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的立场经得起历史检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0 07:1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在安理会否决涉叙利亚提案后,又在联大对同一提案投了反对票。有人说,如果安理会2月4日的决议通过,叙利亚的冲突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升级。这一论点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假设,即安理会决议一通过,巴沙尔就会按决议精神移交权力,政治对话就会立即开始。而这一基本假设恰恰是巴沙尔所坚决拒绝的。

  按照阿盟框架的“时间表”,巴沙尔应于两周内交权。可以想象,安理会决议如果通过,巴沙尔会因被逼到墙角而破釜沉舟,而反对派则因受到鼓舞而步步紧逼,叙利亚的冲突肯定比现在更惨烈。

  中国专门派外交部副部长翟隽作为政府特使前往叙利亚,是中国推动叙利亚政治对话进程的又一次外交努力。翟隽此次访问要传达的信息可以用五个关键词来概括,即“关切、止暴、对话、合作、宪章”。

  首先,中国政府严肃地向叙各方表示中国政府的关切,对冲突不断升级导致平民伤亡影响地区和平的局势深感忧虑,认为这一局面必须立即改变。

  其次,中国敦促叙各方立即全面停止所有暴力行为。中国多次谴责一切针对平民的暴力行为,这里当然首先是掌握国家武装力量的叙利亚政府,但也包括主张通过暴力推翻政府的反对派、特别是通过恐怖主义行为制造政府机关爆炸案的那些政治势力。只有各方都放弃暴力手段,平民伤亡才能真正减少。

  第三,中国主张立即开启“不附带先决条件的包容性政治对话”。这是叙利亚政治进程能否启动的关键。“不附带先决条件”意味着只要各方能达成协议、一切选项都是可能的。中国敦促巴沙尔政府认真倾听人民要求变革、发展等合理诉求,但中国对谁在叙利亚执政没有任何预设,中国将完全尊重叙利亚人民对自己政治制度的选择。“包容性”意味着各派政治力量都应参加对话,只有不排斥任何政治派别,政治对话才能真正反映叙利亚社会的政治现实,才有达成协议的可能。

  第四,中国希望叙利亚各方与阿拉伯国家和阿盟合作,在阿盟框架内“通过政治和和平手段”解决问题。中国在安理会使用否决权并在联大投反对票并不意味着中国否定阿盟的外交努力,相反,中国支持阿拉伯世界关于立即停止暴力、切实保护平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避免外部军事干涉等主张。中国反对的只是阿盟方案中有可能被西方利用成为发动战争依据的内容。

  第五,中国主张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原则和国际关系准则,反对通过武装干涉在任何国家实行“政权更迭”,也不认为制裁有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根据联合国宪章,安理会没有讨论成员国内政的职能,也没有决定哪个国家的什么政治势力必须上台或下台的权力。联合国宪章中关于成员国主权独立、不干涉内政等原则是当今世界中小国家安身立命之根本,如果这一原则被打破,国际社会将永无宁日。

  中国的立场完全从阿拉伯国家和阿拉伯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这样的立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如果西方国家继续像现在这样全力支持叙利亚反对派,那么,最终大规模内战爆发、从而引致外国武装干预的可能就无法避免。这种不幸局面一旦出现,责任应该由谁来负,国际社会将自有公论,历史将最终给出答案。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