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医养生, 如何鉴伪求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5 05:29 来源: 经济日报

  健康养生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养生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广播、电视在黄金时段播放养生节目,每年出版的健康书籍有1000多种。国人买书的投入,每年增加12%,而购买养生书籍的投入,每年增加25%。

  有着数千年的历史,通过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寿的中医养生在这股热潮中引人注目。但近年来,有些伪“大师”为私利宣传错误的观点学说,严重损害了中医的形象。

  普通公众如何分辨科学的养生方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养生保健?在近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三位专家从中医角度就此问题为公众答疑解惑。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科学普及部主任王奕说:“百姓非常需要得到正确的健康教育,但我们目前过多地将精力投入于治疗,而预防和健康教育相对较少,百姓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因此,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来发展很有必要。”

  慧眼“识”养生

  面对汹涌的养生热潮,面对众多专家念的养生经,老百姓该如何鉴别“伪中医养生”呢?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医主任医师温长路教授认为,养生乱象主要有5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偷梁换柱,把各种说法都塞入养生;二是以偏概全,脱离中医的个性化理念;三是囫囵吞枣,混淆食养与食疗的概念;四是瞒天过海,夸大药物或食物的作用;五是混淆是非,迎合以补为上的世俗偏见。

  温长路说,中医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年龄,中医防治疾病的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养生问题不能脱离中医的个性化理念,全民统一吃某一种食物是不行的。中医的食养和食疗是两个概念,食养用的是食物的营养,使用范围较广,用量方面没有严格界定;食疗有治疗性质,有严格的用量、禁忌,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一些“养生专家”把所有的食物说成是珍贵的药,把药物和食物的概念都混为一谈,这是对中医概念的偷换。此外,药物和食物的作用都是局限的,世上并没有最好的药物、万能的药物,凡是被包装为可以包治百病的药物,都需要警惕。而且养生是对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状态的改善,方法很多,不能和“补”画等号,中医对补是很严格的,无虚不可补,无病不可补,滥补是要出问题的。

  中医养生五大方法

  那么,如何用科学的养生方法养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养生康复科主任张国玺认为,中医的养生方法成千上万,可以归为五大类:一是精神养生,保持心理健康,减少精神压力;二是起居养生,要做到日常生活有规律,保持良好的睡眠和生活习惯;三是饮食养生,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营养成分合理搭配;四是运动养生,要求适量运动并持之以恒;五是药物养生,确有需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地服用补益药物。

  张国玺说:“五大方法中我们非常提倡前四种,不花钱,经济实惠,还没有副作用。实在不行,用第五种药物养生,要根据中医辨证的原则,不能自己随便乱补。”

  养生专家进万家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更好地对老百姓进行健康教育,目前一批有行医资格、经过官方认证的健康专家,已开始他们的科普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去年起推出一批专家,为“中医中药中国行”进基层、进农村、进家庭提供人才上的支持。他们培训了150多名中医专家,经过行业专家和群众代表的评定,选了36位为第一批全国中医巡讲团成员,要求既能表达中医科学的本意,又能拉近专业人员和老百姓的距离,让老百姓听得懂,用得上,喜欢听。这些专家目前正在试讲阶段,不久将会颁证。

  中华中医药学会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也通过各省推荐、评审,推荐了100位中医科普专家,100位中医健康信使,100位中医科普金话筒。这些专家都经过考核,有医学背景,在某个病或者某一方面具有专长。

  另悉,北京、吉林、河南等省、区、市也在推出一批官方认证的养生专家,以加强对养生宣传的规范管理。温长路说:“推出的专家,都是有医学背景的,是优秀的;但数量是有限的,没有被推出的,也不能盲目说人家的演讲就有问题。”他说,判断科普讲座是否属于“忽悠”,有三条标准:第一,演讲人是否有严格的医学背景,如果没有学过医就讲医肯定不行。第二,演讲的内容是不是演讲者所从事和熟悉的专业,如果一个专家什么都讲,学骨科的讲胃病,肯定讲不好。第三,科普讲座的目的是否是公益性的,组织者的目的是否是为公益事业服务,不是为了推销某种产品或为厂家做广告宣传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