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平常心看待春运 重点在提升服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7 05:35 来源: 经济日报

  春运客运量在增加,但其结构已经出现明显分化

  在运力基本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春运工作的重点就要从提供足够运力转向提供优质服务

  受访人: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副会长、秘书长 王丽梅

  记者:我国的春运是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王丽梅:短期内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我国,春运客运量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而不断增加的,从最初的探亲流、学生流,再到后来的民工流,客运规模不断扩大,这主要是回家过年这一传统观念决定的。不过,如今这种观念正在逐渐转变,一部分人选择了在常住地过年或者去短途旅游。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小城市吸引大量的周边人口居住、就业、创业,这些人群基本上不存在春运焦虑。

  因此,总体上看春运客运量在增加,但其结构已经出现明显分化:短途客运、自驾游的增长远远高于长途客运;长途客运中,外出旅游客运量增幅高于回家过年客运量增幅。可以说,春运这种极端的运输现象正在逐步走向常态化,部分地区、部分时段的日客运量甚至已经低于“十一”黄金周。

  记者:今年春运形势有什么特点?

  王丽梅:今年春运总体运行平稳,突出的特点可以说是运输方式更加多样。从大的交通运输方式来说,长途旅行通过航空、铁路、公路都可以实现;铁路方面,旅客可以选择高铁、动车、普快、临客;公路方面,旅客可以乘坐直达班车,也可以自驾车或者拼车;农民工包车和学生包车也越来越普遍;农村公交网络日益延伸到万村千乡。随着公众选择增多,单一运输方式运力不足造成的运输难将得以部分抵消和化解。

  记者:当前我国的总体运力是否能够满足春运需求?

  王丽梅: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不可能按照极端运量配置运力,这会造成大量资源闲置。当前,无论是短途还是长途,我国总体运力已经基本满足社会需要。这就需要交通管理部门科学组织、合理调配,以日常运力来满足极端运量的需要。民航可以增加航班、合理补充热点线路航班;铁路增加临客,缩短发车间隔;道路运输可以跨地区、跨行业调配运力,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运力。

  记者:既然运力基本能够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春运为什么还这么难呢?

  王丽梅:实际上,大家现在所说的春运难,并不是说春运期间走不了,而是走得不好,走得不方便、走得不舒适。因此在运力基本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春运工作的重点就要从提供足够运力转向提供优质服务,要让所有旅客不但能够走得了,还要走得好。所有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提升售票、候车、换乘等各个环节的服务,让春运和日常出行一样简单、舒适。这一点在今年春运中已经有明显体现,比如我们已经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买到票。

  记者:面对最大规模人口流动,交通运输行业还有哪些环节应该改进?

  王丽梅:最大的不足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不够。目前,我国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规划和建设上各自为政,往往是机场在东、火车站在西、长途客运站在北,公交、地铁也远离这些交通站场,各种交通方式难以高效便捷链接,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春运期间旅客出行的难度。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发展立体化交通枢纽,实现航空、铁路、公路、城市交通的无缝衔接,减少换乘环节,缩短换乘距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