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存款准备金率今年首次下调 中经博主热议:是否迎来股市、楼市的春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1 15:1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央行宣布,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据悉,此次准备金率的下调将释放4000亿资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各大银行信贷资金紧张问题。中经博主对此展开了热议,专家众说纷纭,一些人认为,此次释放资金部分股市、中小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将从中获益,这些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资金融通空间来缓解目前市场不景气带来的资金链紧张状况。一些人则持相反态度。

  

  股指或由此走向上行通道

  

  董少鹏:对股市来说,是实质利好

  至于准备金率是不是进入下调通道,笔者认为,可能性很大。因为存准的基数、范围已经调得很高,下调余地已经预留出来。今年上半年再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必然的。货币政策及时呼应实体经济的要求,对于股市来说,也是实质利好。【全文】

  宏皓:股市中长线有望向好

  存准有望进入到下调周期,这将大大的激发行情的转折点。加之管理层加大了股市改革的力度,而高层也对我国经济不会硬着陆表态,市场中长线有望向好,牛市起点就将从2132点开始。目前我国进入到降准周期也有望催生一轮股市中线行情,市场人气较去年明显增强;下调准备金并不是就此结束,利好也并没有完全对现,中期会推动股市向好。【全文】

  不影响楼市调控主基调

  谢国忠:央行降准不会改变房地产泡沫破灭趋势

  货币政策的微调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构成利好,他预计,虽然这种论调在今年以来的几次降准都将被视为挽救房地产而炒作一把,但中国房价这个“大泡沫”才刚刚开始破灭,政策小幅微调不会影响大局,房价下降的趋势不可能再像2009年一样被扭转。

  叶檀:不会对证券、房地产市场产生显著影响

  上调或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会对证券、房地产市场产生显著影响,从此前的经验看,市场会根据此前的通道运作,存准率的短期变化对市场影响不大,并且此次下调存准率增加的4000亿元资金实体经济都不够分配。但目前的证券市场将因此打上心理强心针,因为目前正处于多空双方来回博弈的胶着期,央行下调存准率给投资者巨大的心理安慰。【全文】

  4000亿资金流的去向可能

  杨国英:仍将以大中型企业受益为主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对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为“稳增长”增加一定的扩张动能。但是,我们同样必须承认,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仅限于“宏观总量”,而起不到“微观质量”的作用——亦即是说,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所形成相对扩张的信贷规模,这部分由此相对增加的信贷供应量,因缺乏货币价格层面的信号,导致银行和企业均难以基于财务成本进行评估。从而信贷规模相对增加的结果,仍将以大中型企业受益为主,而很难流到亟需资金的小微企业。【全文】

  周俊生:资金很难流向中小微企业

  从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由于中小企业最先感受到前一时期货币政策从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央行是很希望这些流动性能够更多地流向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的,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因此商业银行对向其放贷一直表现得很谨慎,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它们的这种态度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货币政策对此缺乏预警,那么,在商业银行能够掌控更多的信贷货币后,这些资金完全可能流向与政策导向不一致的方向,导致物价再度失控,推动CPI出现反弹。【全文】

  (以上观点仅供网友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

  更多内容请点击:网友热议栏目

  (责任编辑:马丹)

  

  降准的时机把握和三大潜台词

  作者:董少鹏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2月24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那么,降准的通道是否就此打开?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在今年的运作空间有多大?降准动作隐含着哪些潜台词?

  近十几年来,伴随外汇占款规模的上升,存款准备金率总体是收紧的趋势,即降少升多。从2008年到现在,只有在2008年9月至12月,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冲击,4次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2009年存准率没有动作。到了2010年,总共6次上调。2011年上调6次,但在9月5日把保证金存款也纳入存准率覆盖范围。据测算,扩大调准基数相当于3次上调,就是说相当于2011年上调9次,幅度可谓非常大,最高达到21.5%。笔者分析,此次降准动作,应当包括三个潜台词:

  一是补充实体经济流动性。在去年五六月份,央行多次提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没有上限”,当时有专家指出不可能没有上限。回过头来看,存款准备金很像是一个“池子”,随时可以用来吸收或者释放流动性,其中很重要的一块是由外汇占款形成的流动性。

  2012年经济工作要实现“稳中求进”,基本要求是“稳增长”和“稳物价”。为了实现稳增长,就要保证资金供应,保证货币投放合理充裕;对微小企业、民营经济而言,更是如此。

  二是促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市场平衡发展。

  虽然就股票市场来说,并没有哪个层面明确地说,其中的流动性要不要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二级市场的流动性非常令人担忧。从一级市场融资来说,虽然股票融资量很大,近两年是六七千亿,但与间接融资的8万亿规模相比,份额仍然很低。要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客观上需要制造一个更加宽松的货币环境,从而带动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

  三是兼顾外汇占款规模可能的变化,未雨绸缪。

  我国政府已明确表示要加大参与解决欧债问题的力度。习近平副主席在欧洲访问时,表示“中国不赞成唱空或者做空欧洲”,“ 中国还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支持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解决欧债问题所作的努力”。客观来说,救助欧洲就需要动用外汇储备,那么,必然会促使外汇占款下降。尽管减少外汇占款所形成的人民币流动性是良性的,但未雨绸缪,避免短期的结构性失衡,也需要适度地补充流动性。

  做出此次降准安排,决策者应该已综合考虑了各种情况。但笔者认为,本着稳定公众预期的初衷,货币政策执行上仍需加强预调微调,及时回应实体经济遇到的难题,避免“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情况。货币流动性过大就收,流动性不足就放,这个基本逻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结构性矛盾有时解决得并不够好。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都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那么,此次调准也要落实有扶有控的理念,要把释放出的贷款份额向重点急需的领域疏导,努力解决好结构性问题。

  至于准备金率是不是进入下调通道,笔者认为,可能性很大。因为存准的基数、范围已经调得很高,下调余地已经预留出来。今年上半年再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必然的。货币政策及时呼应实体经济的要求,对于股市来说,也是实质利好。

  董少鹏博客:http://blog.ce.cn/html/08/332708.html

  更多内容请点击:网友热议栏目

  (责任编辑:马丹)

  

  降存准市场能否“久旱逢甘霖”?

  

  作者:宏皓

  本次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至20.5%。2012年的首次下调并不意外,此次央行释放流动性的直接原因可能仍是外汇占款的下降,货币政策的调整对证券市场以﹑房地产市场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那些方面呢?

  1.实体经济"钱紧"存准下了"及时雨"

  央行存款准备金下调为面临资金饥渴的实体经济下了"及时雨"。近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381亿元,同比少增2882亿元,创2008年以来1月同期的新低。实体经济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本次准备金下调为市场输送流动性约4000亿元,这将有效缓解近期市场资金面紧张状况,对实体经济发展有利。

  2.存准率中期内或进一步下调

  本次准备金率下调主要因为当前流动性趋紧,货币市场利率偏高,存款大幅减少,影响银行放贷。此外,外汇占款增长可能较为有限。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不多。存准率下调有利于缓解银行流动性压力,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存准率中期内仍有进一步下调可能,将进入下降周期。

  3.股市中长线有望向好

  这次下调存准率,主要是解决我国当前这种流动性严重紧张的问题,将有利于股市的上涨,短期内存准率下调在心理上也会有积极影响,如果存准率进入下降通道,中期看有利于股市走强。预计今年存准率将下调2—4次。如果2月份外汇占款增长继续放缓、新增贷款难以回升,那么3月份仍可能下调存准率。在存准进入到下降周期后,股指有望进入到慢牛行情中来,我们可以从2007-2008年股指见顶6124点的那波行情之所以见到拐点下跌是因为那时上调存准成为常态最终将股指拉回熊市,而在经历长达一年多的调整后目前存准开始有望进入到下调周期,这将大大的激发行情的转折点。加之管理层加大了股市改革的力度,而高层也对我国经济不会硬着陆表态,市场中长线有望向好,牛市起点就将从2132点开始。目前我国进入到降准周期也有望催生一轮股市中线行情,市场人气较去年明显增强;下调准备金并不是就此结束,利好也并没有完全对现,中期会推动股市向好。

  4.对楼市影响有限不会改变楼市下跌的趋势

  这一消息的发布也令地产商们感到振奋,存款准备金率的继续下调使银行手里的可用资金增多,一直呈收紧态势的房贷很可能借此次“东风”得以释放。但由于今年严格调控房地产的方向不变,因而涉房信贷整体不可能太宽松,开发商还是应该抓紧时间,降价促销出货。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还是针对整个经济形势,增加流动性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房地产行业贷款仍然会比较紧张,所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影响有限,开发商还是应该积极出货;货币政策调整不会改变楼市下跌的趋势,房价巨大的泡沫让住建部正在研究如何推出房产税收,房产税一出台房价必然大跌,中国有四分之一的空置房要交税,为了少交税只有抛售这四分之一的空置房,只有这四分之一的空置房在房产税的压力下才会卖出,当这四分之一的空置房开始大量卖出时,房地产泡沫就自然破灭,房价才能回到正常合理的价格,物价也会跟着降下来,经济发展就会更稳健更持续。

  5.放松房控就会害了经济发展和百姓利益

  下调存准率,确实可以给市场以信心,例如股市就可以因此大涨,但是楼市已经不同。由于限购限贷,炒房者已经无法出手,这是当前楼市和股市的最大不同。在投机炒作之下,房价发展已经“走形”。如今执行的限购不是压制房价,而只是将其打回“消费品”的原形而已。如果设定一个取消限购的时间表,那至少应该是房价回归合理之时,而眼下,还远未到。

  当前,楼市调控已进入关键时期,尤其要提倡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放松调控,房价将反弹,调控成果将毁于一旦。假如不调控,房价是否就真的能永远涨下去而不破裂呢?统计显示,近二十年来,国际上金融危机的爆发,无不与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的信贷风险有关,那么,我们是否会因特殊国情而摆脱这样的规律?既然楼市有泡沫,那无非就是早破与晚破的问题,既然房价畸高,最终无非是急跌与缓跌的区别,经济规律面前,人难胜天。调控的松紧变化,无非是加速或拖延这一过程。高房价,救得了一时,救不了长久;救了高房价,就会害了经济发展和百姓利益。调控参与各方宜放眼长远,抛却眼前利益及官员任期的干扰,为中国经济长远健康计,让房价泡沫早日平缓破裂,以减少对社会的冲击,而不要把拖延风险当作击鼓传花的游戏。

  总之,这一次降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来说是中期利好,对楼市不会影响楼市的下跌趋势,对实体经济有促进作用;降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将会改变的转折点,2012年还会继续下降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经济软着陆和股市中期向好.从财富管理的角度投资者2012年应该减持房地产,增加股票投资,以回避房价下跌的风险,把握股票上涨的机遇。

  宏皓博客:http://blog.ce.cn/html/36/501836.html

  更多内容请点击:网友热议栏目

  (责任编辑:马丹)

  

  存准率是平稳经济的“货币鸡汤”

  作者:叶檀

  2月18日,中国央行公布,将自24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三个月来存准率第二次下调,下调的频率低于市场预期,且不动用利率手段,说明数量调控依然是货币政策的首选。

  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实体经济有下行趋势,全国房地产价格环比全面下降,钢铁、机械、汽车等重要行业基本处于紧缩过程,下调准备是为了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二是去年以来的货币紧缩并未有改善,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381亿元,远低于预期中的万亿元大关,外汇占款连续三个月下降使央行有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

  央票与存准率是央行通过调控货币数量、间接调控数量的主要手段。中国没有债券市场控制市场利率市场,在利率市场化传导机制建立之前,央票与存准率是目前央行最直接、最有效的调控手段。如果利率银行间利率大幅飙升,央行将通过减少央票发行或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向市场释放更多的资金;相反,当银行间拆借利率急剧下降时,可以肯定央票的发行将会增加。

  下调存准率毫无疑问是货币宽松的表现。由于基础货币发行与存准率密切相关,因此,此次下调50个基点不仅可以即时缓解银行资金压力,缓解银行资金压力,更可以在未来释放出更多的基础货币。

  此次央行下调存准率,并不说明货币政策进入全面宽松通道,希望央行大幅放松货币的人,注定会失望。存款准备金率最大的特点是灵活,看央行是紧缩还是放松货币,要看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后市场的利率反映,以及央票的发行利率是高还是低。此次央行下调存准率的背景,是银行之间的资金拆放利率大幅上升,央行停止央票发行,可以想见,如果银行间拆借利率恢复正常,央行货币政策仍然以稳健为主。

  存准率可上可下,是灵活的工具,由于在上一个周期央行大幅上调存准率,为本轮周期提供了巨大的下调空间。此次下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仍然高达20.5%,如果到13.5%左右的中位数,还有7个百分点的下调空间,即14次50个基点的下调。这是不可能出现的现象,除非全球再次发生经济崩溃,因为目前通胀压力较大。

  央行不会轻易动用利率工具,利率上下两难:提高利率将吸引热钱抑制经济,目前嗷嗷待哺的借贷者如央企、地方投融资公司日子会更加难过;降低利率不会增加更多资金,反而会为通胀火上加油。

  上调或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会对证券、房地产市场产生显著影响,从此前的经验看,市场会根据此前的通道运作,存准率的短期变化对市场影响不大,并且此次下调存准率增加的4000亿元资金实体经济都不够分配。但目前的证券市场将因此打上心理强心针,因为目前正处于多空双方来回博弈的胶着期,央行下调存准率给投资者巨大的心理安慰。不必真金白银付出,多头会接过令旗,将货币鸡汤当作大利好,可惜,这样的心理暗示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只是,没想到这么短。

  叶檀博客:http://blog.ce.cn/html/51/110651.html

  更多内容请点击:网友热议栏目

  (责任编辑:马丹)

  

  货币政策不必过于依赖“调数量”

  作者:杨国英

  2月18日,央行决定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此次下调将释放流动性约4000亿元,结合去年12月5日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连续两次下调,已经成为2012年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标志之一,亦已构成我国宏观目标从2011年“控通胀”转向2012年“稳增长”的主要货币工具之一。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对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为“稳增长”增加一定的扩张动能。但是,我们同样必须承认,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仅限于“宏观总量”,而起不到“微观质量”的作用——亦即是说,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所形成相对扩张的信贷规模,这部分由此相对增加的信贷供应量,因缺乏货币价格层面的信号,导致银行和企业均难以基于财务成本进行评估。从而信贷规模相对增加的结果,仍将以大中型企业受益为主,而很难流到亟需资金的小微企业。

  货币政策对“调数量”的痴迷,是1998年央行取消带有计划经济特征的贷款规模控制后,执行以间接调控为主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当然,货币政策的数量工具,除存款准备金率外,还包括央行正回购、逆回购和再贷款等公开市场操作。

  近15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对“调数量”的过于痴迷,对“调价格”的过于忽视,我们可以通过粗略统计得出:自1998年货币政策转向以间接调控为主后,央行针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高达40次,公开市场操作更是高达近千次。而同期央行对价格工具使用的频率和力度,则明显要少很多,以作为货币价格调整主要工具之一的利率为例,1998年至今调整仅为20次。

  当然,在我国经济纵深度不够、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仍在缓慢推进时,不宜对货币价格工具的汇率调整过于苛责。但是,抛开汇率调整不论,就货币价格的利率工具使用而言,其实施的频率及力度则显然相对过低。仅以2010年底我国宏观政策转向“控通胀”以来,我国存款准备率调整高达11次(9次上调、2次上调)、公开市场操作逾百次,在数量型货币工具频繁使用时,同期我国的利率调整仅有5次(加息占主导)。

  如果说,在2005年我国银行业刚刚通过合规改制,因存在国家财政此前高达4万亿元的注资和冲销成本,需要通过较高的利差垄断获取收益,尚不宜急于放开利率管制。但是,在2006年我国大型银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陆续上市后,其所赚取的利润累积已足以覆盖此前财政注资及冲销成本时,此时货币政策仍然过于痴迷于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数量工具,而过于忽视利率等货币价格工具,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此外,在1998年我国货币政策转向以间接调控为主时,因彼时我国金融市场的规模相对有限、且货币价格的传导机制尚不健全,相对忽视利率等货币价格工具的作用,而偏向于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数量工具,应该说尚具有因地制宜的相对合理性。但是,在我国金融市场急速扩张、且货币价格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渐明显的近几年,仍然过于忽视利率等货币价格工具的作用,则不仅会弱化我国银行业的真实经营能力,更会弱化我国实体经济对货币成本核算的敏感度,至于总量逾千万的小微企业,则更会持续陷入“货币宽松信贷难;货币紧缩信贷更难”的窘境。

  如果说,央行1998年对贷款规模控制的取消,从之前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转向以间接调控为主,是与其时经济现状的需求相匹配的进步。那么,在1998年之后,尤其是我国金融市场急速扩张、且实体经济急需货币价格要素进行倒逼转型的近几年,仍然持续痴迷于“调数量”而忽视“调价格”,则显然是严重滞后于当下经济现状需求的退步。

  杨国英博客:http://blog.ce.cn/html/42/503642.html

  更多内容请点击:网友热议栏目

  (责任编辑:马丹)

  

  降准后释放的4000亿流向何处?

  作者:周俊生

  市场期待已久的今年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动作,终于来临。2月18日晚间,央行发布公告称,从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据测算,随着这一次降准在几天后的执行,将有4000亿元流动性释放出来,进入市场。

  利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杠杆来调节市场流动性,是央行在近几年频繁使用的手段,它已经成为中央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温家宝总理在近期召开的多次座谈会上表示,宏观调控政策的预调、微调从一季度就要开始。央行的这一动作正是根据去年底、今年初宏观经济状况发生的变化作出的一次预调、微调。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份经济数据表明,虽然CPI指数同比增速为4.5%,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但PPI指数同比上涨0.7%,环比指数出现了0.1%的下降,工业生产原材料价格出现了下降。与此同时,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99.97亿美元,同比下降0.3%,这已是连续第三个月出现负增长。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726亿美元,同比下降7.8%,进口与出口双双出现了下降。各方面的数据都集中指向于一个必须直面的事实:去年以来执行的货币紧缩政策正使市场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运转,它实际上也使CPI保持平衡的意义打了折扣。因此,央行的此次降准是针对目前经济运行出现的新变化作出的一次及时的调整。

  那么,在此次降准后,释放出来的4000亿元资金是否能够对改变目前经济运行中的这些问题起到作用呢?回答这个问题,关键要看这些释放出来的资金能够流向什么地方。我们不能忘记的是,2008年底为了抗击全球金融危机的袭扰,我国出台了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各大商业银行积极放贷。但是,宽松的流动性却未能流向最需要的实体经济,尤其是最需要资金支持的民营中小企业,而是大量地流向了政府投资项目和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等领域,导致虚拟经济中的泡沫泛滥,其后遗症直到今天都没有能完全消除。银行释放的流动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这是资金的逐利性质所决定的。一般地说,资金总是往最能出效益、最能向“以钱生钱”的方向流动,但是实践已经证明,这样的流动不仅无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运行,反而由于由虚拟经济催生的泡沫经济过度泛滥,导致宏观经济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当现在需要货币政策适当放松的时候,所释放出来的资金流向何处是一个必须审慎对待的问题。

  从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由于中小企业最先感受到前一时期货币政策从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央行是很希望这些流动性能够更多地流向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的,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因此商业银行对向其放贷一直表现得很谨慎,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它们的这种态度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货币政策对此缺乏预警,那么,在商业银行能够掌控更多的信贷货币后,这些资金完全可能流向与政策导向不一致的方向,导致物价再度失控,推动CPI出现反弹。另外,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此次降准之前,股票市场上不少人士一直在鼓吹降准,这给投资者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降准就是为了推动股市行情上升,这与目前股市管理部门的需求也高度契合。央行降准当然不是为了股市,甚至根本不可能有这方面的考虑,然而当这种市场思维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的时候,它对货币政策的干扰也是不可忽视的。

  央行可以通过降准向市场投入流动性,却不可能具体地指令商业银行的每一笔信贷投向什么地方。目前,中国经济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经济滑坡与物价上涨的双重压力,前者需要货币政策放松,但后者却需要货币政策继续从紧。几年来,央行频繁地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个货币政策工具,但对在这一政策调整下可能出现的各种局面却缺乏成熟的应对手段。因此,对于此次的降准究竟能够对宏观经济走向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还需要央行更好地进行监控,真正保证4000亿元释放出来的流动性物尽所用。

  周俊生博客:http://blog.ce.cn/html/60/124560.html

  更多内容请点击:网友热议栏目

  (责任编辑:马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