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郭树清“取消发审问话”引热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4 11:49 来源: 新京报

郭树清“取消发审问话”引热议


  去年底,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财经》年会上表示,我国证券行业正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近期,郭树清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又问:“IPO不审行不行?”此问立刻引发市场热议,不少学者倾向于认为目前正是取消发审制度的好时机。图/CFP

  证监会近期在股改上积极措施不断,但尚未触及发审制度核心本身

  本报讯 (记者吴敏)近日有媒体援引证监会发审委员的话指出,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上任后曾向发审委员提问:“IPO不审行不行?”这一消息一出迅速引起热议,不少学者倾向于认为目前正是取消发审制度的好时机。

  昨日本报记者向证监会求证,证监会新闻处表示并不知悉这一细节具体情况,尚不能给出回复。此外,有知情人士指出,郭树清在内部会议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应有其上下语境而非单独提出问题。

  郭树清“惊人一问”

  最新一期《经济观察报》的报道称,郭树清在近期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对证监会发行部官员和发审委委员发问道:“IPO不审行不行?”

  在目前的股票发行制度中,发审制度是目前“核准制”中最核心的程序,证监会向通过发审会的企业颁发上市核准的文件,行政审批仍然是股票发行上市中的重要一环。近期新一轮的股票发行改革中,包括询价制度在内的新措施不断推出,但从未涉及发审制度本身。

  取消发审是“二次股改”?

  由此,郭树清这一“惊人一问”迅速在学者和市场参与者中间引起反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昨日将取消发审制度比作“二次股改”,中欧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亦表示赞同立即取消股票发审制度。

  但也有部分投资者不认同目前应该取消发审制度,这些投资者认为法律监管环境并不配套,券商等市场中介机构责任也无法落实,最终投资者会受到愚弄。

  此外,一些市场人士认为取消发审制度将遭遇很大的阻力,但正是检验改革决心的试金石。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认为,新股发行制度的彻底改革,将有效地改变少数人利用制度漏洞,因此必将触及利益集团的重大利益,甚至对散户也会带来短期利益损失,因此阻力将非常之大。

  发行改革小进展不断

  虽然尚无触及发审制度核心层面的动作,但自郭树清上任以来,证监会在股票发行改革方面亦有不少动作,多数集中在询价、定价以及程序透明等方面。

  今年2月1日,证监会开始实施IPO预披露提前,同时对在审企业信息予以披露。随后证监会又表示未来将委托第三方发布行业市盈率参考标准。

  ■ 观点PK

  许小年:发审制制造腐败机会

  许小年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个人支持取消发审制。

  他认为,从现在的市场现状看,审批并不能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缺少好公司,股民当然赚不到钱,只能在炒作的游戏中给内幕人抬轿子。而且发审制度制造了很多腐败的机会,对市场的健康发展极为有害。

  对于取消发审制后的风险问题,许小年表示,风险投资者自己控制,自己控制不了风险的投资者不要入市。股票和债券的上市与增发如同卖白菜,是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自愿交易,盈亏自负,不需要批。股票的信息不对称比白菜严重,监管者的重点是信息披露,而非公司质量。

  对于改革时间窗口,许小年认为任何时候都条件成熟,不要以“条件不成熟”的空话来阻碍改革的步伐。此外,许小年认为,券商、基金审批制都需要取消。(苏曼丽)

  华生:会损害投资者

  经济学家华生此前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就指出,一步到位直接取消审批制度的方法是一个“太简单”的做法。

  他表示,中国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太多,能上市的估计有一万家,要是宽进严打也不能解决问题,最后受到损害的还是投资者。

  华生认为,应有一个大的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然后逐步推进,不折腾出跟国际不一致的方法就行。一步到位的方法是不行的。(吴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