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标识不容掺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3 20:43 来源: 中国政府采购报孙善臣
近期,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炮轰白电行业能效虚标问题的报道在网上被炒得火热。暂且不提周厚健此番言论的语境和缘由,单就其所关注并炮轰的能效虚标问题而言,着实切中要害。如果产品能效虚标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奢谈节能补贴便显得底气不足,其意义也势必大打折扣。
所谓能效标识,是附在耗能产品或其最小包装物上、用来标明产品能源效率等级性能指标的一种信息标签,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提供必要信息,引导和帮助消费者选择能源效率更高的产品。目前,我国加施能效标识的产品类别已达26种。而在能效标识的实际张贴中,确实不乏周厚健所言的能效虚标现象,一些企业往往基于短期利益,钻能效标识管理的空子,以此谋取不正当利益。然而,企业的不正当利益却是以消费者的权益和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能效虚标不仅会误导消费者的选择与判断,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权益,而且会直接导致社会整体能效水平失真,其对于国家节能减排大业来说,无异于白蚁居于树体,病毒藏匿于电脑中,若不及时、彻底地清除,后果极其严重。
面对能效虚标的问题,有些人往往会将责难的矛头指向能效标识制度。我国的能效标识制度大胆地借鉴了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现行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规定,能效标识制度采取“生产者或进口商自我声明、备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运行模式,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检测能力,也可以委托国家确定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于是,有观点认为,我国能效标识制度的模式给了一些企业做手脚的空间。从目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规范化程度来看,这种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应该说,周厚健炮轰白电行业能效虚标问题显示出一个行业领袖级人物直面行业“病灶”的坦率和勇气。关于能效标识现状,业界说法的版本众多,可这一事关国家节能减排大任的能效问题,又岂能各持立场,众说纷纭,却听之任之?
能效之殇,已到不可不治的时候了。在我国目前的能效标识制度下,企业加强自律、坚守诚信相当重要。同时,在能效虚标问题上,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难辞其咎。目前,我国企业自律意识和规范化经营管理仍然薄弱,更需要能效监管的强化,需要各方监管部门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全方位、立体化的能效监管体系。必须看到,能效问题亟待进行全面、彻底的“体检”,深入调研,多方“会诊”,确定“病灶”和诱发因素,继而对症下药,从而为节能减排事业保驾护航。政府采购承载着节能环保的强大政策功能,肩负节能采购、强制采购的使命,其对能效标识的影响更有意义。因此,政府采购用能产品的能效标识监督管理应当首当其冲。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行《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对虚标行为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罚条款尚不够明确,不够细化,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处罚力度也需进一步加强,绝不能只是“挠痒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