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增长不能脱离实体经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2 04:21 来源: 经济日报合理的存贷款利差不是仅靠推进利率市场化就能解决的,还应当合理放宽银行业准入门槛
银行业的利润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否则一定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受访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记者:有观点认为,银行的利润某种程度上构成实体经济的成本,因此银行业的高利润压榨了实体经济空间。您如何看?
郭田勇:金融业是第三产业,商业银行处于整个经济链条的中间环节,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对于目前出现的实体经济发展与银行高利润之间不够协调的问题,需要客观看待。
首先,实体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并非是银行利润高增长造成的,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等。其次,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来说,在整体经济环境出现波动的时候,银行业应当适度让利给小微企业、普通客户。如果大量的小微企业发展后劲越来越弱,也会导致银行的利润不可持续。因此,商业银行可以考虑通过调整贷款利率的方式,哪怕是降低上浮幅度等让利给中小企业。同时,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不能再追加一些不合理的附加条件,不要再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
记者: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否有利于缩小目前存贷款利差过大的问题?
郭田勇:形成合理的存贷款利差不是仅仅推进利率市场化就能解决的,还应当合理放宽银行业准入门槛。利率市场化与放宽市场准入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准入门槛不降低,仅仅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可能会形成现有金融机构联合性的、相对垄断的状态,其结果可能是贷款利率不降反升;如果只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不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可能会大量吸引社会资本办银行,金融业就会形成一个大量吸食资金的“黑洞”,不利于资金在各领域各行业的配置。
总的看,银行业应该成为一个竞争性行业。在这个市场内,保持合理的利差是肯定的,没有利差,资金也不会进入银行业,但是利差应该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合理结果。
记者:除了利差收入,商业银行合理的利润来源应该来自哪些方面?
郭田勇:现代商业银行根本上说还是要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提高资源集中度和使用效率。要通过高效率的资金配置、高水平的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特别是在当前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国银行业要提升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创新经营模式,开拓中间业务领域,审慎完善风险管理,推行综合化经营模式,更好地体现银行业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银行业一定要树立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意识,银行业的利润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否则一定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