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走出去再起高潮 新老风险令人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5 21:02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2012年刚一开始,中国企业发起一连串的“重磅”海外收购。山东重工斥资3.74亿欧元斩获全球豪华游艇巨头意大利法拉帝集团75%的控股权;三一重工3.24亿欧元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广西柳工斥资3.35亿元人民币收购波兰企业HSW的工程机械事业部;国家电网以3.87亿欧元收购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25%的股份……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今年初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并购活动共计5364宗,相比2010年增长5%。其中海外收购207宗,规模约为429亿美元,收购宗数与并购规模都达到历史新高。

  但让人揪心的是,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热情高涨相对应的是海外投资的频频失败。这次并购潮中,中国企业到底是去海外“抄底”还是去白送钱?

  并购良机现?

  中国企业接连出现的大手笔收购行为似乎预示着中国企业开始去海外“抄底”了。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王丹青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欧美等国家陷入债务危机之时,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机会明显增加。我国企业面临“抄底”的有利时机,并购的潜在市场会更好。

  “欧美深受债务危机的困扰,国际市场流动性捉襟见肘,不少海外企业处于低估值阶段。中国企业此时出手,并购的成本会低很多。低成本下,中国企业盈利的胜算也会大增。”国巨资本国际控股集团总裁孙飞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

  孙飞认为,现如今,中国制造业正在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收购资产的意义更为彰显。比如山东重工对法拉帝的收购,瞄准的就是中国船舶工业的一大软肋。海外并购将会给我国企业带来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这是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必备的要素。

  从政策层面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也是恰逢良机。近期,各个行业的十二五规划纷纷面世。几乎每个规划都提到,鼓励并扶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扶持政策包括了财政、金融、税收和保险不一而足。

  一些国家也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充满了期待。“我接触的很多德国政商人士,愿意把企业出让给中国人。因为在发展实体经济方面,中德两国是相通的。不像有些发达国家,喜欢把企业当作交易品,买来卖去。”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新老风险交替?

  投资必定伴随着风险。尤其是在世界政治和经济存在巨大变数的2012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2年是全球政治超级特殊的年份。从政治方面看,今年有59个国家和地区在今年面临领导权变更,发展中国家的选举争议不断,选举常常成为撕裂社会的工具。

  新世纪以来,除了中国之外的其他所有的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其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由初级产品产业增长所驱动的。这种初级产品产业增长所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熊市到来时会面临转折,经济变动正在加大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战乱风险。

  在复杂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

  王丹青表示,从国家层面来看,各国在经济低迷的时候,虽然鼓励外来投资,但是对于行业的并购也会越发慎重。随着我国企业自身的发展,在进一步海外并购中,我国企业并购对象的影响力和市场地位越发提高,这就导致更加可能受到当地政府层面的影响,而且很多央企的海外并购是有关石油、矿产资源的,这一块也将面临诸多政策和法律管制。

  从企业层面看,一些具有品牌优势、过往表现很好的海外企业,在本轮危机中可能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如果我国企业投资经验不足,未能发现和作出理性判断,必将导致投资不利。

  此外,经济低迷也会让原本就很复杂的投后管理工作以及双方的融合,更为复杂。国外的法律法规、用工政策、工会等影响并购成败的因素都将被放大。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战略与政策系教授金占明可以算是“抄底”的支持者。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欧债危机未见底确实会加大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但风险并不会太大,反而能让中国企业以更加低廉的价格收购国外企业。

  企业家魅力备受考验

  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热情高涨相对应的是海外投资的频频失败。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副总经理李筱英透露,中国对外投资企业30%有收益,70%还在过程中,形势很严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前驻伊朗、阿联酋、荷兰大使华黎明在首届外交官经济论坛上给出的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中国共有14家企业在海外发生巨额亏损,14个项目累计亏损达950.5亿元。

  王丹青表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频频失败的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我国企业并购经验不足。自身缺乏人才,缺乏投资经验,缺乏海外投资并购的专业理念和方法。二是海外并购目的不明确。很多时候,只是图便宜、图影响,并未和自身的实际需要和发展方向相结合,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三是,缺乏跨国管理的经验。人员管理、文化融合、法律环境、当地行业政策的不熟悉、不理解等。

  在新老风险交替的时候,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实在令人担忧。对此,孙飞建议,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我国企业必须要有实力、有自己优秀的团队。其次,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一定要选择政局稳定,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或地区。并对该国的法律、文化、商业规范了如指掌。最后,并购前一定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性评估,比如有无债务黑洞、法律风险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