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以亩产考核企业 工业企业亩均产值税收分别增逾两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0 08:25 来源: 商务部网站近日,嵊州工业企业最新“30强”出炉,其中出现了8家新面孔,出炉的成长型企业“30优”中,新面孔更是超过了20家,一批销售规模不大但亩产税收可观的小企业名列其中。与往年侧重销售收入等指标不同,嵊州市首次将亩产税收作为重要衡量指标之一,根据亩产税收重新排定“30强”、“30优”,在当地媒体上公布,并对闲置、低效用地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亮底曝光。
“以亩产论英雄,就是要以土地、能源、环境等要素制约,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嵊州市委书记金志说。
进入“30强”、“30优”的企业,同时享受实实在在的优先保障用电、用地等倾斜政策。对未达到“亩产效益”约定指标的企业,则采取限制项目供地、缩减污染物排放指标等措施。通过这种“激将法”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目前已逐渐成为嵊州工业企业的共识,项目投入和技术创新掀起新高潮。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产值、税收分别增长25%和22.6%,市政府共兑现工业经济政策奖励资金8442万元,创历年之最。
5.25亩厂房创造入库税收599万元——嵊州佰音电子有限公司之前名不见经传,此次凭借100多万元的亩均税收入围“30强”。“有限场地,有效使用。”总经理卢丹宁介绍,企业导入日资企业的工程管理方法,以秒为计时单位对每道生产工序进行“定格”,合理配置生产工人,力争达到生产效率和企业产出的最大化。眼下,公司正计划引进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力争实现100%自动化,同时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转而主攻LED液晶电视系列扬声器等高端电子产品。
浙江东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则凭借每度电创造入库税收53.07元的优异表现,成为嵊州市经济开发区去年的“度产冠军”。在东星公司,记者发现两个有趣现象:近80名员工中,技术和销售人员、服务人员、其他人员各占三分之一,管理人员的数量多于车间工人;企业内没有规模宏大的生产车间和流水线,但大批纺机成品却堆满厂区空地。“我们一直坚持‘哑铃型’发展,一头抓研发和总装,一头抓销售和服务,生产环节只保留总装车间。”总经理伊红星介绍,公司把每年销售额的5%用于技术研发,每年淘汰2到3个产品。90%的配件都外包给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配套厂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