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后电影市场" 电影票价"退烧"才能共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6 09:2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北京“光影盛宴百部影片春节惠民活动”推出2元的电影票,放映影片近百部,短短数天观影人数便达10万人次。
其实,对于影院来说,2元的票价也许连交水电费都不够,为什么他们愿意做赔本买卖?政府补贴是重要原因。据报道,在此次惠民活动中,北京市有关政府部门共支付了500万元补贴。活动结束后,有些观众提出了希望“2元电影票”不只是“特供礼品”而是能够成为常态的呼声。但是,电影市场要遵循市场规律,价格终究不能偏离价值。这个“结”如何解?这当然不能仅仅依赖于偶一为之的“善举”、“行动”或者“工程”,更应依靠制度和机制的科学构建,依靠市场的成熟完善。
此前《金陵十三钗》引发的电影分账风波,撩开了制片方与院线方之间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也让我们从双方死咬票房不放的尴尬处境中,琢磨出中国电影产业链建设不完善的现状。我国的电影周边产业收益基本为零,制片方无论多大的投资都只能孤注一掷力保票房;对于影院而言,票房也几乎是其回本、盈利的唯一渠道。这也就难怪我国城市一张电影票动辄卖到七八十元。
美国的经验或许值得借鉴。在好莱坞,70%至80%的电影收益都来自后电影市场的收入,即影院票房外的录像、电视、网络、形象产品开发等版权收入。2011年,美国一张电影票的票价平均不足8美元,仅占其国内人均月收入的0.2%。不难看出,加快建设“后电影市场”,延伸电影产业链,寻找更广阔的盈利空间,才是让电影票票价降下来的治本之策。
有影评人分析认为,只有当制片方可以做到票房收入只占电影收益的三分之一、不必依赖院线就能收回成本时,国内电影产业才能良性循环,观众才能真正受益。虽然产业发展尚需时日,但可喜的是市场已经开始向虚高票价“动刀”。目前许多影院就通过团购、会员等营销方式变相降价。有媒体估算,我国真正全价购买电影票的消费者已不足一成。
去年,我国电影票房突破130亿元,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电影业还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尊重市场规律,走共赢发展之路,电影票价才能真正“退烧”,更多人才能走进电影院,电影产业才能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