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银行业继续"保密"还是寻求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2 07:2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图为韦格林银行。
美国再因逃税问题“瞄上”瑞士
当地时间2月2日,美国司法部起诉了有着271年历史的瑞士私营银行韦格林银行,指控其涉嫌帮助美国公民逃避缴纳12亿美元资产的税款。
韦格林银行遭到指控,被认为是美国对瑞士银行业展开全面调查的前奏。据说,美国已圈定11家瑞士银行,将以税务原因展开调查。
瑞士银行业一直在设法维持自己的金融形象——保护客户个人资料至上。不过最近几年,国际社会对瑞士银行业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其提供更多的透明度。早在2008年,瑞银集团因类似问题被美国当局起诉,最终以支付7.8亿美元免除控诉而结束,并提交了4450名美国客户的名字。而这次再次受到要求透明度的压力,以韦格林银行为代表的瑞士银行业会继续坚守“保密”的底线,还是寻求转型?
韦格林被控是全面调查的前奏
一个月前,位于瑞士圣加伦市的韦格林银行合伙人康拉德·胡姆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信誓旦旦地说,美国司法部不可能因税务问题起诉韦格林银行。当时,韦格林银行有三位负责管理美国客户账户的雇员刚刚接受指控。胡姆勒说,起诉银行雇员还可以接受,但如果起诉韦格林银行,将对整个瑞士银行系统产生巨大影响。
美国司法部显然对此毫不理会。美国纽约时间2月2日,美国司法部对韦格林银行提起诉讼。
美国司法部称,韦格林银行在2002年至2011年期间帮助美国纳税人逃税12亿美元,其中韦格林银行的三名客户经理帮助至少100名美国纳税人逃税。公诉人在起诉书中称,这些客户经理通常会开设假账户来掩盖纳税人的真实身份,并告诉客户自己在美国没有办事处,不用遵守美国的法律。公诉人还称,客户经理采用特殊的办法来隐藏资金的转移,例如客户给其装有1.6万美元现金的信封,在拿到之后会交到另外一个客户手中,完成资金的转移。根据美国法律,美国纳税人必须申报在一年内的任何时间超过1万美元的海外账户。
成立于1741年的韦格林银行是瑞士最古老的银行。如今,美国司法部的一纸诉状,可能让韦格林银行命运骤变。
据悉,美国司法部已通过韦格林银行设在美国斯坦福的瑞银集团分行的账户,扣押了其至少1600万美元的资产。本案将于美国当地时间10日开庭审理。如果相关罪名成立,韦格林银行可能面临最高50万美元罚金,三名客户经理则将面临最高5年有期徒刑和25万美元罚金。但由于他们居住在瑞士,目前并未被捕。
尽管韦格林银行坚称,美国司法部对该行的指控“毫无实质性威胁”,但瑞士一家报纸报道称,客户因这项法律风险已经从韦格林银行撤资40亿瑞郎,实际上足以迫使其关门。另外,从韦格林银行最近的行动,也能看出这一指控对其打击巨大。上月27日,韦格林银行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将其在美国以外的所有资产出让给瑞士另外一家银行。韦格林银行方面说,希望用这种方式来保护韦格林银行客户与雇员的利益。 “即便韦格林银行最终败诉,美国司法部对韦格林银行展开全面调查,由于韦格林银行已被出售,其欧洲客户不会在调查之列。 ”瑞士《新苏黎世报》对韦格林银行的境遇深表同情,称“美国司法部的一句威胁已经毁了这家瑞士最古老的银行。 ”
韦格林银行遭到指控,仅仅被认为是美国对瑞士银行业展开全面调查的前奏。据说,美国已圈定11家瑞士银行,将以税务原因展开调查。 《经济学人》说:“瑞士银行业会受到更大挑战,而韦格林银行只是这场大战的一枚‘马前卒’。 ”
瑞士的离岸中心地位将被削弱
瑞士是历史最悠久与最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之一。瑞士银行业协会2010年的一份报告显示,金融行业贡献了瑞士GDP的11%,其中银行业贡献了6.7%,保险业贡献4.3%;而瑞士的劳动人口中有6%从事金融行业,同时瑞士金融机构还有10万余名海外雇员。多年来,瑞士银行业遵循着对客户资金承担无限责任的原则。如韦格林银行一样,一些瑞士私人银行已经拥有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们对客户信息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塑造了在国际上的良好口碑。瑞士也是少数几个区分“逃税”与“避税”概念的国家之一:伪造文书是欺诈,不告之是避税。
不过,最近几年,国际社会对瑞士银行业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其提供更多的透明度——
2002年,由于在调查逃税行为时得不到瑞士配合,欧盟开始要求瑞士放松其银行保密法,并与卢森堡及奥地利等避税天堂交换纳税信息来阻止逃税行为。但瑞士拒绝了这一要求,一些议员建议将银行保密法变成宪法中一项基本权利。
2007年,美国对瑞银集团的内部人士交易以及其在次贷危机中的角色展开调查。据说,因瑞士等避税天堂的存在,美国每年损失1000亿美元税金。美国在随后一年里要求瑞银集团披露5.2万名美国市民的账户信息。
2008年,瑞银集团因帮助美国人逃税等问题被美国当局起诉,最终瑞银迫于压力,以支付7.8亿美元免除控诉而结束,并提交了4450名美国客户的名字。
2009年,因经合组织将瑞士列入不合作避税天堂,瑞士被迫作出让步,与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签署了18项合约,表示如果其他国家提供有关个案的详细要求,那么瑞士就可以共享信息。
2011年,瑞士与英国达成突破性协议,允许英国对部分瑞士账户征税。同年,因数百名资金来源不明的客户信息泄露,瑞士信贷与瑞士宝盛不得不分别向德国支付2亿美元与6600万美元罚款。
2012年,在美国司法部状告韦格林银行之前,美国政府已经要求被圈定的11家瑞士银行在1月30日前提供有关美国海外客户的信息,否则将受到起诉。
《经济学人》说,在2008年的瑞银事件之后,瑞士银行业的保密制度受到巨大冲击。美国显然并不满足于追查瑞银这样的“巨鳄”,现在算是条“小鱼”的韦格林银行将被迫拆分。这场调查税务问题行动的雪球会越滚越大。不过,瑞士银行业的保密制度不会消亡——或者说,至少不会很快消亡。瑞士也不会在短期内丧失全球主要离岸资产中心的地位,但将会逐步被削弱。
部分瑞士银行已开始转型
眼看着银行业赖以生存的保密制度正在被“瓦解”,瑞士政府正在做着积极努力。 《商业周刊》说,一方面它希望维护保密传统,另一方面它还需要平息海外政府的怒气。毕竟,瑞士只是小国。《经济学人》透露,自从2008年瑞银被美国司法部起诉后,瑞士与美国就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瑞士方面愿意拿出一笔巨款,约20亿至100亿美元,一次性支付给美国,以换取对瑞士所有银行的“放行”。瑞士财长维德默·施龙普夫日前在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呼吁双方,尽快达成这一协议。不过,眼下美国的态度依然比较强硬。路透社则说,瑞士可以平和地解决与美国之间的查税争执?任何这样的残余幻想,都应该像夏天里阿尔卑斯山上的雪一样消融了。
不仅受到来自海外政府要求透明度的压力,瑞士银行业还遭遇其他银行保密制度严格的国家和地区的挑战。将银行保密制度写入法律的不止瑞士一家,新加坡、卢森堡、黎巴嫩等以及很多其他离岸金融中心,都有严格的保密和泄密处罚规定。有报道称,从2008年1月到2009年11月,在瑞士拥有银行账户的外国人减少了28.1%。新加坡、阿联酋迪拜、卢森堡等新兴离岸金融中心,正在从瑞士银行手中抢夺客户资源。
面对竞争和压力,有着百年基业的瑞士银行并没有固步自封。很多瑞士银行都意识到,不转型难有出路。普华永道合伙人约翰·塔特萨尔表示:“瑞士银行业也开始审时度势。对透明度的重视程度比以往要高得多。”一些瑞士私人银行开始对位于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等的“在岸”分行网点进行投资。这些银行这样解释自己的“烧钱”行为:尽管此类“在岸”服务要完全透明,并遵守所在国的法律,但以瑞士银行的形象和声誉,依然会为它们带来有价值的客户群。
有意思的是,遭到过重罚的瑞银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积极。该行现已完成的欧洲财富管理计划,涉及在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国的大城市中建立小型分行网点。其他瑞士银行也在仿效:Vontobel将业务扩张到了德国和奥地利;规模较大的瑞士宝盛和嘉盛莱宝则把重心放在了亚洲和中东地区。瑞士信贷干脆在新加坡设立了全球业务支援中心,利用新加坡制定的银行保密制度来拓展国际业务。所有采取此类行动的瑞士银行称,尽管银行保密制度的日子或许已屈指可数,不过有着多年经验的瑞士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与技能依然是世界一流的。(记者 唐烨)
(责任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