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际麦价强势反弹 国内市场价格跟随走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5 13:2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事实上,去年春节过后第一个交易日强麦期货的“开门红”行情仍令长期关注小麦市场的投资者记忆犹新,本次麦价市场的强势反弹将受到小麦出口过快、进口小麦冲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国际麦价强势反弹国内市场价格跟随走高

  近期,受到欧洲、黑海地区恶劣天气以及俄罗斯可能实施谷物出口关税等影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小麦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0%,2月1日报收于674.25美分/蒲式耳,达到4个半月以来CBOT小麦主力合约价格的高点。高盛集团也在最新报告中将未来3个月和未来6个月CBOT小麦价格预估均从前期的6.20美元/蒲式耳上调至6.80美元/蒲式耳,与玉米价格调整相一致。但高盛称,从中期看来,小麦价格仍处于下跌趋势。

  多重因素推高国际麦价

  国际小麦价格上涨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俄罗斯国内小麦价格不断攀升,逐渐接近了出口税起征点。小麦出口过快是小麦价格走高的主要原因,市场普遍预期近期俄罗斯将出台出口税以控制小麦出口。与黑海地区的出口能力下降相对的是,美国小麦出口呈现旺销局面,对期价上涨形成支持。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出口报告显示,小麦出口需求近期正在提升。

  其次,近期欧洲遭遇了大范围寒潮降雪天气,尽管对小麦产生的影响还需要观察数周,但市场普遍认为2012年欧洲冬小麦产量将下降,进而刺激美国小麦价格走高。乌克兰气象中心农业气象办公室表示,2012年乌克兰冬小麦产量可能比上年减少30%。由于干旱伤害到了冬小麦生长,即使在最好的条件下,今年冬小麦产量也至少比去年减少20到30%左右。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上月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极端天气会导致小麦早熟、减产,而此前有关全球气候变化与小麦减产关系的模型则低估了这一影响,这意味着未来极端气候对产量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大。

  再次,两周以来美元指数从14个月高点81.449点逐渐回落,2月1日报收于78.849点,刺激商品市场普遍走高。

  后期,国际小麦价格走势有望摆脱底部区间,宏观面存在较大变数,对市场的影响力较强,基本面对价格的作用将变得有限。3月份欧债问题将迎来关键时期,希腊等主要问题国家能否按时还债将对全球经济形势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全球宽松预期再次升温,市场走向将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小麦供给将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俄罗斯出台出口限制措施的可能性大增,同时阿根廷在严重的旱情面前是否能够保持出口能力成为疑问,国际小麦价格有望继续走高。

  俄罗斯拟征小麦出口税

  近日有消息称,俄罗斯拟从4月1日开征小麦出口税,这令交易商对俄罗斯小麦出口前景的乐观情绪下降,同时增强了国际市场上美国小麦需求增长的信心,美国小麦期货价格受到支撑。据俄罗斯政府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一月中旬,俄罗斯谷物出口量已达1950万吨,创下了同期历史最高纪录。

  俄罗斯最终是否会开征小麦出口税?从价格上看,2011年6月份,俄罗斯副总理曾表示,如果俄罗斯四级制粉小麦国内收购价格达到6500卢布/吨,那么将开征出口税,税额相当于价格高出6500卢布的部分。

  近日,俄罗斯小麦价格再度上涨。1月28日当周,俄罗斯欧洲部分四级制粉小麦出库价达到6300卢布/吨(208美元/吨),接近了此前该国相关部门提及的6500卢布/吨的出口税起征点,俄罗斯启动小麦出口限制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从出口形势看,该国农业部门预计2011/12年度俄罗斯小麦出口总量不会超过2400~2500万吨,而截至12月底,俄罗斯小麦出口量已经达到1500万吨左右,月度平均出口量达到250万吨,在市场年度剩下的6个月当中,在保证国内消费的情况下,可供出口的数量已经仅剩900万~1000万吨,平均每个月仅能出口150万吨左右。2012年1月底,俄罗斯出口的11.5~12.5%蛋白的小麦装运港船上交货(FOB)价已经达到260~270美元/吨,较前一周上涨了10美元/吨左右,价格仍然具有一定优势,且距离中东地区距离更近,出口需求仍然旺盛。所以,为了保证国内正常消费,俄罗斯出台小麦出口税的可能性很大。

  小麦生产集中,消费分散,全球小麦贸易出口国相对集中,进口国相对分散。全球小麦年贸易量约1.3亿吨,国际上传统的小麦出口地区主要有美国、欧盟、澳大利亚、俄罗斯及加拿大,这几个地方的出口量占世界小麦贸易量的70%以上。其中,美国产量的40%、澳大利亚产量的60%、俄罗斯产量的近30%用于出口,俄罗斯的出口量占全球小麦贸易量的13%左右。早在2010年,由于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俄罗斯就曾颁布过粮食出口禁令,禁止包括小麦、混合麦、大麦、黑麦、玉米、小麦面粉、小麦和黑麦混合制面粉在内的农产品出口,该禁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芝加哥小麦期货一度涨停,当时创下23个月以来的新高。2011年7月1日,俄罗斯取消了粮食出口禁令。

  进口小麦冲击有限

  我国小麦进口实行配额制度,虽然进口数量占我国小麦消费数额比重不大,但这并不能否认进口小麦对国内小麦市场产生了影响。由于国际麦价上涨,我国进口小麦成本也相应提高。但上半年我国进口的小麦主要来自于前期的订单,采购成本较低,因此到港价格亦不高,加上进口小麦供应充足,后期价格难以大涨。

  2011年,我国累计进口小麦124.9万吨,相比2010年全年进口量为122.2万吨,增长2.48%。从进口来源地看,2011年我国进口美国小麦43.5万吨,进口加拿大小麦17.2万吨,进口澳大利亚小麦63.7万吨,进口哈萨克斯坦小麦0.5万吨。从进口种类看,2011年我国进口硬粒小麦45.0万吨,其中美麦21.4万吨,加麦17.2万吨,澳麦6.1万吨;进口其他小麦和混合麦79.9万吨,其中澳麦占大多数,总量为57.6万吨,其次是美麦22.1万吨。

  由于进口小麦性价比更高,2011年下半年南方销区制粉企业使用进口麦较多,而对国产优质麦采购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国产优质小麦市场行情低迷。自去年年底以来,我国小麦现货价格持续保持弱势运行状态,春节前一周更是降至低点。

  春节之后,优质小麦现货贸易可能转为活跃,主要是因为专用粉生产企业库存水平下降。一些优质小麦贸易商表达了2、3月份优质小麦贸易量增加的乐观情绪,但对价格能否上涨不抱太大希望。限制优质小麦价格涨幅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前期优质小麦贸易不活跃,贸易商优麦存粮数量仍然较大,而夏收之前仅剩下4个月时间,即使贸易趋于活跃,但供应也不会出现短缺,需求主体将平稳采购小麦。

  其次,最近两个月中,进口优质小麦数量较大。12月份,我国共到港小麦21.7万吨,其中进口的5.7万吨加拿大小麦全部为优质小麦,6.5万吨美国小麦中大多数也属于优质小麦,另有一定数量的澳大利亚优质小麦和哈萨克斯坦优质小麦。1月份进口的小麦尚未统计,但仍有一定数量的优质小麦到港。所以,最近两个月进口优质小麦数量较大,对国内优质小麦市场是个很好的补充,尤其是对东南沿海地区,继而压制整体行情。

  再次,优质小麦播种面积增加较多,同时当前长势良好,并不存在减产预期。在夏收产量增加的前景下,优质小麦价格向普通小麦价格回归仍然是优麦市场的基本判断,5月份之前专用粉生产企业将不会过分做多库存,需求也将不会提前释放。

  市场底部支撑强劲

  为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国家自2006年开始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政策实施以来底价不断抬升,从近几年国家各项惠农方针政策来看,粮价呈现稳步上涨走势符合国家政策要求。2012年国家将白小麦(三等)、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均提高到每50公斤102元,比2011年分别提高7元、9元和9元。最低收购价作为一种引导性和保护性价格,基本上是市场的底价,201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无疑又再一次提升了市场的底部空间。

  从200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实施以来,国内小麦市场基本上是完全的政策市,托市收购与政策拍卖几乎垄断着购销市场。往年托市集中收购结束后,临储小麦拍卖基本就成为市场供给的主渠道。由于2011多元化主体参与购销力度加大,市场化收购粮源充足,加之临储小麦在价格及质量上没有过多优势,托市小麦成交显得低迷,用粮企业对临储小麦拍卖平台依赖度降低。

  此外,由于近年来玉米价格的快速走高,贸易商在小麦与玉米利润比较的驱使下,收购重心不断调整,小麦因其蛋白含量较高和价格相对合适而在饲用领域部分替代玉米,在国内玉米价格高企的情况下,未来这一状况仍会延续。

  2011年国内玉米市场需求保持旺盛,价格不断走高,而小麦市场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小麦、玉米价格不仅再次出现负差,而且其价差不断扩大。4月份开始小麦、玉米出现“倒挂”,9月份价差最大时达到每吨400元。尽管后期玉米价格因新粮上市供应增加而回落,负价差有所回升,但“倒挂”现象维持至今,仍未消除。

  由于年度小麦、玉米负价差持续时间长,导致小麦饲料用量增加。据有关机构分析预测,2011年小麦饲料用量保守预计将达到1100万吨左右,部分统计将为1200万~1300万吨,总体来看将近一成的小麦被用来加工成饲料。

  节后采购恢复价格平稳

  春节过后第一周,华北黄淮主产区制粉企业陆续开工,小麦采购逐渐增加,但仍未恢复到节前水平,小麦价格以稳为主。河北石家庄地区标准水分小麦进厂价217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进厂价2160元/吨,河南郑州地际区进厂价212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进厂价210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进厂价2100元/吨,均与节前基本持平。

  制粉企业陆续开工,面粉出厂订单数量正常,与节前相比并未出现明显增长或者大幅减少。当前仍属于面粉消费旺盛阶段,较快的面粉出厂速度仍将维持一段时间,不过预计面粉价格短期内出现明显上涨的可能性不高。首先,终端市场对面粉的看涨预期不强,经销商备货仍将平稳,面粉需求对价格的拉动能力仍显不足;其次,小麦价格明显上涨的可能性较低,成本也无法推动面粉价格上涨。

  小麦整体墒情较好

  据中华粮网卫星遥感监测,自2011年新季小麦麦播以来,我国北方冬麦主产区未发现明显农业旱情,目前北方冬麦区大部分土壤墒情适当,墒情适宜比例为98%。苗情监测显示,河南省一类苗比例为54.2%,二类苗比例为30.1%,三类苗比例为15.7%;与去年同期相比,一、二类苗比例高于去年,且旺长苗较少,总体苗情稍好于去年。各地贸易商对新作小麦产量形势普遍较为乐观。由于当前大部分冬小麦已经越冬,需水量小,外加冬麦播前底墒较好,旱情对冬小麦无明显影响,旱地小麦总体墒情与苗青明显好于常年。

  淮河以北地区小麦将在2月下旬开始返青。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2月上旬和中旬华北黄淮小麦主产区出现明显降水的可能性不大。小麦返青后,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日益提高,如果不出现大范围降水,将需要人工灌溉,补充返青水。

  目前,河南全省大部分地区麦田土壤墒情适宜,土壤相对湿度在60%~90%之间。由于河南省大部连续6周无有效降水,除前期部分地区土壤偏湿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外,另有部分地区土壤墒情略显不足。未来一周内,河南全省基本无有效降水,短期内河南省麦田土壤墒情仍将基本良好,不过豫南、豫西等个别地区土壤墒情有所下降的状况将持续。

  强麦期价有望上涨

  对于强麦节后的反弹,市场还是应保持理性评价。春节期间外盘小麦期货连续上涨,对郑交所强麦期价有一定拉力,但拉力不强。而且当前仍处于节日气氛中,现货小麦市场仍然平静,并未出现突出利好。强麦连续上涨动力或许还有潜在的原因,首先,国内现货市场的预期好转。当前专用粉生产企业的优质小麦库存整体水平已较2011年秋冬季节大幅下降,优质小麦市场中用粮企业高库存的状况将改变,贸易将趋于活跃。不排除在价格超跌的背景下,受预期好转的作用一些交易商做多的可能;其次,资金面的因素。在前期超跌的背景下,不排除一些投资者做出价格上涨的预期,进场做多。

  后期强麦期货价格重心有望缓慢抬升,因为其继续大幅上涨的现货基础并不牢固。优质小麦现货贸易活跃度将提高,但优麦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贸易商较大的库存量和美麦、加麦较大的进口量都将压制优质小麦现货价格。同时,2011年优质小麦播种面积增加较多,且当前主产区土壤墒情、苗情良好。优质小麦产量预期良好,将使2012年优麦普麦价差逐渐缩小的可能性很大,期货市场缺乏现货市场有力支撑。

  此外,2011/12年度国内小麦仍处于供大于求格局,年度产需平衡后仍有结余,据中华粮网供需平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增加。预计2011/12年度国内小麦产量达2358亿斤,消费量2225亿斤,较上年增加70亿斤。其中,口粮消费约1640亿斤,饲料用粮约220亿斤,工业用粮约240亿斤,其他约125亿斤。国内市场供给充足,只是年度结余量较上年度会有所减少。而且从全球的情况来看,国际谷物理事会(IGC)预计2011/12年全球小麦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6.898亿吨,较之前预期高出660万吨。

  从上述分析来看,小麦市场基本面并无大的变动,若后期无大的农业气象灾害2012年小麦有望继续丰产,这些方面将是麦价的长期压制因素。此外,从技术分析角度来看,每一次的起涨或者下跌节点都会伴随着成交量的大幅波动,小麦等谷物品种往往因为“价值洼地”成为资金短炒的品种,一旦成交量萎缩回归正常可能就伴随着本轮行情的结束。综合来看,预计今年强麦期价有望摆脱去年的颓势,在压力中逐步震荡攀升,但也难以走出单边行情,阶段性、区间波动的特征或更明显。(作者系首创期货分析师)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商务时评”

  

国际麦价强势反弹国内市场价格跟随走高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