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宗交易炼金术调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8 01:2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郑世凤;李媛 2012-02-18 01:20:11  

  核心提示:上交所提供的大宗交易系统专场业务平台上,专为投资者辟有大宗交易意向申报信息平台,由投资者对外公布其想收购的股票名称、价格及数量信息。

  早在2003年就开张营业的大宗交易平台,运行至今已近十年。尽管如此,但由于该平台交易模式、制度具有一定特殊性,使其成交情况与投资者目力所及的盘面交易不同。因此,多数投资者对其仍颇感神秘。

  外界并不清楚的是,除了在这里悄然套现离场的大小非们,这块汇聚无数财富的市场上,还寄生着各种各样的“神秘机构”。

  上海奇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奇益投资)正是其中之一。

  实际上,对于经常登陆上交所大宗交易平台的投资者而言,奇益投资是个相当眼熟的名字。

  通过“大宗交易意向申报历史信息查询”,调阅今年以来上交所的大宗交易申报信息,本报记者发现,几乎在每个交易日的申报名单上,都不乏奇益投资的申购信息。

  奇益投资是何方机构?大宗交易的隐秘江湖中又有着怎样的游戏规则?

  “奇异”的奇益投资

  “专业的上市公司市值服务,系统化的限售股减持解决方案”,奇益投资的公司网站主页上,赫然打出这样的广告语。

  尽管以专业著称,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奇益投资获取业务的手段却颇为山寨。

  上交所提供的大宗交易系统专场业务平台上,专为投资者辟有大宗交易意向申报信息平台,由投资者对外公布其想收购的股票名称、价格及数量信息。

  本报记者发现,申报信息平台出现的均为买入意向方,除偶尔出现的自然人买家,上海任行投资、奇益投资等机构买家是意向申购群体的常客。

  历史数据显示,奇益投资几乎是该信息平台出现次数最多的意向申报买家。有趣的是,除公布公司的联系电话,奇益投资甚至将投资总监卫雄光、曹勇等高管的手机都公布在信息平台上。

  在收购对象方面,奇益投资并无特别爱好。

  仅2012年2月14日,奇益投资提出申购意向的个股多达7只,分别是广电电气(601616.SH)、片仔癀(600436.SH)、中昌海运(600242.SH)、东百集团(600693.SH)、玉龙股份(601028.SH)、广晟有色(600259.SH)和ST天龙(600234.SH)。而且7只个股申购数量都是1000万股,价格则均未填写。

  “不了解这个圈子的以为做大宗交易的只有这几家,实际上,我们根本不会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客户,太山寨了!”2月17日,上海一家专门从事大宗交易和对冲基金业务的私募机构总经理李文(化名)告诉本报记者。

  “用这种江湖手段的确可能拿到些单子,但绝对是非主流手段,对我们并不构成竞争。”李文坦言。

  实际上,在该业内人士看来,不仅获取业务的手段太过草根,类似奇益投资的机构颇有些江湖骗子的味道,“不要说一天申购7只股票,仅是片仔癀和广晟有色,按照70.16元和59.26元的17日最新收盘价,各1000万股就要拿出将近13亿元,有如此实力还会用这种方式招揽客户吗?”

  蹊跷的申购信息背后,奇益投资到底是何方神圣?

  “他们在网站宣称注册资本有

  5000万,但据我们了解,肯定没那么多。”前述专业机构人士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搜索后发现,网络上至少有5个以上的域名均指向奇益投资,而内容均保持一致。

  据奇益投资网站介绍,公司地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注册资本5000万元,接盘的证券营业部包括华泰、第一创业、中信、中投和世纪等。

  本报记者调阅工商资料发现,奇益投资成立于2010年1月,注册地在上海市崇明县横泰经济开发区,注册资本200万元,实收资本仅50万元。

  相关信息还显示,奇益投资法定代表人吕小奇,邮寄给江苏某上市公司董秘的一份宣传册上,吕是奇益投资董事长,而该公司在前述大宗交易申购信息平台留下的“马甲”之一正是吕先生。

  “经常接到类似机构电话,询问我们的股东有无大宗交易平台减持的计划,至于寄过来的宣传册和相关业务的介绍资料就更多了。”前述上市公司董秘坦言。

  上海一家本地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对奇益投资并不陌生,“他们来谈过业务,因为我们托管了一些限售股,但他们明显不专业,所以没有合作。”

  “这个市场总体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所谓的骗子也只是不讲诚信,并不会涉及诈骗等犯罪行为,加上信息不透明,市场对非正规机构几乎没有约束和监管。”上述券商营业部人士分析。

  苏州一家民营上市公司的董秘则告诉本报记者:“一些非正规的投资机构,做大宗交易时最常见的问题是无法兑现承诺,比如讲好接1000万股,分十天成交,但他资金量不够,可能最后只能吃下100万股,后面就不管了,这种现象最普遍”。

  冷窝头缘何变成香饽饽?

  据李文介绍,尽管深交所的大宗交易平台早在2002年就已设立,但直到2008年之前,这一平台的交易量还乏善可陈,市场上也没有什么专门从事该项业务的机构。

  但这一情况到2008年开始巨变,交易量直线上升,加上蕴含短线套利机会,吸引众多专业机构甚至是个人,参与大宗交易业务。

  这一突变源于证监会2008年4月20日发布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

  该文件第三条要求,“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东,预计未来一个月内公开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数量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所持股份”。

  “当时大盘暴跌,很多人将其归咎于大小非疯狂减持。该文件就是为应对大小非对二级市场形成的直接冲击,因此,消息出台次日,上证指数一度大涨6.82%。”17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告诉本报记者。

  然而,相关政策并未浇灭大小非的减持热情,转道大宗交易平台几乎成为限售股唯一选择,沉寂已久的大宗交易平台因此激活。

  天相投资金融创新部分析师郭智提供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新规出台到2009年3月的一年间,大宗交易成交量达435.59亿元,几乎是2008年之前成交总额的五倍。

  另一项数据显示,2008年前的五年,上交所大宗交易年均成交量不到12亿元,深交所更是只有5.12亿元。

  近年来,随着限售股解禁的数量日益庞大,大宗交易平台的成交量仍呈现直线上升的态势。

  WIND数据显示,2009年大宗交易累计成交642亿元,2010年达891亿元,同比增加39%。

  最新的统计数据则显示,2011年沪深两市共有816只个股存在大宗交易,累计成交额高达1365亿元,同比增长53%。

  “专门做大宗交易业务的机构基本是2008年后陆续出现,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很大关系的。”李文认为,如果不是2011年的市场表现异常糟糕,大宗交易平台的成交量会更大,

  大宗交易炼金术调查

  群雄并起争大宗

  作为大宗交易领域最知名的数家机构之一,上海瀚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瀚叶投资)同样感受到寒潮侵袭。

  瀚叶投资一名业务人员并不避讳,“市场波动很正常,2010年业务比较好做,基本都能赚钱,但去年单边下跌的行情下,买家卖家都不活跃,交易量起不来”。

  即便如此,大宗交易市场上赚钱仍然不是难事。

  “市场上一般都是九五折左右接盘,正常行情波动下,只要避开高风险个股,赚钱几率很大,更何况我们还有研究团队,专门负责筛选个股。”李文坦言。

  据李文介绍,瀚叶投资成功的核心因素是,该公司早年曾承担众多上市公司股改的公关工作,因此掌握大量的大小非资源,抓住了突然爆发的大宗交易机会。

  据其透露,这家机构曾想收购一家公关公司,以便与上市公司建立更直接联系,“但公关公司灰色的东西较多,考虑到风险问题后来放弃了”。

  另一家颇具实力的大宗交易接盘方,上海复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复利投资)选择的途径则相对中规中矩。

  除与上市公司直接建立联系,各大券商营业部是复利投资获取解禁限售股资源的又一主要渠道。

  “比如我们和国信证券组成一个三地联盟,他们有什么信息会传给我们,把托管的单子介绍给我们,然后在国信营业部交易,我们赚价差,他们收取交易佣金。”复利投资一名负责人表示。

  实际上,作为吸引大客户的一项“增值服务”,大宗交易历来为券商营业部重视。

  “不光是这些专门做大宗交易的私募,甚至一些公募机构也会问我们要大宗交易的单子,现在营业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像定增、大宗这类增值服务,客户很看重。”银河证券上海某营业部营销总监坦言。

  华泰联合某营业部人士甚至坦言,“我们为客户专门研发了一套减持系统,可以自动的把大单拆成小单成交,避免了人工操作的麻烦”。

  虽然与券商之间关联密切,但这些大机构们对大宗交易市场上的私募参与者的威胁同样无处不在。

  “我们现在最怕的就是券商自营和公募机构加入竞争,跟他们相比,我们除了决策灵活,基本没什么优势,他们资金量大得多,哪怕不打折也敢买进,我们就无法做到。”李文说。

  目前,大宗交易平台出现越来越多的机构席位,与传统大宗交易参与者形成直接竞争。

  “现在的机构买家越来越多,去年我们就和机构竞争过三次,都失败了,我们最多只能出到九六折,他们可以出九八折。”前述复利投资负责人无奈的说。

  尽管威胁重重,但李文对这个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这几年IPO企业数量增多,今后解禁的限售股会越来越多,大宗交易永远是他们减持的最优选择,按照市场增长率,我们不愁没饭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