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机器人首次在冰盖上行走30公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9 00: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机器人首次在冰盖上行走30公里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卜春光副研究员和陈成博士在南极内陆冰盖边缘进行冰盖机器人测试与试验。阮煜琳 摄

  

机器人首次在冰盖上行走30公里

  2月8日,科考队员在风雪中准备将潜标系统的主浮体放入海中。

  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 摄

  

机器人首次在冰盖上行走30公里

  经过长达近两个月的艰苦实验,我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了冰盖漫游机器人试验,这是中国在南极冰盖首次完成的机器人30公里自主行走试验。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卜春光副研究员和陈成博士将极地冰雪机器人装进了集装箱,这也标志着该团队已经完成南极现场的所有试验任务。

  这次长航程冰盖漫游机器人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制开发,其外形酷似一辆橘红色的履带式越野车,重约0.5吨,由履带式移动系统、自主驾驶系统、远程通讯系统和载荷系统等系统构成,可在极地零下40℃的低温环境下正常作业。

  从2011年12月9日开始,中国冰盖漫游机器人野外科考试验正式展开,主要进行了机器人移动机构研究与测试,长航程技术研究与测试,探冰雷达集成与应用实验。本次试验负责人卜春光7日告诉中新社记者,截至2月5日,已经完成全部的试验任务,并达到了预期试验效果。

  卜春光说,南极冰盖环境属于复杂野外环境,本次试验最大的难点在于机器人如何表征、理解复杂环境,并在复杂环境中进行合理的决策。具体来讲,就是在南极冰盖上的试验区域,散布着冰裂隙、溶雪洞以及集装箱、油罐等人为障碍物,这些都是机器人自主行走需要识别并避让的障碍物。

  该机器人的履带机构相当于机器人的脚,传感器系统相当于机器人的眼睛,而自主控制计算机系统则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各个单位协调进行作业完成试验任务。

  “现在机器人有脚了,但是眼睛还不够灵敏,大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卜春光说,回国后还将对该机器人的系统设计进行改进,并应用到之后的南极科考作业中。

  长航程冰盖漫游机器人,作为典型的地面自主移动机器人,可以搭载多种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移动到指定科考区域,帮助科考人员完成气象探测、冰层厚度测量等科考作业。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从2007年开始进行极地冰盖移动机器人技术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研发设计和试验工作,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应用能力。

  “该长航程冰盖机器人目标是完成对南极埃默里冰架约6万平方公里区域的科学考察任务。”卜春光表示,极地机器人代表着中国极地科考装备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它不仅会保护科考队员免受伤害,拓展科考空间,同时其全天候作业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南极现场的科考效率。阮煜琳

  首次布放多套潜标系统

  在普里兹湾进行海洋环境综合调查

  北京时间8日10时左右,经过连夜作业,第28次南极科考大洋队在南极普里兹湾海域的3个作业站点布放了3套潜标系统,加上去年12月18日已布放的1套潜标系统,此次科考队在南极普里兹湾海域的4套潜标系统布放工作全部完成。这是我国首次在这一海域布放多套潜标系统。

  据了解,普里兹湾是南极大陆印度洋扇形区中最大的海湾,是除威德尔海和罗斯海之外的南极大陆第三大海湾。这里是我国进行南大洋科学考察的一个重点研究海域,每年的南极科学考察都在普里兹湾布设断面和站位,进行海洋环境综合调查。

  据介绍,第28次南极科考大洋队投放的4套潜标系统中,3套位于普里兹湾北部湾口,1套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湾口。这些潜标系统包括潜标浮体、缆绳、重锚以及悬挂在上面的各种观测仪器和设备。

  据大洋队队长矫玉田介绍,南极底层水的形成和运动,是全球大洋深部到底部换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广泛分布于南大洋底层的低温、高盐、高密度水团,借助深海的经向环流,实现与中、低纬度的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水交换,从而构成了调节全球海洋温度的冷源,这对抑制全球变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黄小希

  俄科学家钻探3000米冰川湖

  希特勒档案可能藏于附近冰窟

  俄罗斯科学家经过30多年钻探后,日前成功到达南极洲沃斯托克冰川湖表面。该冰川湖隐藏在南极洲冰层表面以下近4公里,冰封逾2000万年与世隔绝,钻探范围附近还可能藏有希特勒的秘密文件,甚至有指其遗体也安放在该处。

  消息人士称,科学家完成3768米深的钻探活动,钻头已抵达南极洲最大的沃斯托克冰川湖表面。南极研究人员普里什库预期,冰川湖泊里将发现独特生物,钻探将彻底改变南极研究,揭开大冰原下的全新面貌。他称,沃斯托克站附近气温低至摄氏零下66度,研究团队正日以继夜工作,加紧完成项目。

  钻探沃斯托克湖除了可能带来巨大科学进展,钻探范围附近还可能藏有希特勒的秘密文件。有消息称,二战将近结束时,纳粹党迁往南极并开始在沃斯托克湖建立基地。据德国海军文件显示,纳粹党于1945年4月投降后数月,一艘德国潜艇抵达南极,当时船员在未开发的冰穴中储藏了希特勒的秘密文件,甚至有指其遗体也安放在该处,让其DNA日后被用作复制。(据央视报道)

  百年探索

  美丽与艰险

  100年前,1911年的12月14日,挪威人罗阿尔·阿蒙森和他的探险队在经过难以想象的艰险后,首次将人类的足迹带到南极点,实现了人类探秘南极的历史性跨越。

  该用什么样的理由去解释人类对南极的向往?或许,是穷尽一切词汇都难以形容的美丽——

  在这个清新脱俗的世界,一切都如此纯净。天空是那样蔚蓝,冰雪是那样洁白,还有憨态可掬的企鹅、慵懒自得的海豹、大摇大摆的贼鸥……远离尘世的南极,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些私藏。只有敢于冒险的勇士,才能有幸饱览这独一无二的景致。

  该用什么样的理由去解释人类对南极的好奇?或许,是一代代人皓首穷经仍未解开的神秘——

  在这个冰封雪埋的世界,一切都如此沉寂。冰川冰架、海冰海洋、大气极光……千百万年,时光无言,却为人类积淀下一本探索地球演变和气候变化的“指南”。只有敢于登攀的智者,才能有幸破解谜题,找到激动人心的答案。

  如果不到南极,你不会知道它究竟有多美。刚刚结束长达10个月越冬生活的第27次南极科考队中山站站长赵勇,已经在300多个日子里拍摄了数万张照片。只要天气条件允许,他就会到中山站周边欣赏千变万化的冰山,方圆10公里的区域已走遍,美景仍是百看不厌。

  如果不到南极,你不会知道它究竟有多险。看上去平坦的冰面,实际布有宽窄不一的裂缝,行走其上,必须时刻提防可能发生的意外。还有刺骨的严寒、干燥的空气、超强的紫外线、铺天盖地的暴风雪、令人眼花缭乱的乳化天气……都是南极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武器”。

  如果不到南极,你可能也不会明白远离家人和故乡的哀愁。家人生病时不能守候在病床前,父母临终时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孩子升学考试时刻无法陪伴左右……这样的经历,是选择了远行的人难免会遇到的伤痛。

  “历尽千辛万苦、风餐露宿、无穷的痛苦与烦恼——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100年前曾与阿蒙森展开“登极”竞赛的英国人罗伯特·斯科特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是的,梦想!这块静卧于我们星球最南端的白色王国,犹如磁石般散发出不可抗拒的魔力,吸引着心怀梦想的人们前赴后继。

  中国的南极科考工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一批批优秀的极地科学家,在科学光辉的指引下,竭力缩短中国南极科考与世界的距离。

  1984年11月,中国派出的南极考察队乘“向阳红10号”考察船首次赴南极。1985年2月,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在乔治王岛落成,从而结束了中国在南极没有考察站的历史。1989年2月,中国第二个南极科考站中山站在拉斯曼丘陵上建成。2009年2月,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成,实现了中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南极内陆扩展的新跨越,也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

  如今,世界上已有20余个国家在南极运转和维持各类考察站、营地、避难所等百余座。“历史走到今天,已有47个国家保证和平使用南极洲来进行科学研究。人类历史上多国联合起来共同管理一个大洲,这树立了处理复杂国际事务的典范。”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领队李院生说,南极丰富的科学资源是全人类的共有财富,中国将对南极进行和平探索。

  黄小希

  帝企鹅

  世界上共有约20种企鹅,都分布在南半球。南极地区有7种企鹅,总数大约有1.2亿只。它们是帝企鹅、阿德雷企鹅、金图企鹅、帽带企鹅、王企鹅、喜食企鹅和浮华企鹅,前4种生活在南极洲,后3种生活在纬度相对较低的亚南极海岛上。其中阿德雷企鹅近5000万只,数量最少的是帝企鹅。帝企鹅是现存企鹅中个体最大的。它们的平均身高在90厘米以上,最高可达120厘米,体重达40公斤。与南极其它的企鹅相比,帝企鹅数量较少,仅有10万只。图为南极的帝企鹅。

  阮煜琳 摄

  (责任编辑:彭金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