   2012开年以来,估值仍成为A股市场各类板块涨跌的关键因素。而公募基金也在去年四季度逐步达成共识并且发出调整信号,转向低估值蓝筹,对以往热衷的成长股进一步选择远离。

   沪上某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表示:“今年的市场比去年乐观,去年主要是货币政策紧缩,企业盈利下滑,就是所谓的双杀。今年整体上更看好的是低估值蓝筹,主要配置了一些金融、地产,食品饮料也有一些,医药比较少。食品饮料业绩增长是比较多,但主要是去年大家拿得太多了。医药股的估值还是比较高。”

   去年一位业绩进入前1/3的基金经理则是这样告诉记者:“我还是延续去年的思路,重点配置金融股,至少在今年一季度还是如此。成长股我去年就买的很少,一直就觉得大多数都不靠谱。”

   去年股基冠军博时主题行业,其掌门人邓晓峰依然看好蓝筹公司的投资价值。认为2012年是转折之年,希望之年。在他看来,每年年初的时候,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最终的结果是实体经济的韧性”总是超过我们敏感的神经和易波动的情绪“。大批经过长期竞争胜出的龙头企业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他认为,“我们将迎来A股市场上现金分红收益率较为丰厚的时期。在可见的3到5年内,在居民可以选择的各大类资产项目中,蓝筹公司是回报较高的资产,经历过长期的调整与酝酿,收获即将到来。”

   泰达宏利基金梁辉则认为,2012年将会进入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双降的时期,政策略偏正面,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行业会受到基本面和政策放松的双重影响,方向并不确定;增长比较稳定的消费、医药、科技等行业,其估值和近一年表现已基本反映了其相对低的风险基本面,行业优势在逐步减弱。在此背景下,今年市场或将维持震荡格局,投资重点在于个股挖掘。

   “今年中小板和创业板调整还没有到位,主要业绩盈利出现下滑。你看一下现在出的上市公司报告,大部分小股票的业绩下滑都有10%~20%。至于小盘股要跌倒何时,在二季度还是三季度,现在都不好说,这要看它们是否会出现急跌。从估值来看,他们下跌的空间还有很大,还有一大段路要走。”在提到成长类小股票时,上述投资总监则是进一步表示。

   邓晓峰则认为,创业板及中小板的调整并未结束。这些有“无限供给”的小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旧”公司后,由于绝大多数并无竞争优势,将逐渐被市场所遗忘。他们的估值水平仍然偏高,并将对整体市场持续形成压力。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面对这样的市场情况,有的基金公司则是提出在2012年追求绝对收益的思路,寻找业绩能够确定增长具有估值相对优势的上市公司。

   立春时节,公募基金并没有选择冒险进攻博取高收益,而是几乎集体选择了御冬,边走边看,相机而动。

  资本市场“寒”武纪 “养老债基”势渐起

  每经记者 徐皓 发自上海

   地质年代中寒武纪是生物多样性爆发的时期。在资本市场处于“寒”武纪之时,投资者对于绝对、稳定收益的需求也大幅提升,“养老”债基在近两年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从此前只是在宣传中提出 “养老”概念,到围绕这一特性设计专门的产品,把“养老投资工具”写入合同条款,以养老为卖点的债券基金“小荷已露尖尖角”。在目前基金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养老基金”在营销上应该是一个找寻细分市场的典型案例。

  “养老债基”呼之而出

   市场的不稳定激发了投资者对于确定收益产品的需求。虽然证监会目前尚不允许基金产品在名称中加入“养老”二字,但明确提出以养老为特征的债券基金已经越来越多。

   龙年新年伊始,博时基金旗下第六只债券型基金博时天颐便马不停蹄开始发行,这只产品在设计之初原计划就叫做“天颐养老”,但由于证监会未核准而取掉了“养老”二字,(因为产品并不保证保本,为了避免名称误导投资人而改名)不过,该产品设计中仍保留了针对养老的特性。

   同样,去年8月以51.5亿元首募规模成立的工银瑞信添颐债券,在申报之初也是冠有“养老”之名(正式名称中取消),在发行宣传中更是强调其“养老基金”的卖点。而去年成立的易方达安心回报也是定位为“养老投资工具”,并首次将此写入合同。

   除了这三只明确打出“养老”旗号的基金外,还有一些类似的债券基金也在宣传中强调其“类保本性”,例如嘉实稳固收益,或在宣传中提及是可用于养老的基金,如嘉实超短债。

   在养老金入市的新闻还在沸沸扬扬之时,可以看到的是,各大基金公司已经纷纷瞄准“养老”这一市场,开发出细分固定收益类产品。

   “如今基金产品同质化严重,也是希望通过对于不同投资人需求的挖掘,开发出一些细分市场。”博时基金市场部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而养老的需求正是投资人群最主要的投资目标之一。某北京基金公司总经理曾表示,“据我们了解,基金投资者主要的投资目的有三项:置业、子女教育,以及养老。”

   此前,基金公司在定投推广上早已祭出了这三面大旗,但与于有针对性的产品这一块,一直未有建树,直至养老概念的基金出现,才开始有所突破。

  年目标收益率6%~7%

   更多的投资者关注的是“养老基金”是否真的能实现养老的目标。

   从合同来看,这些基金都并不保证正收益,因此与传统观念中的“养老金”并不一样。不过,这些基金在投资策略和产品设计中都体现出一定养老金特征,根本上则是通过对风险的控制达到稳定收益,满足投资者追求稳健收益的养老目标。

   产品设计上的突围很难令人耳目一新。事实上,大部分打出“养老牌”的债券基金,从合同条款来看与普通的二级债基并没有太大差异。

   不过仔细来看,这些基金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其业绩比较基准都是采用 “三/五年定存利率+1%~2%”的形式。“采用这样的形式是带有一点绝对收益的概念在里面。”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对此,博时天颐拟任基金经理杨永光表示,“在滞涨的背景下,运用盯住类似某只指数增长的投资策略将较难取得成功,因此当前市场迫切需要盯住特定收益目标的产品。虽然在实际操作中不能保证达到或超过该收益目标,但基金经理所采取的投资策略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从盯住竞争对手的策略转为力争达到收益目标的策略,最后操作的可能结果就是基金净值波动的减小。”

   同时,定下这样特定收益目标的比较基准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据基金公司介绍,从2003年至2011年,债券基金平均年化收益在9%左右,考虑到未来股票市场大起大落概率减小,因此收益率可能略低一些。目前三年定存利率为5%,加上1%~2%,目标年化收益率在6%~7%。

   此外,各家公司也尽量在产品中融入“养老”元素,而避免被视作过度包装的产品。工银瑞信添颐在股票资产投资比例上借鉴了生命周期的理念,在5年周期中股票资产所占比例每年递减,逐步降低风险收益水平。

   博时天颐则设计在符合基金分红条件的前提下,每年收益分配次数最多为12次,以实资金现落袋为安。此外,博时天颐和易方达安心回报还在费率上设定了一些优惠条款。

   而与普通债券基金相比,“养老债基”更大的区别还是体现在投资操作思路和理念上。“基金经理在操作中会更加注重稳健和风险控制,有意识地区别于普通债券基金的操作。”博时基金人士表示。在工银瑞信添颐和易方达安心回报的宣传中也强调了这一点。

  “王牌”经理坐镇

   各家公司在“养老”产品的布局上下足了功夫,基金经理的配置上都安置了公司的“王牌”。

   工银瑞银添颐的基金经理由工银瑞信固定收益部总监杜海涛亲自担纲,易方达安心回报的基金经理也是由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钟鸣远担任。这两位基金经理均有着较长的基金管理经验和良好的历史业绩。此次新发行的博时天颐的基金经理杨永光是博时基金去年刚从国海证券挖来的资深固定收益投资人士。

   “王牌”基金经理坐镇,又赶上四季度债市复苏,使得这些基金的业绩表现都颇为抢眼。四季报显示,易方达安心回报四季度净值增长率为2.65%,比业绩比较基准领先了1.2个百分点。工银瑞信添颐净值则增长了4.7%,超过业绩比较基准2.94个百分点。

   不过,相比同期成立的其他债券基金,这两只债券基金的业绩波动幅度并没有明显的更平缓。

   工银瑞信添颐在建仓之初未涉足转债和股票等权益类品种,使得该基金在9月债市大幅下挫中表现地较为稳健。四季度随着净值‘安全垫’的逐步增厚,工银添颐操作积极,其净值的波动开始加大。对比杜海涛管理的另一只债券基金工银瑞信增强收益,工银瑞信添颐重点配置企业债和中票,而工银强债则企业债和金融债上布子较多。

   同样,易方达安心回报在投资风格上也并未显示出与其他二级债基太大的差异,截至四季度末,其主要投资方向是企业债,转债方面也建仓较多。

   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要达到比较基准约定的收益目标并非轻而易举的,因此操作中基金经理也会适当博取一些权益类品种的收益。

  同步阅读

  渠道仍当普通债基卖

   祭出“养老”大旗的债券基金市场销售情况究竟何如?

   以首发规模而论,易方达安心回报总共募集17.9亿份,在同期发行的债券基金中并不占优势。不过,此后发行的工银瑞银添颐首募则高达51.5亿元,当然这与工银瑞信较强的渠道背景以及其较强的固定收益投资能力有关。

   基金公司的初衷是想吸引那些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以及养老机构,这些机构对回报率要求不高,但要求收益稳定。不过,渠道的认知情况也对基金产品的销售产生一定影响。据了解,一些银行渠道在销售时,仍只是将“养老债基”视作普通债券基金,因此也未将产品特性展示给客户。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