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欧盟航空"碳税"不得人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9 07:3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高健
在中美两国本周先后正式对欧盟航空“碳税”说“不”之后,这个由欧盟27国共同签署生效、却被欧盟之外35个经济体齐声拒绝的税项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目前来看,重回谈判桌是这一争端唯一的现实可能。
“无利不起早”,欧盟推行碳排放交易体系背后,是其抢占“绿色经济”时代发展主动权和制高点的企图。
目前,全球经济体面临着欧盟过早将“碳税”契约化的局面——在没有获得本地区之外经济体广泛支持的情况下抛出提议,欧盟的这一举动只能让提议者和反对者双方尴尬。这也是为什么,欧盟在被中美拒绝后,只能公开表示可以建议“有条件暂停”实施排放交易体系的部分内容,但前提是全球航企必须制定短期碳减排目标。
尽管如此,“碳税”问题的尴尬局面也无法得到根本改变。众所周知,全球经济目前仍整体低迷,在此背景下,欧盟关于“碳税”的表态无异于令非欧盟经济体面临一道无法作答的选择题。
如果接受“碳税”,且不说将未来经济发展主动权拱手相让,该税项所形成的成本压力和连带效应都可能成为致命威胁。以中国为例,如果加入欧盟碳排放体系,33家中国航企今年将增加8亿元的成本。
国际航协(IATA)环境部门总监保罗·施蒂尔指出,征收航空“碳税”将减少经济贸易和竞争力,直接影响和威胁航空业直接相关或依赖于航空业生存的产业(如旅游业)和工作机会。对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刚有起色的部分经济体,如美国而言,这无异于“釜底抽薪”。这还可能会招致全球范围内针对欧盟贸易领域的回击。
如果以短期减排目标为代价换得“碳税”推迟征收,各大经济体就不得不把一部分资金和精力被动地使用在减排目标上,这意味着其刺激经济的潜在举措将遭遇“掣肘”。
因此,欧盟与全球其他经济体仍需在“碳税”问题上进行深度协调,才能在“去粗取精”后以相对成熟的姿态和更加合理的时点重新“露面”,并为全球经济发挥真正积极的作用。航空“碳税”争端目前正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但为避免未来更多尴尬甚至风险的出现,各方尽快重回谈判桌将是最明智、最现实的选择。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