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今年福建11%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意味着什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7 08:34 来源: 商务部网站

  ——福建省统计局局长孙希有访谈

  2012年福建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确定要增长11%以上的目标,这是福建省在中央“稳中求进”的思想方针的指导下制定的发展目标。11%以上的增长速度对于福建省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是动力?是压力?我们应当怎么做?记者近日就相关话题采访了福建省统计局局长孙希有。

  意味着福建省经济总规模将再上新台阶

  孙希有认为,从实现11%以上目标需要的量化内容上看,意味着福建省经济总规模将再上新台阶。

  初步核算,2011年我省经济总量为17410.21亿元,在全国居第12位,在东部11个省市中居第8位。2011年,我省经济增速为12.2%,高出全国3个百分点,在全国居第18位,在东部11个省市中居第2位。2011年,我省人均GDP46972元,首次超过7000美元,而这一趋势在近几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2009年福建人均GDP相当于东部地区的83.9%,2010年福建人均GDP相当于东部地区的86.9%,预计2011年还将有所提高。

  2012年,发达国家经济继续疲软,欧债危机恶化蔓延,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全国经济增长仍处于下行通道,如果我省GDP增速能达到11%以上,意味着全省经济总量将接近或突破2万亿元大关,增速将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的水平,人均GDP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比也将有所提高。

  意味着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目标将顺利完成

  福建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孙希有认为,如果2012年我省经济发展能在2011年取得12.2%较高增长速度的基础上实现11%以上的增长速度,“十二五”前两年的较快增长将为整个“十二五”期间经济年均10%增速打下良好基础。如果“十二五”后几年能始终保持2012年规划的增速,意味着我们规划的目标会圆满以至提前实现,我省将向更高更好的中长期目标迈进,在全国发展格局中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意味着福建省的经济发展不可能是停留在现有产业结构上的均衡增长

  孙希有说,2012年我省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继续保持第一产业稳定增长,农业增加值要争取4%以上的增速,发挥其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作用,把住物价上涨的源头。

  第二产业在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中,要努力提升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加快推进大企业、大项目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结构的调整优化和技术的转型升级。同时要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形成结构合理的规上工业和规下工业格局,这样,规上工业就必须要争取增长16%以上,规下工业必须要增长13%以上,建筑业增速要达到12%以上,以此确保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对经济增长的高贡献率。

  第三产业要成为2012年加快发展和提升的重点。要探讨服务业的产业链形态,像研究和构建制造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一样来研究和构建服务业产业链、产业集群,有系统、有规则、有目标地构建服务业发展环境、产业体系,着力把港口物流、文化等培育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加快建设福建对台、对外的国际物流通道和国际物流集散中心。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工作协调机制,切实探索和建立新的服务业统计制度方法。具体核算指标上,各种交通运输周转量、邮政电信业务量、批零住餐经营额争取保持上一年增长水平,房地产销售面积不出现负增长,证券交易恢复性增长,社会服务营业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0%以上,使我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稳中有升。对新兴业态的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虚拟服务等,在努力寻求规制办法的同时,尽快探索建立科学的统计制度方法。

  各设区市的发展载体作用要各显其优,各显其能,各显其特,找准各自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同时要“量身定做”发展环境。完善沿海内陆对口帮扶机制,山海合作,联动发展,尽快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认真谋划,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

  但2012年绝非平凡之年,国际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总体放缓,省内经济结构还在不断调整转换过程之中,企业家对经济发展前景的看法也日趋谨慎,信心指数明显回落。2011年各季度我省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6.7、133.9、130.6、122.7,环比呈逐季回落态势,特别是三、四季度持“乐观”看法的仅分别占39.0%和34.6%,同比分别下降3.2个百分点和10.9个百分点。要确保经济增长11%以上需要全省上下、各地各部门付出不懈的努力,甚至不惜建立和使用倒逼机制促使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推动我省经济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意味着内需的拉动,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增长要有长足的进步

  孙希有认为,当前不断发酵的全球经济危机、欧债危机等使外需市场萎缩,人民币升值、贸易保护加剧以及出口品成本上升,无疑将使我省外销市场受到冲击。而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不仅仅直接表现为对我们生产企业的影响,对我们的出口增速也将继续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十二五”规划提出限制高耗能产业和优化投资结构,也使在提高投资效益的基础上降低投资增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定位为“战略基点”,其深刻含义就在于此。因此,2012年,我省经济若要实现11%以上的增长目标,就要在扩大内需市场上下大工夫,迫使我们在三大需求中要更加注重,更多地依赖内需市场的拉动作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忽视外需市场和投资对我省经济的拉动作用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发达国家经济疲软,居民收入下降,但对我省价廉物美的商品需求或许可能会更多,而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潜力还应当着力开拓。在投资方面,虽然限制类的产业、产能过剩的产业投入会减少,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的投入等还应该保持有效益的增长。

  意味着经济增长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

  孙希有认为,从实现11%以上目标的机制和理念上看,首先,意味着经济增长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这是立足我省实际,遵循发展规律,坚持速度与质量统一、富民与强省统一,实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我省“十二五”规划主动把经济年均增速下调到10%,省委九届二次全会针对当前国内外形势把今年GDP适当减速到11%以上,这些都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的科学行动。

  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实现产业升级,在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民生得以改善、生态保持优美、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

  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勇于先行先试,通过平潭综合实验区、厦门经济特区开发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包括经济发展机制、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等,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促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门路,重点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要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引导,解决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其次,意味着经济增长的要素配置环境要有明显的机制改善。要通过改善软环境而强化市场取向,逐步有规制地放开资源要素价格市场,通过机制的科学化而引导稀缺资源流向高效率的企业和行业,打破所有制界限和地区分割,激发实体经济活力,推动其创新发展。对资本要素市场,必须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定价规则,同时要建立制度化的资本要素配置导向机制。在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方面,要关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相关产品价格,辅导企业学会有效地使用期货合约、远期汇率等工具,应对中东局势对原油价格波动影响,防范输入型通胀压力。

  第三,意味着要通过调整结构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业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水平相适应。我省目前正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且比重提升困难。2011年,我省三次产业结构为9.2:52.7:38.1,与上年比第三产业回落了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8.0%,比上年下降了2.0个百分点。

  第四,意味着要科学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能源消耗水平的关系。国家确定我省“十二五”节能目标是2015年全省万元GDP能耗降低率达到16%。但一方面,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时期,能源需求呈现刚性增长;另一方面,我省能耗已经处在较低的水平,约相当于全国水平的四分之三,居全国第6位(从低往高排),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矛盾愈加突出,节能的空间进一步缩小。2012年,我省GDP在争取11%以上的增长水平的同时,还要加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加快发展能耗低且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业、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结构节能。同时遏制高耗能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从源头上控制能耗总量的增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