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媒体称中美要登高望远 互信合作乃大势所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1 10: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当地时间17日晚结束了对美国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正如习近平副主席在访美期间所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中美友好与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可阻挡、不可逆转。

  习近平副主席此次访美,旨在落实胡锦涛主席去年1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奥巴马总统达成的重要共识,拓展两国利益汇合点和互利合作面,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

  温情访问折服人心

  访问期间,习近平副主席与美国政界、国会和军方高层举行了会见。2月14日“情人节”这天,奥巴马总统在椭圆形办公室会见了习近平副主席。奥巴马说,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过程中,我始终强调我们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我们相信,一个强大、繁荣的中国有助于为地区和全球带来稳定与繁荣。我们期待能够继续沿着我们过去三年来所努力建立的合作道路前进。

  拜登副总统在随后与习近平副主席的会谈中也表示,我们认为中国正在崛起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这不仅对中国如此,对美国和全世界也是如此。日益崛起的中国将带来一个新的伙伴,让我们能够一道应对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挑战。

  在华盛顿之外,习近平副主席还访问了艾奥瓦州和加州。他所到之处,自信的言语和温情的姿态折服了许多美国民众,美国舆论也对此次访问给予高度评价。

  在艾奥瓦州的马斯卡廷镇,市政厅以赠与习近平副主席第二把“金钥匙”的罕有安排,表达对中国贵宾的欢迎。正如习近平副主席所说:“中美地方交流合作的大门一经打开,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再把它关上了。相反,这扇门只会越开越大。”

  “饮水不忘掘井人”

  2月15日,来美访问的习近平副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的欢迎午宴上也提到尼克松访华的历史一幕。他说,我们会永远缅怀当年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40年前,尼克松总统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访问,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以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和战略会谈,打破了两国多年相互隔绝的坚冰。

  习近平副主席说,40年来,尤其是建交33年来,两国人民友好不断加深,互利合作持续扩大,利益交融更加紧密,持续造福于两国人民,也有力促进了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大国合作需战略互信

  在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欢迎午宴上,习近平副主席发表了题为《共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明天》的演讲。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也曾经历风风雨雨,但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前行中。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是开启中美关系的决策者和参与者之一,他在1971年对中国的“秘密访问”为尼克松总统次年访华铺平了道路。基辛格在欢迎午宴上致辞说,当他和周恩来总理达成尼克松总统访华的公报后,周恩来对他说“这一访问将震惊世界”。当时谁也不会想到,中美建交会对世界带来多么重大的影响。40年来,中美两国尽管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制度,但总能克服之间出现的困难,不断将两国关系推向前进。

  “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不是经贸摩擦的增多,而是关系复杂程度的上升。”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傅立民指出,当前的中美关系“太大太复杂了”,无法轻易地回到历史上“是敌是友”的选择判断上来。中美尽管在两军关系和南中国海等地区问题上存在分歧和困难,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全球治理”。为应对真正的挑战,中美两国“除了合作,没有别的选择”。

  大国的合作需要战略互信为基础,中美之间恰恰缺乏这种战略互信。在习近平副主席访美之前,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李侃如和基辛格以及中美关系研究所所长芮效俭在《华盛顿邮报》上联合撰文指出,仅仅防止中美关系恶化是不够的,战略互信缺失的问题亟需两国高层领导人进行磋商,找到确保各自核心安全利益的原则和方法,“这是习近平副主席访美的意义所在”。

  对如何将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副主席在演讲中提出四点意见:一是持续增进中美相互理解和战略信任;二是切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三是努力深化中美合作互利共赢的格局;四是不断加强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协调合作。(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邹强)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