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不竭动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7 07:2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对“下一代广播电视”的解读言犹在耳,“飞视”、“听立方”等新概念产品已联袂登场;电纸书还没有普及到大部分家庭,手机阅读已经成为更流行的选择……仿佛一夜之间,我们告别了胶片电影、传统图书馆,开始步入数字时代;同样是一夜之间,那些久违了的“群众文艺骨干”,也在“草根”的大旗下以更时尚、更个性的方式重新回到我们眼前。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改革成效开始显现。一方面,社会资源涌入文化领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不断壮大;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则在为社会成员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和经济领域一样面临适应新情况、转换旧理念的问题。在局部地区和个别行业,零星的改革实践一直在进行,但是相较于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的改革明显滞后。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综合国力竞争,解决文化软实力的快速提升显得日益紧迫。

  2003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5个判断:文化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与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与世界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和应用的形势不相适应。这5个判断成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着力点。由此,这一轮文化体制改革自然而然地具备了鲜明的特点,规模大涉及广、不回避深层次问题,而且从一开始就突出了综合考量和整体规划。

  从思想认识上,明确了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多重作用,肯定了“文化力量”的重要性。这使得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远远超出文化领域,成为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占据新时代发展制高点、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大课题。

  在指导思想上,创新性地区分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于公益性文化单位保持其事业属性,通过内部机制改革提升服务水平。对于经营性文化单位则通过转企改制,将其推向市场,进而借助市场的强大力量引入社会资源、激活文化创造,开拓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从操作路径上,确立了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具体方法。紧紧抓住“转企改制”这一中心环节,激活文化大棋局。

  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之初,公布了首批9个试点地区和35家试点单位,之后稳步扩大试点探索范围。先行者克服了许多困难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为后来者提供了借鉴,也为推动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出台作出了贡献。

  200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这一分类标准沿用至今,成为指导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件。同一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试行)》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试行)》实施,对文化体制改革涉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明确的政策规定。2009年,这两个文件执行到期经过修订形成《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和《文化体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继续在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却“化危为机”。2009年前几个月,我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到17%,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强劲的逆势上扬表现引发全社会强烈关注。随之于当年9月推动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审时度势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迈向纵深。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领域转企改制为突破口,要求先行一步,于2010年顺利完成全行业转企改制任务。这一突破性进展为市场化程度较低、改革困难较大的国有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工作树立了榜样。同时,加快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等配套改革工作的推进,巩固了改革成果、增强了发展潜力。

  进入2010年,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迅速推进,文化领域欣欣向荣的景象吸引社会资源纷纷寻找与文化发展的对接点。随着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9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出台,文化体制改革步入综合提升的新阶段。前期改革的综合效应开始显现,文化发展的活力集中迸发,不仅文化产业得到飞跃式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文化建设与其他领域建设之间也频频互动、融合借鉴。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从迫于形势到把握机遇,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成效显著的深层原因是改革理念的转变。事实证明,这一转变符合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不仅推动了改革的顺利进展,而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11年底,除国有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外,列入改革范围的各行业已全部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也取得长足进展,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基本完成,许多地方探索建立了新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与此相应,文化建设领域一片生机盎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酝酿换代升级,文化产业致力转型发展,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展望2012年,文化体制改革还面临着全面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和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经过体制改革的洗礼,文化发展的新愿景已经近在眼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