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斯科塞斯:大师眼中的过去与未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5 04:09 来源: 信息时报

  

斯科塞斯:大师眼中的过去与未来
斯科塞斯:大师眼中的过去与未来
斯科塞斯凭借《雨果》在颁奖季收获21个最佳导演提名,并有6次夺奖。
斯科塞斯:大师眼中的过去与未来
斯科塞斯在片中难得客串了一个角色。

  《雨果》是根据美国作家布莱恩·赛兹尼克的绘本小说《雨果·卡布里特的发明》改编的,但很多人说,拍出来的电影,其实可以看到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影子。这个擅长拍摄黑帮片、塑造各种黑道、恶棍角色,拍出充满男子气概电影的导演,这次居然通过一部儿童片来和观众掏心掏肺。在《雨果》中,你可以看到电影的诞生,可以看到乔治·梅里爱的事迹,也可以透过片中主角、12岁的小男孩雨果,看出马丁·斯科塞斯为什么会把一生贡献给电影。如果你愿意,大可将《雨果》看成是像斯科塞斯这样热爱电影的电影人们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故事。能用最华丽的技术,拍出一部献给所有影迷的关于电影的电影,难怪《雨果》这部儿童片被称为斯科塞斯厚积薄发之作。

  马丁·斯科塞斯是个著名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电影史学家。他从1990年开始成立电影基金会,这个非盈利组织一直致力保藏老电影。因此《雨果》中也出现了大量的珍贵影视片段,从卢米埃尔兄弟1896年的短片《火车进站》到梅里爱1902年的《月球旅行记》,都被斯科塞斯做成3D版,一系列老电影透过现代电影技术再现银幕,斯科塞斯带着观众回味了一下电影诞生初期影像的魅力。

  本·金斯利饰演的玩具店老板,在片中经历的事情,很多都是法国导演梅里爱的真实故事,看着这位电影人的故事,同样让影迷唏嘘。而故事中的雨果从电影中找到感情寄托,则是马丁·斯科塞斯童年的经历。自小患有哮喘病的斯科塞斯无法和别的男孩一起玩,生于贫民家庭的他,父母忙着工作,也无暇顾及他。看电影成了斯科塞斯童年最常做的事情。斯科塞斯说过,他小时候有很多的问题,但周围的人都没空帮他解决,他很多问题最后都是从电影中找到答案。对他来说,看电影是一种感情寄托,也是成长经历。不知是否有意为之,总之这种情绪,也融入了《雨果》之中。

  这部拍得美轮美奂的3D电影充满了对老电影和老电影人的敬意。3D技术的运用也让人见识到这一技术确实不是哗众取宠的东西,而是能与电影完美融合,更好地完成电影叙事的一种手段。《雨果》一出现,为斯科塞斯获得大量的赞美之声。可以说,此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作品中,最有可看性、最私人化以及最彰显导演功力的作品就是《雨果》,不过如今《雨果》的声势不如形式抢眼的《艺术家》,哈扎纳维希乌斯已经凭借《艺术家》成为美国导演工会奖的最佳导演,而在64届导演工会奖中,与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赛果不重叠的情况只出现过6次。要想斯科塞斯继《无间道风云》之后再拿到小金人,唯有希望这次导演工会奖风向标不准了。

  对话

  本版撰文 马泽望

  恶棍、变态我比较了解

  拍儿童片确实不容易

  Q:怎么会想到拍《雨果》这种儿童片的?

  A:我的搭档、制片人格拉罕·金几年前看到美国作家布莱恩·赛兹尼克的绘本小说《雨果·卡布里特的发明》之后立刻寄了本给我。小说故事涉及到法国电影人乔治·梅里爱,他拍完一些很好的黑白默片之后就从这个行业中消失。金知道我会被这个故事吸引。他把小说拿来之后一直跟我说‘马蒂,这是给你的,你一定要拍’。我的妻子海伦·莫里斯后来也看了这个小说,看完之后也被吸引了,还催促我快点看。我看完后也迷上了。

  Q:《穷街陋巷》、《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你之前一系列电影都是男人味很重的题材,这次拍《雨果》有困难吗?

  A:确实,我对坏蛋、恶棍、变态、精神病患者之类人物比较了解,《雨果》的主角是个12岁的小男孩,拍儿童片对我来说确实不太容易,要花时间才能适应。这个过程中,我12岁的女儿弗朗西丝卡对我有很大帮助,从她身上我看到了12岁孩子看事物的方法和角度。

  Q:为什么会把《雨果》拍成3D电影?

  A:弗兰西斯卡和她的朋友们看了《雨果》的小说之后问我,‘是要拍成3D的对吗?’我当时敷衍地回答她们‘3D?对,没错。’之后我才开始认真考虑这回事,和技术人员探讨之后认为,《雨果》真的很适合拍成3D。其实我对3D真的很感兴趣,一直希望能拍3D片,《雨果》是个很好的选择,我不希望把3D当成小花招,拍3D片也不是为了让电影票能多卖几块钱,而是想把3D技术当成讲故事的一个方法,让技术和电影融为一体。

  Q:第一次拍3D电影,有什么感受?

  A: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不过也算是愉快又头疼的事。前面几个星期的拍摄真的很困难,要照顾到前景,又要考虑背景、演员站位之类的问题,一开始拍怎么都不对劲,不过慢慢就好了。出来的效果看起来,确实让人很高兴。

  Q:是的,如今大家都在赞美《雨果》的3D技术,你觉得3D电影会是未来的主流吗?

  A:我说过,我一直很喜欢3D电影。我青少年时期正是第一波3D电影热潮流行的时期。其实我们肉眼看的效果都是3D的,电影拍成3D不也是件理所当然的事?3D技术是一种讲故事的手段,就跟当年彩色电影出现时,很多人还认为这是哗众取宠的东西。一段时间里,彩色电影只用来拍喜剧、歌舞片之类的轻松娱乐电影,剧情片还是用黑白方式拍,但后来彩色电影也大行其道了。

  Q:也就是说3D电影最终会取代如今的2D电影?

  A:我不知道,拍《雨果》对我来说是个实验,我也不介意继续尝试。3D技术只是一个技术,如果运用得当是个很好的讲故事手段。用3D技术能捕捉到演员更细微的感情变化和动作。假如以后观众们可以不戴眼镜、裸眼看3D电影的话,3D电影的发展前途会更好。

  竞争者

  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12/26)

  拍喜剧起家的法国导演,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但已经凭借黑白默片《艺术家》拿下美国导演工会的最佳导演奖,风头很劲。

  亚历山大·佩恩(2/14)

  拍过《杯酒人生》的佩恩擅长以小见大题材,这次《后人》依然是关于人生、家庭的故事,手法越发老练,对人生的思考越发深刻。

  伍迪·艾伦(0/9)

  与斯科塞斯一样,伍迪也是备受尊重的大师级导演。《午夜巴黎》一如既往地充满文艺范儿,穿越故事、名人名家的轶闻,交织成一部轻松的小品电影。

  泰伦斯·马利克(9/18)

  从影近40年,也就拍过4部电影,不过这位超低产的导演所拍的部部是精品,但他充满哲思的影片往往被认为远离大众,《生命之树》会曲高和寡到最后吗?

  (括号内为颁奖季最佳导演拿奖次数/提名次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