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非遗保护成果大展 展示生活中的文化遗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2 09:1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非遗保护成果大展展示生活中的文化遗产

  河北蔚县剪纸艺人周淑英(中)在为剪好的纸样上色。 新华社发

  您见过30年陈酿的老陈醋是什么样子吗?您知道木版年画是怎样印刷出来的吗?您知道传承了数千年的手工技艺有哪些在今天的生产和生活中还可以见得到吗?如果您参观了正在北京农展馆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这些问题都能得到生动的解答。

  这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精选了180多项在“非遗”生产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类项目。相比一些“化石”状态的非遗项目,它们都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更适宜进行生产性保护。

  结合当代生活方式进行创意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生产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向和重要方式,这一主题在这次大展上表现得相当突出。在“手艺农村——山东传统手工艺生产性保护与农村文化产业调研成果展”的展区内,来自曹县的桐杨木手艺、鄄城的土布手艺、巨野的农民工笔绘画手艺、红花乡的中国结手艺等纷纷亮相。据山东省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山东省获得国家级认定的遗产名额有24项、省级78项。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主持下,该学院师生近年对山东潍坊、临沂、菏泽的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充分调研和创意研发。大展上,他们把自己与农民手艺人共同完成的杨家埠风筝、年画和临沂柳编等5个品类的农村手艺产业作为典型案例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生动地展示了山东手工艺发展的勃勃生机:通过产业运作,农村手艺人在不断增加,传统技艺和传统样式得以传承发展,确保了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的生命力,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服务民生需求、推动城乡统筹与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我国农村社会与文化发展问题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介绍说,生产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首先是鼓励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积极恢复生产,真正实现活态传承。对适合生产性保护的濒危代表性项目,采取优先抢救与扶持措施,整理、保存相关资料,逐步引导其恢复生产;对有市场潜力但生产力量分散的代表性项目,鼓励采取“传承人+协会”、“公司+农户”等模式进行生产。

  在大展的各个展区放眼看去,此次参展的传承人多是带着徒弟同来献艺,这种技艺传承的情况令人欣慰。在政府扶持、传承人的努力和全社会的共同关心下,后继乏人的问题正在缓解。比如甘肃庆阳香包绣制技艺传承人刘兰芳就和她22岁的徒弟戴娜娜一起出现在展会上,师徒俩关心的是怎么创新自己的产品,让传统香包的色样和款式既能保留传统工艺,又能适应当今年轻人的审美要求,让原本在农村受欢迎的香包同样能为城市人所喜爱。

  以保护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由于“生产性保护”体现了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互补的原则,因此,很多“非遗”项目在实践中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还没走到山西东湖老陈醋的展区前,就闻到了阵阵醋香。2月5日是开展第一天,这里就成了全馆内最忙碌的展区之一。5年陈酿的手工陈醋因其味香、价格相对较低而吸引了大批的购买者。展区内的布置用了很多心思,酿醋用的大麦、高粱、麸皮等原料,醋中新品姜醋、辣醋、蒜醋及手工陈酿的5年、8年、16年、30年的陈醋都有实品展示。最“长寿”的30年老陈醋呈黏稠状,有一种特殊醇厚的醋香味。据介绍,东湖老陈醋始创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目前产品已经销往10余个国家和地区,已占到山西省全省醋类产品出口总量的80%以上。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马文辉强调,“生产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际开展进程中,需要审慎处理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关系。生产性保护要把保护放在首位,尊重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生产方式的多样性,坚持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和核心技艺的真实性,不能随意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生产方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