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进出口"双降" 商务部正研究"保稳"对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6 11:4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6日讯(记者林秀敏)1月份我国进口和出口同时出现下滑,这可能是金融危机以来,单月外贸表现最差的一次。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这可能有两个因素:一是1月份元旦和春节长假的假日效应影响;二是与当前外贸发展的内外环境趋紧特别是国外需求下降有关。
沈丹阳说,按照以往的规律,由于春节因素,外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外贸企业的操作情况一般是节前赶出口,节后进口才到货。另外,今年1月份法定工作日只有17天,比去年同期少了4天,因此,当月同比数据并不能说明外贸发展走势。据海关总署调整后测算,海关总署根据节假日变化情况做了一个调整测算,1月份进出口增长6.2%,出口增长10.3%,进口增长1.5%。按经过季节调整后数据分析,尽管进出口都还有一定的增长,但是增幅仍然延续前几个月的下降势头。
关于一季度的外贸形势,他表示,由于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进出口面临的外部环境趋紧,总体看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出口增长乏力,主要还是美欧日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乏力,消费需求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进口需求下滑,特别是消费类产品的需求下滑。比如,欧盟是我第一大出口市场,占我国出口市场将近1/6,但是去年对欧盟出口增幅低于平均增幅近6个百分点,今年1月份对欧盟出口继续下降,达到3.2%。这明显拉了整个出口的后腿。从进口看,因为国内外需求放缓,美欧对我国仍然实施出口管制等原因,扩大进口也面临着比较大的制约。所以,从以上数据来看,外贸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但我们不能仅凭这一个月的数据断定所谓的转折点已经到来,或者全年外贸增长将会出现持续下降趋势。
他说,商务部将进一步加强外贸运行,特别是优势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情况的监测预警,分行业、分商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外贸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要引导、帮助企业顺势而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为外贸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沈丹阳特别提醒大家关注一个情况。今年1月份,尽管存在刚才讲的不利因素,一些地区、省份的出口仍然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其中比较多的是中西部地区,同时沿海地区也有几个省的出口出现了增长,比如,福建省是少数几个进出口都保持正增长的省份。这与福建省外经贸部门去年下半年以来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促进措施有关,包括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家都知道,泉州、靖江一带传统的产品,比如鞋、服装、箱包等,从原来简单的自行加工贸易、低端产品变为生产自主产品、一般贸易,这类产品出口的增幅很大。这些措施提升了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使得出口仍然保持比较强的竞争力。
谈到进出口“双降”不稳定的因素增加,大家会关注商务部最近是否在研究采取一些政策措施,特别是稳出口措施。沈丹阳告诉大家,这个回答是肯定的。他说,最近国务院领导和商务部对1月份出现的进出口情况高度关注,上周商务部陈德铭部长专门到安徽调研,听取外贸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最近陈德铭部长多次表示将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商务部准备在下周,即2月20—21日在江西召开全国进出口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下一步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工作。目前,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具体的政策措施,从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减轻企业的负担、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完善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以及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多个方面,支持企业渡过难关。与此同时,商务部还会继续坚持积极扩大进口的政策,努力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责任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