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多维认知中欧关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6 21:4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上海欧洲学会咨询部主任 杨海峰

  第14届中欧领导人会晤近日在京举行。这是继今年2月初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后,中欧交往中又一盛事。有人认为,这是欧洲人来华求助解决欧债问题。但这一说法并不全面。在目前深刻调整的世界格局中,中欧都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双方高层的积极有效互动,可为更趋成熟、密切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适时注入新的内涵和动力。

  对于进一步发展中欧战略伙伴关系,我们需要从历史、全球与战略等多个维度予以理解与把握。

  从历史维度看,中欧关系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化而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受到了巨大冲击,其主权债务危机至今尚未解决。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欧洲一体化正是应危机而生、借危机而进的,欧洲领导人具有解决危机的政治能力和超越危机的战略思维。欧盟已在内部协调紧缩性财政政策、适时采取可持续性增长措施,并力图从外部调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各种国际机制及相关国家的力量,在走出危机过程中完善区域治理、深化一体化,壮大自己的力量,甚至营建新阶段“欧洲模式”下的对外战略关系。快速发展中的中国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参与欧债问题的解决,既对缓解欧债危机有所裨益,更是对欧洲力量发展、中欧关系发展机遇的深刻洞察与积极作为。

  从全球维度看,中欧关系的发展有助于中美欧大三边关系的相对平衡。今年举办中欧峰会的时候,又是中美领导人会晤之期,这应该是一种巧合,但也反映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深度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全球事务的现状,以及发展好重要双边关系,对于中美欧这些力量乃至整个世界的积极意义。目前来看,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将有助于带来和平、稳定与繁荣,近些年学者们十分关注的中美欧三边关系中的中欧这条短边需要在将来得到增强。

  从战略维度看,中欧关系需要在各具体领域都得到进一步磨合,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关系才能最终达到一定高度。中欧正在成为对方的最大贸易伙伴,经贸是中欧关系的基础。但经贸关系的强大并不等于摩擦的减少,也不会必然带来在安全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密切合作。中欧在不少问题上的看法存在差异。事实上,欧洲内部对华看法也不尽相同,但主流观点是积极的。随着中欧双方交流对话的扩大,如2012年成为“中欧文化对话年”、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将成为伙伴关系的 “第三支柱”,这种差异将趋于缩小。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发展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是“推进双方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并使这种合作具有长远性和稳定性,达到政治互信、经济互补、文化互通、民间互往,实现中欧长期友好相处、共同发展”。中欧关系的发展近年来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对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长期发展并无大碍,构建更趋成熟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适逢其时。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