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华尔街日报:印度难以解决的通胀难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6 10:5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北京时间2月6日,《华尔街日报》刊登题为《印度难以解决的通胀难题》的评论文章,现全文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去年1月份,印度政府发布2010年12月份通货膨胀率数据,引发惊慌情绪:12月份通胀率升至9.4%,较比上个月增长1.2%。印度央行(Reserve Bank of India)不得不在当月维持利率不变,同时希望到2011年3月份时国内通货膨胀率能回落至5.5%。于是,印度大幅飙升的通货膨胀率成了各大媒体密切关注的标题。在通货膨胀率上涨了2.25个百分点后,印度央行匆忙上调了利率,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2011年的大部分年份,印度的通货膨胀率都顽固地介于9%至10%之间。

  今年1月份,印度政府发布2011年12月份通货膨胀率数据,该焦点数据降至7.5%,市场因此松了一口气,有关印度央行将大幅下调利率的预测接踵而来,而印度政府则拍手称赞自己在解决通货膨胀率问题时“做得不错”。

  投资者应该明白印度通货膨胀率的下跌,主要归功于上一年度通货膨胀率的攀升。经济学家指出,这是通货膨胀率的“底线效应”,该效应将会继续导致印度通货膨胀率的下跌。或许,到了今年3月份,印度通货膨胀率将会降至7%下方。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种底线效应是“稍纵即逝”的。从印度目前的核心通货膨胀率(10%)说,该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仍是“恶性的”。

  5月份,通货膨胀率很可能会再次飙升,而7月份至8月份期间关于印度通货膨胀率的数据标题可能会升至“8%”。好消息是,印度央行已经预见了这种可能性,这也是该央行虽然于1月份上调银行储备要求但是维持被削减的利率不变的原因。

  显然,上述预测,对于那些仍坚信印度“正常的”通货膨胀率为4%至5%之间的人来说,无疑是令他们惊讶的。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印度政府公布的通货膨胀率就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除了2007年11月份至2008年2月份之间的四个月之外,印度食品通货膨胀率最后一次位于5%下方还是在2005年10月份。

  受数个原因的影响,在短期之内,印度通货膨胀率不会回落至昔日的低位。

  首先,从食品将起。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食品供应短缺的国家,4-5%的农业增长并不能满足实际收入增长5%的12亿民众飙升的需求。

  让情况变得更难解决的是,印度政府针对农村就业和农业采购推行的相关政策。旨在确保农村劳动力每年至少工作100天的可扩大农村失业援助计划,已经导致印度国内农村工资攀升。2010年1月份,实际工资上涨10%,到了2011年5月份,该比率升至14%。我们必须要清楚的一点是,农村工资增长的原因并不是生产力增长,而是印度政府拿出了更多的援助资金。

  要想解决通货膨胀率问题,印度政府就必须对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做出相应的财政回应。毫无疑问,单靠货币政策,是无法解决难以解决的通货膨胀率问题的。

  众所周知,政府的财政回应,是劝说企业投资的最必要因素。拿2000年中期为例,当时通货膨胀率下跌是企业投资飙升的主要原因,但是,自2008年中期以来,企业投资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利弊已经下跌4%,并且尚无反弹的迹象。当然,要想让投资情绪指数上升,印度国内不确定性就得出现戏剧性减少,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印度政府进行贯穿农业和其他行业的改革。

  本评论作者贾汉吉尔-阿齐茨(Jahangir Aziz),是摩根大通印度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