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工人遇袭是苏丹分裂后遗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5 08: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工人遇袭这一事件,根源于2011年7月9日苏丹分裂的后遗症。虽然南苏丹和平分解出来,但是建国之路并不平坦,一分为二后的两个国家并没有实现和平共处。

  2011年8月15日,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办公室发表的报告显示,在两个国家过渡区域——南科尔瓦多州频频出现侵害人权的事件。

  苏丹解体后,位于现苏丹境内的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的武装力量未能进入南苏丹,他们在北苏丹的合法性也不复存在。于是,反政府力量建立了“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继续与政府对抗。在南科尔多瓦州和青尼罗河州,军事冲突时有发生,在此施工的中资企业和中国工人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南苏丹独立之后,中国政府承认了其政治地位,并与之建交。南苏丹地区石油资源比较丰富,但其输油管道和出海口都在北苏丹,两国之间在过境费方面未能达成协议,1月28日南苏丹宣布停止开采石油,中国从苏丹的石油进口大受影响。双方元首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非盟首脑会议期间也未能达成协议。

  中国工人遇袭事件既反映了两国之间脆弱的和平,也折射出中国夹在裂变为二的国家间的尴尬。2011年底中国曾经试图调解两国关系,保证石油的开采、运输通畅,但是南北苏丹各执一端,北苏丹指责南苏丹拖欠过境费,而南苏丹索性下令停止石油开采。中国是苏丹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苏丹也是中国第六大石油来源地,南北苏丹的分裂与纷争直接影响到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只有赢得两国的认可才能使得油路畅通。

  南北苏丹都承诺保护中国的投资,欢迎中国企业投资兴业。在遇袭工人下落不明的同时,中国的葛洲坝集团与南苏丹政府签署了一个投资额近14亿美元的水电项目。

  分离并没有给苏丹带来稳定和秩序,南苏丹分离出来之后,边界重新划定,既有的资源、财产需要重新分配。南科尔多瓦州本身就是分离之后的病灶,各种矛盾积聚于此,在这样一个权威缺失、局势复杂的地带要保证中国企业和工人的安全绝非易事,苏丹政府连本国公民的安全都难以保证,更无法保证寄身于此的中国公民的安全。

  中国外交如何为国人安全保驾护航

  中国海外工人遇袭事件时有发生,主要集中在非洲,尤其是政局不稳的国家与地区,苏丹的遇袭工人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面对这样的困境,需要反思、对策,还有智慧。对类似于苏丹这样的地区,中国外交如何为中国人的安全与利益保驾护航呢?

  近几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国,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安全的重中之重,在类似于苏丹这样的产油国,中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一方面帮助这些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保障中国的石油进口,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但是,快速崛起的中国需要有保护遍布全球中国公民的意愿与意志。

  首先,需要有一个全球的风险预警系统。1月29日外交部发出预警,要在达尔富尔地区以及南科尔多瓦州的中国公民注意安全。仅此还不足以满足遍布全球的中资企业和中国公民对安全信息的需求。对于全球的政治、经济风险,外交部门需要有系统的信息收集与数据处理,从而建立关于全球政治经济风险的数据库,定时发布预警,为中国企业、商人、游客提供信息,防患于未然。

  其次,外交与国防打出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的“组合拳”。21世纪已经不是仗剑经商的时代,但是强大的国防力量依然是商人最后的依靠。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中国安全的内涵也悄然发生了转变,国家安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领土安全,也包括利益安全,在海外的中国公民、企业、游客都是安全的对象。(孙兴杰)

  (责任编辑:刘阳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