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盘股 “瘦身”发行有利市场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6 10: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经过近半年的等待后,2月15日,龙年首只大盘蓝筹新股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建,上海证券交易所代码:601800)正式实施申购,发行价为5.4元/股,发行市盈率为10.59倍,新股发行总量为16亿股。

  与最早提交的招股申报稿的规划相比,中国交建的上市融资额大幅缩减,从原计划发行不超过35亿股下调至1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由原来的不超过200亿元,下调至不超过50亿元。

  在此之前,中国水电、新华保险均出现主动“缩股”发行的状况。中国水电启动上市程序后,发行规模从原先的“不超过35亿股”缩减至30亿股,发行定价从业界预期的6元/股左右下调至4.5元/股;新华保险预期募资规模由市场预期的200亿元大幅压缩至50亿元,发行价格由市场预期的30元/股左右下调至23.25元/股。

  去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低迷,再加上近乎严厉的调控政策,资金面明显趋紧,新股破发几成常态,令不少担心新股亏损的基金管理公司望而却步。从承销商的角度来看,所谓的“人情询价”逐渐变得困难,为了分散包销风险,只好控制发行规模,宁可少赚承销费用也要尽量降低风险。

  新股频发造成了A股市场供给关系的扭曲,已受到各方诟病。从监管层的态度来看,证监会对新股发行已明显从严,2011年IPO过会率不足80%,创下4年来新低。虽然证监会并没有硬性政策出台,但实际上新股发行监管的标准已有所抬高,其审核较之前更为严厉;超出市场承受能力的新股发行也将受到监管层的拒绝,这也在客观上约束了上市公司无节制“圈钱”的念头。

  对于新股发行定价偏高的问题,监管层也有着积极的态度。之前有消息人士表示,证监会正在积极调研,计划在下一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解决发行定价偏高的问题,未来的定价方式将“结合市场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定价,“只要能够合理定出新股价格,都可以考虑采纳实施。”

  实际上,在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新股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发行数量和募资额已是常态。这也说明,A股市场频繁出现大盘股“缩股”发行的情况,是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

  以往新股发行过会后,都是招股说明书报多少,就发多少。大盘股主动压缩发行规模,也意味着以后发行规模不能任由上市公司和承销商自己决定,发行人的话语权将逐步削弱,市场有望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博弈机制,以强迫发行人不得不更多地去倾听市场的声音。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股发行是否需要压缩规模,与其募集资金的用途联系最为密切。如果募集资金的投向符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能够让监管层和投资者信服,就有望维持原来的发行规模。从这个角度看,对监管机构而言,针对募集资金的规模和用途是否与企业发展需求相吻合的审核应该更加严格,以保证资本市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防止金融资源的扭曲配置。

  (作者单位:国盛证券金融证券研究所)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