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美应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4 08:3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今年正值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经贸往来已经成为中美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美国经济努力复苏和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经贸议题再次成为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此次访美的重要关切。人民币汇率、双边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和贸易摩擦等问题虽不会在此次访问中得到解决,却将成为中美两国高层领导人相互沟通的重要内容。

  2月13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开始了对美国的正式访问,双边经贸议题再次成为此次访美舆论关注的重点。分析人士指出,维护中美两国关系稳定,讨论两国重要经贸议题,加强同美国民众的沟通交流将成为习近平此次访美的主要目标。

  超越“认识之旅”

  对于习近平此次访美,西方媒体近日多有评论。美国《世界日报》的社论说,外交界普遍认为,这次访问是“认识之旅”。社论说,习近平访问美国担负三大使命:实地了解美国最新状况;消解美国大选对中国问题的困惑;加强与美国的战略沟通。

  对外经贸大学中美经贸研究中心主任何伟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访美的时间节点是中美发展处在关键的时候。更确切地说,相互认识之后,习近平此次访美更要为今后中美高层交往打下基础,保持稳定交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友法亦表示,“认识之旅”的说法并不准确。一方面,中美一直保持着正常的高层交往,习近平副主席与美国副总统拜登在此次访问之前就已经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不需要重新认识;另一方面,习近平曾经访问过美国,给当地民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刘友法指出,中美关系存在越来越多的共同点,最终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态势。2012年,美国步入大选年并加速“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这有可能为中美共同落实好两国关系的新定位增加不确定因素。

  “大选之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如果获得连任,连任后的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也会出现调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高速增长,但也面临很多问题。今年还将迎来十八大的召开。”刘友法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中美关系如何走?习近平对美国的访问将担负着维护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重任。

  针对,美国媒体“中美关系迎来破冰之年”的说法,何伟文持否定意见,中美关系没有遇到所谓的“冰”,此次习副主席访美也是为了增进互信,就目前中美两国存在的问题交换意见。

  刘友法也指出,“没有什么冰可以破,出现矛盾是正常的。”他认为,排除美国国内政治对两国关系的干扰对于保持两国关系的稳定尤其重要。此次访问旨在积极促进双边关系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寻求共识,也是落实胡锦涛主席访美与奥巴马达成的共识。

  经贸议题唱重头

  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美贸易额达到446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美对华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关口达到1222亿美元,同比上升20%,中美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07年以来,中国已成为美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也是美实施“出口倍增”计划的重要海外市场。

  中美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贸易摩擦形势也不容乐观。特别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贸易、人民币汇率、投资环境、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问题上,美国持续对中国施压。有专家分析,作为中美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边经贸问题在此次访美中尤为重要,汇率、双边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争端等将成为主要经贸议题。

  何伟文指出,这些问题不会在访美期间得到突破性解决,但会涉及。美国要求中国要遵守贸易规则,而中国则要求美国减少保护主义。“经贸是两个国家关系的经济基础,不是一方得利,是双方都要得利。”何伟文说,目前要保持中美双方投资贸易的稳定增长,推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同时,中国也会向美国更多地开放服务市场。中国的投资环境是良好的,对美国而言,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刘友法指出,当前的中美关系已不是30年前简单的政治层面的合作,而是已经进入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全方位的合作。而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的经贸领域的问题,短时期内不会得到彻底解决。“比如人民币汇率问题。人民币汇率不是导致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因素,是全球化的结果,但美国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于汇率。在这个问题上,双方的分歧暂时难以弥合。而目前双方需要做的,是找到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合作点。”刘友法说。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商务时评”

  

中美应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