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读者来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4 00:09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邮箱:zgjjzk@vip.sina.com

  “活熊取胆”的代价

  国内大型熊胆产品企业——福建归真堂公司拟谋求上市,归真堂养殖黑熊有400多头,其“活熊取胆”的生产方式,被网友认为是对黑熊的无情残害。也许,动物保护的代价沉重,悖逆了医学需求、商业潜力的发掘,可它勾画出的生存秩序,不异于一道鞭策人性回归的警钟。在公共道德塌陷的语境里,人们的良知恪守,也需要温情细节的“厘米推进”。在“经济因素决定能否上市”的规律下,公众的愤懑,未必能阻挡归真堂的商业谋划。但民意倚重的“企业道德指数”,不应游离于市场认可体系之外——若企业在道德上“负债累累”,也能活得滋润,必然带来“破窗效应”,产生负向的社会激励。社会的道德资本,也需要在人性萌发中积蓄。至于市场评价的标准上,则应对虐待动物之举亮起“红牌”。佘宗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