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B级市场转向 整车厂家重打私人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5 01:4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俞凌琳
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变化,迫使市场直接细分。
在竞争激烈的中高汽车市场区间,越来越多的整车制造商对品牌与产品进行调整。原来该级别的产品主要定位为公商务领域,现在针对私人消费市场的中高级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上的显性力量。部分整车制造商组织进行的调研显示,中国人均GDP由2000年的不到8000元人民币增长至2010年的近3万人民币,使得B级车市场快速扩容。在这十年中,B级车市场由8万辆扩大到115万辆。这带来的必然变化是,B级车市场需要进行分化。
面对变化中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诸多整车制造商也调整了策略。2011年,中高档汽车在市场上的表现尤其活跃。在抢占公商务车细分市场的同时,部分整车制造商也把中高档级别产品的方向定位在私人消费领域。这与美国、西欧和日本等成熟汽车市场的发展大致一致。
J.D.Power亚太区汽车市场研究总监曾志凌认为,整车制造商进行战略调整的原因是中国私人消费市场的变化,一是消费数量在日渐扩大,目前已远远突破80%;二是私人消费的车型档次在不断提升,已从此前1.6L的黄金排量上升到1.8L。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私人消费车型的档次会进一步升级。包括东风标致508系列、北京现代新索纳塔系列以及上海通用即将推出的雪佛兰迈瑞宝系列车型,都纷纷表示专为私人消费设计。
不过,以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成熟度衡量,针对私人消费领域的B级车市场究竟有多大的空间,仍是一个难解的问题。
B级车市场转向
十年前,私人轿车大都由一二线城市购买,2010年,B级车在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已经由10年前的10%增长到40%,并且还在呈上升趋势。
中国汽车市场的容量在继续增大,同时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在增强。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认为,中国的B级车市场,用十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半个世纪的增长幅度。虽然中国汽车在2011的销量增幅回落,但在一个以1000万消费量为基数的市场中,即便能保持8%的增幅,仍具有极大的空间。要想在中国市场有所斩获,无论哪家整车制造商都不能错过任何的机会。
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B级车考虑驾驶员的舒适性不同,B级车在中国大都是考虑乘坐的舒适性,国内的主流B级车如新帕萨特、新凯美瑞、新君威与新君越,从上市之日起更多的是考虑公务用车的需求。针对私人空间的产品,在市场并非主流。
“以前一提B级车,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公务用车,为了企业老总和政府官员等乘坐的舒适性,B级车进入国内一般都要为后排乘坐的舒适性作出很多改变,如加固底盘,后排空间的大小,后排DVD、后排音响,后排座椅的舒适性等很多都带有‘中国特色’”,某企业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情况,现在逐渐有了改变。
调查显示,私人消费群体的增加主要来源于三四线城市,十年前,私人轿车大都由一二线城市购买,2010年,B级车在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已经由10年前的10%增长到40%,并且还在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在一二线城市,中级及以下产品的消费者,需要对原来的产品进行更新换代,这需要更高级别的产品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需求的变化,带来了B级车市场的细分。
整车制造商出牌
私人消费市场对B级车的需求,与原来市场主流的中高档级别产品截然不同。他们更强调对品牌的要求更高,对产品的设计有独特的诉求。这需要整车制造商能做出有针对性的变化。
私人消费市场对B级车的需求,与原来市场主流的中高档级别产品截然不同。他们更强调对品牌的要求更高,对产品的设计有独特的诉求。这需要整车制造商能做出有针对性的变化。“十年前,别说B级车进入家庭,连轿车进入家庭都是备受质疑的。”上海通用市场营销部执行副总监兼雪佛兰市场营销部部长任剑琼说,当时的改变也是B级车的无奈,而现在是改变的良机。
在欧系车中,东风标致首先推出了508系列车型,这是标致品牌第一次在中国市场推出中高档级别的产品。它希望凭借在产品与配置等方面的优势进入私人消费区间。在产品设计上,这款车曾获得了德国的红点设计大奖。2012年,东风标致计划通过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及服务的升级等措施,切分更大的蛋糕。
在日系车中,广汽丰田把凯美瑞旗下的产品一分为三,推出了旗舰、骏瑞、尊瑞车系。每个车系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这是丰田汽车第一次根据中国市场的变化,对产品作出如此大规模的调整。其中,私人消费被放到了重要位置。
在美系车中,即将上市的雪佛兰迈瑞宝提出了B级车不需要从后排开始,而是要回到前排的主张。与新君越和新君威诞生在同一平台的迈锐宝,上市第一年的销量目标为7万辆。与双君此前公私并举的策略不同,迈锐宝更多的是瞄准私人消费市场,这是上海通用第一款为私人消费市场而生的B级车。
随着越来越多的整车制造商开始针对消费区间进行产品投放,陈文凯说,这说明这个细分市场有了崛起的迹象。但新消费趋势的出现,“考验的是整车制造商面对大市场与小市场的平衡能力,特别是营销能力。只有这样,整车制造商才能成为细分区间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