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媒体称叙利亚构成大国博弈焦点 美俄形成对峙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6 07:0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美国东部时间2月4日中午,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投出否决票。决议未获通过。

  眼下,叙利亚不仅是中东动荡的风暴眼,更成为大国围绕主权国家危机应对原则而进行博弈的焦点。

  中俄在安理会投下否决票

  联合国安理会的这项决议草案,是以1月27日摩洛哥代表阿盟向安理会提交的草案为基础的,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强力支持和推动。虽然该草案几易其稿,删除了要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交权等内容,但仍保留了“全力支持”阿盟新倡议等内容,而阿盟新倡议要求巴沙尔下台。

  该决议草案在安理会的投票原定在4日上午9时举行,但由于各国分歧明显,安理会进行了两个小时的闭门会议。最终表决在上午11时50分举行。表决结果为13票赞成、2票反对、0票弃权。由于中、俄两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动用了否决权,决议未获通过。

  付诸表决的决议草案“试图在叙强行推动政权更迭”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在表决后表示,安理会中的某些国家自去年3月开始以来就不断破坏通过政治方式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机会,试图在叙利亚强行推动“政权更迭”、支持反对派上台、持续煽动国内冲突。他说,付诸表决的决议草案未能充分反映叙利亚目前局势的实际情况,向叙利亚有关各方发出了一个“不平衡”的信号。

  正在出席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当天表示,该决议草案仍有两个重要地方需要修改:一是为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的谈判设定条件;二是相关措施只针对叙利亚政府,而没有同等地用于反对派。

  俄罗斯方面同时宣布,外长拉夫罗夫及对外情报局局长弗拉德科夫7日将访问大马士革,与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会晤并讨论政治解决叙利亚的方案。

  草案“无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解释性发言中说,同不少安理会成员一样,中国认为,在当前形势下,片面向叙利亚政府施压,预断对话的结果,或强加任何解决方案,都无助于叙利亚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中国支持俄罗斯提出的修改建议,也注意到俄罗斯外长下周将访问叙利亚,有成员要求继续就草案进行磋商,这是合情合理的。

  李保东说:“遗憾的是,上述合理关切未被采纳,在各方仍有严重分歧的情况下强行推动表决,无助于维护安理会的团结和权威,无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因此,中国对这一决议草案投了反对票。”

  阿盟对叙政府日益强硬

  这两天,阿盟对叙利亚的态度日益强硬。

  突尼斯4日宣布,决定驱逐叙利亚大使,并不再承认巴沙尔政府。叙利亚驻突尼斯使馆当天降下了叙利亚国旗。

  阿拉伯各国议会联盟4日发表声明称,由于巴沙尔政权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呼吁,继续镇压叙利亚示威民众,阿拉伯各国应把叙利亚大使驱逐出境。

  阿拉伯各国议会联盟主席阿里·萨利姆·达格巴希在声明中指出:“所有阿拉伯国家应该遵守和执行阿拉伯联盟冻结叙利亚成员国资格的决定,并采取具体行动断绝与叙利亚的外交关系,停止与叙利亚的贸易活动,直到叙利亚人民的要求得到满足为止。”

  当天,阿盟多个国家出现反叙示威,甚至有部分示威者冲入叙利亚大使馆。

  叙利亚官方4日否认了西方媒体关于叙军炮击叙第三大城市霍姆斯居民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报道。叙利亚通讯社援引政府人士的话说,这是武装恐怖分子和叙利亚境外反对派组织“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利用安理会讨论叙利亚问题之机使暴力进一步升级。

  美国坚称巴沙尔必须下台

  安理会表决后,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苏珊赖斯4日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讲话:“过去几个月以来,安理会已被少数成员绑架。这些成员坚持他们空洞的主张和各自的利益,一条一条地除去决议中迫使巴沙尔改变其行为的重要内容。”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当天在慕尼黑表示,如果不启动政治过渡进程,叙利亚将面临陷入内战的风险。

  近一段时间,美国对叙局势的表态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强硬:巴沙尔必须下台。在该决议草案进入安理会最终投票前,美国一直在向相关各方游说、施压。

  希拉里上月底亲赴纽约联合国总部进行游说,坚称和平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办法就是总统巴沙尔下台。她说,叙利亚不是利比亚,阿盟提出的方案已为叙利亚政治过渡指明了道路,“现在我知道有些成员国可能担心安理会将会像对待利比亚一样(对待叙利亚)。这是错误的类比。叙利亚的特殊形势需要它自己的方法。”

  此前,希拉里曾要求与拉夫罗夫通话,但拉夫罗夫以“正在澳大利亚访问,不便通话”为由加以拒绝。

  叙利亚内战可能演成教派大战

  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波拉克指出,目前叙利亚实际已处在内战之中。目前的关键问题是,这场内战是否会向其他国家产生“溢出效应”,因为叙利亚内战不是普通的国内冲突。在阿拉伯国家眼里,这是一场教派战争,一方是由伊朗支持的、巴沙尔政权主导的伊斯兰什叶派,而另一方则是代表阿拉伯大多数的伊斯兰逊尼派。

  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对立与争斗,不仅在叙利亚存在,在伊拉克、阿富汗、约旦同样存在。一旦各国把叙利亚内战看作是教派之间的宗教战争,那么周边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卷入其中。

  大国博弈激化 美俄形成对峙

  在始于2010年年底的中东动荡之前,中东矛盾以及大国在中东曾经的激烈博弈一度似乎都被中东和平进程所掩盖。如今,随着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中东北非国家旧政权的倒台,中东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文化争斗的漩涡重新激荡起来。而当外力助推的中东动荡矛头直指叙利亚和伊朗时,大国之间的博弈也因此而再度激化。

  对美国而言,由美国逐渐获得主导地位的中东“民主潮流”已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过去一年中倒台的政权曾经都是美国的铁杆盟友,而叙利亚、伊朗这些美国的眼中钉却在“乱中得利”,现在是把“潮流”引向这两个国家的时候了。

  在美国眼中,大马士革和德黑兰像是“双城记”,是中东坚定反美的最后堡垒,而且二者也是反美盟友。如今,美国已在国际上组建了对这两国“最严厉”的制裁联盟,伊朗甚至面临着以色列“可能的军事打击”,3艘美军航母业已齐聚霍尔木兹海峡周边,两国同时还面临着严重的国内经济、社会、政治危机,都自顾不暇。因此,许多人认为这是美国一并解决伊、叙难题的最佳时机。

  而在俄罗斯眼里,局势却恰恰相反。叙利亚和伊朗是俄罗斯在中东为数不多的盟友。俄罗斯在叙利亚塔尔图斯港有独联体以外唯一的军事基地。俄罗斯如今也是退无可退,必须对西方发出强硬信号。如果在这个时候顶不住压力而放弃大马士革,那伊朗政权倒台也将是迟早的事,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将会受到最严重的排挤。

  伊朗和叙利亚同时也是俄罗斯重要的贸易伙伴,尤其是军火贸易。仅2010年叙方就购买了7亿美元的俄制军火。俄对叙经济总投资额接近200亿美元。俄罗斯领导人认为,西方所谓“不会军事干涉”的承诺显然是不可靠的,利比亚就是前车之鉴。

  可以说,中东动荡也是大国围绕主权国家内部危机的应对原则展开的博弈。如今,“人道危机”已成为美欧等西方国家干预各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又一借口,而中、俄等国则认为,这是一个涉及处理未来国际关系的原则性问题,试图通过外部强力干预来实现“政权更迭”,只会导致局势更加混乱,产生更多的 “人道灾难”。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