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信托灰色运作 泰莱信托计划曝三大污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1 09:45 来源: 中国经营网信托公司被动转型,矿产信托、艺术品信托正在强势崛起。然而,走得太快的创新却暗藏雷区。
编者按/
收紧房地产信托、叫停票据信托、叫停同业存款信托……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的创新冲动频频“灭火”,用意显而易见:将可能发生的风险挡在银行体系之外。信托公司被动转型,矿产信托、艺术品信托正在强势崛起。然而,走得太快的创新却暗藏雷区。国投信托发出的“三无信托”或许刚刚揭开信托灰色操作手法的一角。本报2月6日聚焦艺术品信托风险,本期欲探究矿产信托背后灰幕及风险。
在国投信托这棵大树下,默默无闻的山西泰莱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泰莱能源”)一夜之间,红得发紫。
泰莱能源受国投信托“庇护”,于2012年1月18日发行的“国投信托·山西泰莱能源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堪称整个事件导火索。这款总额为2亿元的信托计划,存在发行人(即泰莱能源,下同)不符合信托资质,发行人财务数据漏洞百出,信托法律风险巨大,甚至信托公司为促成信托计划偷换概念、信披环节偷工减料,承销银行风险评估、总行报备环节缺失等多处污点。
即便如此,国投信托于2月8日仍然公开回应称,“该信托计划每一个操作环节都符合风控要求,国投信托确保该项目的开展依法合规,确保项目的抵押、担保措施充足、完备,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到位。还为该项目制订了严格的后期管理措施。”
污点一:泰莱能源“连续三年无营业收入” 发行人资质存疑
虽然拥有合法合规的工商注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但在信托业界人士看来,泰莱能源仍然是个“三无”企业。
“缴不缴税、注册资本金有多大都在其次,从发行信托计划角度看,仅凭连续三年无营业收入这一条,就可以判定泰莱能源死刑。”平安信托、建信信托、西安信托多位信托业资深人士评价说,任何信托计划的发行,都要对发行人资格进行严格审查,然后才能逐一展开会计师、律师调查,评估公司风险评估,承销银行衔接、评估等其他工作。1312345678910...>>
信托公司被动转型,矿产信托、艺术品信托正在强势崛起。然而,走得太快的创新却暗藏雷区。
显而易见,仅“连续三年无营业收入”这一条,已经宣判泰莱能源无信托计划发行人资质。而基于连续三年无营收,泰莱能源过去三年也实现了零税收,由此,基于2亿元信托计划的资产抵押物更是飞来之物,毫无根系。
蹊跷的是,以上基本事实,在北京兆源律师事务所围绕该信托贷款计划展开的尽职调查报告中,却只字未提。
多位信托业人士共同研读该份尽职调查报告发现,报告中,大量笔墨用于描述泰莱能源现状、泰莱能源设立情况、泰莱能源四次股权变更情况、泰莱能源治理结构及相关经营资质证照、股东及持股情况,却只字未提泰莱能源近年哪怕是最近一年的营收及纳税情况。
“尽职调查报告中没有提及的内容,就是国投信托未委托我们的内容。”北京兆源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主任律师祁建国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我们只是接受国投信托委托,对山西泰莱能源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一部分内容进行了尽职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该信托计划是符合法律要求的,因此,我们也只对负责调查的部分内容承担法律责任。”祁建国称,北京兆源律师事务所为此专门安排了两名信托律师进行专项调查,程序严谨,调查到位。但他以为客户保守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具体为国投信托泰莱信托计划调查了哪些内容。
记者从获得的尽职调查报告发现,该尽职调查报告首页致国投信托时描述称,本报告受国投信托委托,只对泰莱能源信托贷款项目及山西梅园许村煤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项目的法律状况进行了调查。
“可以理解为,我们只对上述项目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调查。”身为中国信托业协会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专家库成员,祁建国还指出,部分媒体指责山西泰莱公司是“三无”公司的说法极不科学,也不严谨。所谓的三无,指的是无工商营业执照、无纳税登记证、无组织机构代码证,事实上,这些必备资料山西泰莱都是齐全的,媒体仅仅依据“无纳税、无营收、无充足抵押资产”来主观判定山西泰莱是“三无”企业,不够严谨。13<<12345678910...>>
信托公司被动转型,矿产信托、艺术品信托正在强势崛起。然而,走得太快的创新却暗藏雷区。
然而,无论祁建国此言,还是国投信托针对媒体质疑的公开回应,在信托业界人士看来,都分外苍白。
“这个项目太坑爹,甚至能进教科书。”一位从业10年以上的资深信托经理评价说,国投信托通过移花接木,等同赋予了泰莱能源虚假的发行人资质。
污点二:发行人财务数据惨淡
移花接木般粉饰了发行人的“三无”信托资质之后,国投信托进而对发行人惨不忍睹的财务数据选择了视而不见。
记者获得的律所尽职调查报告显示,泰莱能源虽然不存在向银行借款,却与股东庄建兴、庄金华和周贤春签署了《长期借款合同》,合同约定借款金额为2亿元,借款用途为梅园许村煤矿项目前期筹备及部分建设资金。借款期限为2011年8月11日至2016年8月11日,合同签署当日支付5000万元,余款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提供。
合同还约定,借款利率为月息1.5%。照此折算,年息为18%,5年合同到期,泰莱能源需偿还本息合计3.8亿元。
此外,该公司对外投资及分支机构情况仅为两笔:出资2000万元持有泰莱能源40%股权,出资1500万元持有山西安得考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股权。
显然,对经过四次股权更迭才实现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完全到位的泰莱能源而言,其投资数据少得可怜。
律所尽职调查报告虽未提及泰莱能源更为详尽的财务数据,但随后的媒体调查,使得真相逐一浮现:据报道,其2008年全年纳税总额0元,全年销售营业收入0元,全年亏损542735.08元;2009年全年纳税0元,全年营收0元,全年亏损471634.41元;2010年全年纳税0元,全年营收0元,全年亏损393183.77元,年末资产总额48972446.74元,年末负债总额38万元。
假设按照国投信托辩称的泰莱最新总资产已达1.6亿元来核算,叠加2亿元股东借款,泰莱能源2011年的总负债率为125%,净资产负债率高达500%。
“我们对泰莱能源和梅园许村煤矿的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流动比率、现金速动比率、主营业务收入等多项财务数据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无论两家企业哪一家执行此信托计划,其最终净资产收益率都不会超过3%。”一位信托人士称,媒体捅破泰莱能源信托丑闻后,国投信托内部也进行了再次测算。13<<12345678910...>>
信托公司被动转型,矿产信托、艺术品信托正在强势崛起。然而,走得太快的创新却暗藏雷区。
“一般来说,国内矿产信托贷款计划的信托年化成本就高达15%,两年就是30%,两年后,泰莱能源需要围绕信托贷款支付最少2.6亿元的本息。”该人士说。
记者调查获知,该信托计划当事信托经理李达为80后,入职于2009年。2月8日公开回应媒体质疑的国投信托首席风险控制官张仲和入职于2010年,此前为资深律师。
“相信李达不是核心人员,发行人存在这么大的财务问题,信托经理不可能熟视无睹。”另一位信托人士称,国投信托总经理吕益民日前在内部已小范围强调,要全力反腐败,严查业务腐败。但尚不清楚此刻反腐败与泰莱能源信托计划有无关联。
污点三:合作经营涉嫌违法转让矿权
鲁性明此刻或许正在追悔莫及。作为泰莱能源董事长,其与梅园许村煤业近乎暗度陈仓式的矿权转让“合作经营”方案,也伴随本次信托计划大白于天下。
据记者获得的有关信息显示,泰莱本次信托融资的抵押物为山西梅园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梅园工贸”)相关房产及土地使用权。总面积为19737.84平方米的六处商业地产,其中包括一块面积9262.04平方米的太原市区土地。
律所尽职调查报告描述称:“本次泰莱能源的融资主要基于泰莱能源与梅园工贸签署的《合作经营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而报告称,梅园工贸是山西省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确定的煤矿重组整合主体企业。《协议》约定,由泰莱能源负责经营管理梅园下属煤矿企业——许村煤业。”
报告称,许村煤业前身为霍州市许村煤矿,目前急需资金兼并重组山西灵山王家岭煤业。而这已经获得晋煤重组办发[2009]134号文批复:同意许村煤业兼并重组王家岭煤业,产能由105万吨/年提升至120万吨/年。但截至尽职调查报告结案,许村煤业并未正式获得开工建设批复。
正是在急缺资金的前提下,泰莱能源与梅园工贸一拍即合,达成共同开发经营梅园许村煤业的《协议》。协议显示,双方按照协议的约定分享许村煤业的利润及承担许村煤业的风险。利润分配方案为:自协议生效后至许村煤业技改工程竣工验收前,产出的工程煤双方各得50%;许村煤业技改竣工验收期至本协议期限届满,泰莱能源每年向梅园工贸支付20万吨原煤,如产量不足20万吨,向梅园支付现金。结算周期为每季度结算一次;如年产量超过120万吨,超出部分梅园工贸占40%,泰莱能源占60%;除前述向梅园支付的原煤外,许村煤业其余的经营利润全部归泰莱能源所有。13<<12345678910...>>
信托公司被动转型,矿产信托、艺术品信托正在强势崛起。然而,走得太快的创新却暗藏雷区。
此外,泰莱能源一次性向梅园工贸支付4000万元安全保证金,用于处理许村煤业的安全事故,协议期满,梅园将剩余保证金退还泰莱能源。
北京市兆源律师事务所称,该协议的性质为承包经营协议,即梅园为发包人,泰莱为承包人,该协议未违反我国法律及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依法成立生效。
但在矿业专家看来,这一判断明显有悖于法律常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指出,无采矿许可证开采矿产资源的、其他未取得采矿许可证开采矿产资源等情形均属违法。
此外,《矿产资源法》第6条规定,除按下列规定可以转让外,采矿权不得转让:已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而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他人采矿。禁止将探矿权、采矿权倒卖牟利。第42条规定: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矿产资源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
《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3条第2项、第6条等多处也规定,转让采矿权,受让方需要六证齐全,否则,视为非法。
“由此可见,泰莱能源与梅园工贸之间已经形成采矿权转让之实,作为有限制条件下的转让,采矿权的受让人,即泰莱能源,应当符合《矿产资源勘查区域登记管理办法》或《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规定的有关采矿权申请人的条件。”某具有法律硕士的信托业资深人士称,泰莱能源与梅园工贸之间的合作经营本身就涉嫌违法转让矿权,换言之,以此为基础展开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可视为非法信托。
2月7日上午,本报记者在泰莱能源的办公地点、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景祥大厦电梯间遇到泰莱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张俊生,张俊生除坚称上述信托计划“绝对没有问题”外,对相关疑点拒绝回应。
9日上午,记者再到泰莱能源公司时,公司只有一个小姑娘守电话。她告诉记者,公司负责人都不在,几位主要领导“在北京办事”。小姑娘接通了一位张总的电话,张拒绝作出回应,她说:“从北京回去再说。”13<<12345678910...>>
信托公司被动转型,矿产信托、艺术品信托正在强势崛起。然而,走得太快的创新却暗藏雷区。
神秘的信托合同
比以上证据更为吊诡的是,迄今为止,所有受访者乃至国投信托部分较高级别的内部人士,都无法一睹“国投信托·山西泰莱能源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真容。
国投信托首席风险控制官张仲和解释称,泰莱能源通过信托贷款所募集的两亿元贷款资金将用于煤矿的技术改造工程,从而提高产煤效率、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同时每一笔贷款资金的使用,以及营业收入,国投信托都有着严格的监管流程,确保贷款资金用于煤矿的技术改造,确保贷款资金不会流向房地产,确保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充足。另外国投信托特别为该项目制订了详细的项目后期管理办法,并且引入了能源方面的专业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张仲和称,以上关于项目方资质、募集资金用途、风控手段、担保措施等相关内容,均已在信托文件中向委托人进行了充分披露。国投信托已按照规定向监管部门提交了《关于“国投信托·山西泰莱能源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基本情况的报告》。
他表示,由于信托产品是私募性质,且参与交易各方会签订保密协议,所以具体的交易情况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范围不会超出委托人这一范围。
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刘继承律师指出,依据《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七条,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应有规范和详尽的信息披露材料,明示信托计划的风险收益特征,充分揭示参与信托计划的风险及风险承担原则,如实披露专业团队的履历、专业培训及从业经历,不得使用任何可能影响投资者进行独立风险判断的误导性陈述。而第九条指出,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事前应进行尽职调查,就可行性分析、合法性、风险评估、有无关联方交易等事项出具尽职调查报告。
刘继承表示,从现行法律上来看,国投信托称信托产品的资料披露只对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负责,也有其道理。但其是否如实充分地向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披露,因没有投资者站出来,也无从一览信托合同真面目,社会及媒体无从举证,同时国投信托也不能自证清白。13<<12345678910...>>
信托公司被动转型,矿产信托、艺术品信托正在强势崛起。然而,走得太快的创新却暗藏雷区。
记者尝试多渠道获得该信托合同,均遭拒。一位信托人士说,“这肯定是国投目前的最高机密,非核心层谁也不知道。”
“信托文件满大街都是,从未见过如何神秘的信托合同。”多位信托业人士称,监管部门应站出来,强制要求国投信托公开此份信托合同,以证明该信托计划无暗箱操作和灰色通道。
泰莱能源本身就是信托业的“三无”发行人,外加财务数据惨不忍睹,发行抵押物张冠李戴,公开信托合同,或能揭开此份信托计划背后黑洞。
更有律师指出,《协议》约定自生效起至许村煤业关闭,等同已经将许村煤业完全移交给了泰莱能源负责投资、建设及经营,构成了事实上变相整合的主体,而梅园工贸只是个办手续的、名义上的整合主体。由此,《协议》可以被理解为旨在规避煤矿整合相关产业政策。按照《合同法》第52条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应属无效。
偷梁换柱背后,亦潜藏着该信托计划承销银行难辞其咎的可能。
“作为承销银行,卖了就是卖了,即便这款产品主体违法,也与承销银行没有关系。”也有信托业资深人士称。
种种迹象显示,乱象丛生的泰莱能源信托计划涉嫌国投信托灰色操作,这一个案会否引爆信托业“假信托真贷款”的燎原之火,仍待观察。记者将持续跟踪报道。
本报记者李旭东对本文亦有贡献
观察
“三无信托”挑战监管底线
孔方
山西泰莱能源从国投信托成功发了两亿元信托,美其名曰“矿产信托”,但在媒体的层层扒皮下,这家连续三年零收入、自身没有抵押物、巨额负债、涉嫌非法转让采矿权的公司浮出水面。公众哗然,因为“三无信托”门,信托正遭遇史上最不被信任的时刻。
尽管国投信托在事件曝光后第五天才迫于压力发布了所谓的澄清声明,但是对上述信托业务和法律的硬伤闭口不谈,全篇赘述自己如何风控。笔者认为,风控不仅是过程,更要看结果。不是说你程序上都履行了,就万事大吉。如果所谓严格风控的结果就是这样的企业也能发信托,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13<<1...34567891011...>>
信托公司被动转型,矿产信托、艺术品信托正在强势崛起。然而,走得太快的创新却暗藏雷区。
不满足于这份含混的澄清声明,于是,媒体继续“扒粪”,发现了这宗信托的一个法律大BUG——信托所基于的事实和法律关系,即泰莱能源与梅园工贸之间的《合作经营协议》因违反国家采矿权转让相关法律或无效,而且援引了山西政府主管部门和具有相关实务的律师的观点。媒体追求真相的行为,受到了公众的认可,笔者在一些网站发现稿子下面均有数百条网友评论,观点一边倒:支持媒体继续挖掘真相,痛斥“三无信托”,要求监管部门严查。
虽然银监会等主管部门可谓耳提面命、事无巨细,一直在做非常细致的对信托行业的监管,各类《风险提示》、关于××的《通知》浩如烟海,但是对违规信托的处罚却鲜见。也就是说,目前监管的状态是,你们要按我定的规则来做业务,但是违规了也没什么成本。这使各种违规肆无忌惮。
但这次不同了,“三无信托”正在挑战监管底线。公众、投资者因“三无信托”对这个行业、这类产品的信任度降至最低点,所有从业者都齿寒和反思。笔者听到有银行高管也在高度关注,要求对银行代销信托产品提高要求,严格评估。而北京银监局近期也高度关注舆情,每日上报银监会,有望尽快展开调查。事件会否从国投信托的具体产品演变为整个信托行业的整顿和“金融打假”,尚待观察。
从目前看,监管不能仅靠上述风险提示和通知,更需要树立信托的文化和精神,信托经理们如果唯利是图、利令智昏,是一群打着信任旗号却没有信托信仰的人,那么什么监管措施都没用,而且他们根本就不值得托付!
如何让金融从业者具有应有的职业道德,听上去是个比较虚无的话题,但是却与我们每个投资人息息相关。我们可能看不懂他们设计的眼花缭乱的产品,但是当他们欺诈、违规,就必须付出代价。
最后,向调查“三无信托”的记者和媒体致敬。笔者联想起华尔街“世通”、“安达信”、“麦道夫诈骗”等案例中,媒体起到了打假急先锋和规则守望者的角色,为监管提供了最主要的调查基础,赢得了公信力,赢得了民心。13<<1...5678910111213>>
信托公司被动转型,矿产信托、艺术品信托正在强势崛起。然而,走得太快的创新却暗藏雷区。
踩线“资产池” 矿产信托风险升级
梁宵
尽管发行量不大,但引发的麻烦却不少。近日,矿产资源类信托屡招话柄:中信信托53%的高收益被指“画饼充饥”;国投信托山西泰莱项目被爆“三无”;而去年发行多款矿产类项目的吉林信托自曝“家丑”——由于融资方没有按照约定还款,导致产品提前清算。
“矿产类信托一般来讲都是小型民营企业,因此项目选择和监督能力非常重要;其难度远胜于房地产信托,不是每一家信托公司都有能力去做的。现在多家盲目跟风,兑付之际肯定会暴露出更多的问题。”一位曾发行过矿产信托的信托公司经理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记者同时发现,目前许多信托公司推出的矿产资源类信托以类基金的方式操作,并未注明具体的投资项目,只是模糊的投资领域——滚动募集的资金投向了不确定的“资产”,本就不甚透明的信托产品更藏入了“黑匣子”。
“此类基金化产品不会过多,但却可能成为继银信合作、票据信托之后被监管层‘窗口指导’的又一种信托突围。”北京格上理财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端义说。
矿产信托风险远超房地产
众多信托产品中,矿产信托是唯一能与房地产信托在收益上一较高下的产品。统计数据显示,两者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均在10%左右,而其他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则为8%。
也正因此,在房地产信托受限的2011年,此前一直不温不火的矿产类信托异军突起,尤其是在2011年第三季度规模暴涨,用益信托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的矿产类信托发行规模为481亿元,超过此前多年该类产品的总和。石端义也表示,目前投资者对此类信托产品的认可度已经高过房地产信托。
用益信托的研究报告表明,2011年三季度共有19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了35款矿产资源类产品,机构参与度为29.23%,其中发行数量最多的是华融信托、中融信托和中信信托,分别发行4款产品。除此之外,外贸信托、华能信托、华鑫信托均有涉及。13<<1...5678910111213>>
信托公司被动转型,矿产信托、艺术品信托正在强势崛起。然而,走得太快的创新却暗藏雷区。
示范效应使更多的信托公司紧随其后,但是却不幸“踩雷”。1月18日,国投信托成立的山西泰莱能源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就存在诸多疑点,该项目融资方连续三年纳税、营收均为零,而且据媒体报道,该项目六证不全,不符合贷款条件。
“这种情况很常见,一般矿产信托都是企业刚刚拿到采矿权,筹集资本即用于项目开采,实际上这个过程很长,并不会有特别好的盈利;而那些能够稳定出矿的企业现金流都是比较充裕的,也不至于来信托公司融资。”石端义说。
而记者随机查阅了几家信托公司的矿产类资源项目发现,不乏融资方注册资本在两三千万元左右的信托项目。
“注册资本都不大,财务报表也不规范,一家在深山老林中随便拿到某个矿产资源就开工的企业能有什么抵押品?”上述信托经理反问道。
据了解,一般矿产资源类的项目都是以采矿权或者探矿权抵押,后者的价值很难判断,矿藏规模大小也很难评估。“因此,项目跟踪和管理能力对于此类项目来说至关重要。”该信托经理透露,其公司此前一款投资于贵州煤炭企业的产品在发行过程中就不得已搁浅,3个亿的产品最后只发出了几千万元。“原因就是产业方的后期计划与此前背离,而且贵州处于整合初期,政策多变,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压力。”
吉林信托也有类似情况出现,其原定2012年3月17日结束的“吉信·松花江20号栾川财富矿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由于融资方没有按约定还款而提前清算。
房地产信托曾由于政策突降而陷入冰点,但矿产资源类信托的变数则更大。比如各个地区的煤炭重组将导致诸多小煤炭企业被兼并关停;而2011年,河南、四川、湖南等多地相继爆出严重的煤矿事故,仅10月到11月之间,全国煤矿连续发生8起重大以上事故。
“煤矿是非常复杂的,其对专业经验要求很高,而且受政策影响太大;不是套用一个模型,直接打勾就能做的,对信托公司的要求非常高。”上述信托经理坦陈。
中信信托副总经理李峰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中信信托的项目不是投资小的煤炭企业,使其成为大的煤炭企业;而是伴随一些成熟的、政府支持批准的并购主体企业去实现资产增值。这样的企业政策风险和管理风险都是很低的。”13<<1...5678910111213>>
信托公司被动转型,矿产信托、艺术品信托正在强势崛起。然而,走得太快的创新却暗藏雷区。
但是,这样的项目并不容易拿到。“资金量要求比较大,而且必须与地方政府有很好的沟通。”李峰说。
基金化产品或成灰色“资产池”
风险并没有打消资本的兴趣,相反,募资规模更大、期限更长的矿产类信托产品不断问市。
比如中融信托发行的“琨晟矿业投资结构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计划募集资金10个亿,信托期限最长则为8年;而华润信托2011年年底刚刚成立的“民生能源投资基金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资7.5亿元,投资年限为2.5年;中信信托“聚信汇金煤炭资源产业投资基金4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资金总规模不超过35亿元,期限10年。
在上述项目中,除了中信信托明确给出项目详情外,其他信托产品并没有注明具体的资金投向。中融上述项目的说明书中只是表示信托计划资金主要投向于山西、内蒙古、贵州、辽宁、黑龙江等矿产能源储量较为丰富的省市及国内外优质矿产能源企业。
这类似于“银行的资产池”模式。“对于单个项目而言,矿产的融资风险比较高,信托公司想通过组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单一矿产项目风险,一个项目发生亏损,可以用其他项目来进行弥补。”用益信托工作室理财分析师颜玉霞分析。
中融信托向记者表示,此款产品尽管在成立之际只有一个意向性的投资范围,但是成立之后每个季度会向投资者披露具体的投资组合和资金用途,而且,都是经过监管层的审批才能发行的。因此风险是可控的。
石端义则指出,此类项目的风险取决于信托公司的资质,有的公司有能力通过基金化运作获得超额收益,但是有的信托公司可能是出于其他的考虑,比如某些矿六证不全,不符合信托贷款的条件,信托公司需要以股权方式介入,如果按照单个项目来做,容易暴露风险,所以采用多个项目打包来做掩饰;再比如,一个项目需要长期资金,但信托项目是有存续周期的,而基金化的产品在期限上灵活一些,可以把风险规避掉。
正由于投向不明,很可能滋生许多灰色操作的空间。此前,曾有信托产品到期不能兑付,而另发新产品解围的状况;如今利用基金化产品滚动发行,这样的痕迹是否会被掩盖?多位接受采访的分析人士均表示不排除这种可能性。13<<1...5678910111213>>
信托公司被动转型,矿产信托、艺术品信托正在强势崛起。然而,走得太快的创新却暗藏雷区。
“不是每一个信托公司都能去做PE,有些信托公司这几年在疯狂地扩充规模,产品跟风比较激进,但是内部管理却未必到位。” 石端义说。
放担保一条生路
刘擎
“XX担保出事了!”从几天前行业内和微博(http://weibo.com)盛传,到现在媒体集中的报道,我忽然想说点什么。目前爆出的几宗担保公司资金链断裂和经营危机,除了有的涉及高利贷等违规放贷外,主要原因是银行骤然收紧,这使得担保业这个金融链条上的“扁桃体”率先面临崩盘,当然,究其实质,是由担保在金融链条上的特殊位置决定的。
“银担”、“信担”、“企担”是担保公司的主要业务关系。去年下半年,银监会以风险提示的方式基本叫停了信托和担保的合作,各大银行停止了与民营担保的合作,只保留与特定国有担保合作。而2011年,中国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经历了资金链最紧的一年,企担关系恶化,部分担保贷款无法还款,担保公司面临代偿压力。危险的是,由于担保公司在金融链条中牵涉面广,其危机所带来的大面积崩溃目前还不能估量,因此人们担心风险在担保业体外持续蔓延。在全球经济“去杠杆化”的今天,每个过高杠杆运营的企业都要警惕了,担保行业流传的“担百赔一”的自嘲,其实本身就是一个杠杆率的描述,不过在今天,它正以风险的形式呼啸着出笼。
我认识一些担保公司的人,他们很勤奋,有的也很专业。但是,因为正常担保业务“吃不饱”,就容易铤而走险搞违规放贷、挪用保证金以及各种可能坑爹的投资。说他们利令智昏也好,说他们活该也罢,如果他们的行业利润可以使他们正常体面地生存,像某些垄断央企那样,他们又怎么会冒这么大的风险?担保公司作为具有一定金融实务经验的民营经济主体,能否赋予它们一定的借贷职能,也是行业一直在讨论的问题。但是吴英被判死刑,又使我们恐惧的闭嘴,不敢期待这些市场化的尝试。
目前中国的金融体制,最重要的角色是银行,最优先保护的债权也是银行,因此,某些银行发现了问题,发现了可能的不良,果断动手,把自己摘干净,那么行动迟缓反应慢半拍的银行就会恐慌:“那我的那几笔款子怎么办?”这其实是一种挤兑,更是银行在这个产业链条天然的强势所致,脆弱的担保公司,是没有办法抗拒这种力量的,除非政府出面协调。13<<1...5678910111213>>
信托公司被动转型,矿产信托、艺术品信托正在强势崛起。然而,走得太快的创新却暗藏雷区。
担保公司的罪与罚,应该廓清。目前出事的几家公司,都缺乏与媒体沟通的能力,华鼎和中担的实际控制人陈奕标以去香港治疗心脏病为名“闪”了,留下几个不知所云的经理和一堆各色协会和委办局领导天天开会研究。闪人不是办法,你是新闻当事人,应该正视公众,说明问题,有错认错,寻求帮助。担保公司无力承担也不应承担的那些,你也要坦诚说出。
还有一个大家可能忽略的问题。我们M2很高,钱很多,不仅国家钱多,由于高储蓄率,银行手中钱也多,但是实体经济、工商企业不是一般的缺钱,许多企业处于嗷嗷待哺的境地,那么银行体系的钱如何持续、科学、公平地流入实体经济,是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和改善的课题。我们不是应该卡死担保,而是非常需要他们的服务,透过他们的业务,把贷款放出去,为企业服务,同时也减轻银行信贷风险。
因此,即使在担保频出问题的时刻,我也要呼吁:放担保一条生路!担保这个业态对于中国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具有特殊意义。
作者为资深信托人士13<<1...567891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