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利益至上"不能成为中国的外交基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5 14:4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外交始终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尊重领土主权原则和韬光养晦的方针,对中东地区的政策也是如此。但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进行经济活动之际,中国不可避免地要卷入到全球事务中去。追逐利益或者说利益至上,对中国的不干涉原则形成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就拿加拿大为例,加总理哈珀访华的一项议题就是跟中国谈投资建设横贯加拿大东西的输油管的事情。这一项目受到了加拿大土著居民的抗议。《纽约时报》拿此做文章,认为中国的全球扩张使其不干涉内政原则难以为继。

  其实加拿大并不是个案。去年6月我曾与阿拉伯联盟驻华使团的22位大使就中国的中东政策做过深入交流。交流中发现阿拉伯驻华大使们都很焦虑,一方面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已是一个“超级大国”,另一方面又害怕中国跟以色列走得太近。这种焦虑始自中国在中东外交战略的不明朗。一位对中国寄予厚望的阿拉伯大使告诉我,既然中国是中东问题的一个重要参与者,那么中国在中东就不能一张牌都不打,而且中国不能光顾自己的利益,否则会被认为是一个只讲利益不讲信誉的国家。

  最近中国在中东问题上频频出牌,尤其是与俄罗斯联手否决安理会由阿盟提出的叙利亚决议等。中国立场受到西方政要和媒体的一片攻击和谴责,这点毫不足奇。国内有学者从中国利益出发,认为西方的攻击和反对大可不必理睬,中国只需要好好权衡一下中国自身利益的得失利弊就行了。

  从利益出发、从大国利益博弈出发,本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跟国际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也颇为吻合。但我们必须明白,利益至上的原则不可成为中国的外交基础。美国的外交政策始终是美国利益优先,但其指导原则却始终是美国版的普世价值观。在中东、叙利亚问题上,美国和西方反复强调的是要“制止人道主义灾难”。这种“人权高于主权”、“人道主义干涉”原则早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时就被北约祭为战旗。后冷战时代以中东为核心的多次地区战争,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人权、民主等普世价值为名,攫取其地缘政治的利益之实。

  美国外交政策有坚固的价值观基础。美国的社会共识是美国利益至上,因为美国利益是人类普世价值如自由、人权、民主等的体现。而在转型的中国,社会共识和新的价值基础有待建立,中国要成为世界公众眼中的负责任、讲信誉、有担当、有人类共同价值和道德底线的领导型大国,不会一蹴而就。

  学者的多元言论值得鼓励,但强调中国利益也需要有人类共同价值基础,需要有人类的普遍关怀。以叙利亚议案否决票为例,中国应该高调向国际社会说明,中国投否决票正是为了维护生命权的更高价值,生命至高无上,中国反对任何可能引发更大人道主义灾难的决议。同时,中国应毫不含糊地告诉世界,中国愿意在中东和平谈判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的积极干预必然会与西方大国形成力量均衡,这也正是阿拉伯国家对中国所期许的。(是上海交大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 刘康)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