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洲订单下降两成眼镜商转战内地市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3 01:2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欧债危机促国际知名眼镜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市场,国内眼镜厂商内销压力陡增

  钟毅

  [ 一般来说,年初是眼镜厂商接单的旺季,尤其是春节前后,可今年却“寒气逼人” “主要是欧洲不景气所致,我们在欧洲的订单下滑了40%~50%左右。”一眼镜企业的销售代表表示 ]

  春节已经过去一个月,因为没有订单,内地许多眼镜出口商至今尚未开工。

  在昨日的上海国际眼镜展上,多家企业感叹市场冷淡,出口市场尤为严重。

  国内眼镜行业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施耐特(300061.SZ)一位销售经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公司是做出口起家,欧美是公司的主要市场,而刚过去的2011年,海外销售并不理想,公司目前已经加强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一家眼镜商透露:“年前已经有几家倒闭了,现在订单还没见好转,估计很多企业快撑不下去。”眼镜厂商的担忧并非无道理。一般来说,年初是眼镜厂商接单的旺季,尤其是春节前后,可今年却“寒气逼人”。广东眼镜商会办公室主任李可此前曾表示,整个眼镜行业状况并不理想,在2011年8月份之后就已经表现出来。这期间海外的订单与往年相比大概下降20%。

  “主要是欧洲不景气所致,我们在欧洲的订单下滑了40%~50%左右。”上述眼镜企业的销售代表表示。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1年1~10月,我国眼镜产品出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12.11%,而在2010年我国出口增幅约40%,增幅下降严重。其中,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法国首次被挤出温州十大眼镜出口市场之列。

  生产成本的增加,令眼镜企业的压力陡然上升。温州英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元康介绍:“去年温州厂房租金几乎翻了一倍,工人工资也上涨了35%~40%。”

  新华比真光学有限公司贸易部系长介绍,去年下半年开始,欧美市场出口量下滑严重,销量下滑超过四成,利润方面,尚无统计数据,不过虽然公司出口价格没有调整,但是成本却上升了两成以上,利润下滑很大,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许多眼镜厂商身上。

  去年年底,香港中华眼镜厂商会对149家在内地有业务的香港眼镜厂商调查发现,原材料上升、内地工资上涨和出口疲软成为香港眼镜厂商面临的最大挑战,62.4%的受访企业表示营业额下降,57%表示业务将转坏。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一家外贸眼镜厂商销售人员陈小姐算了笔账,以使用伊朗里亚尔的客户为例,伊朗兑美元汇率下降,客户需用更多伊朗货币换取等值美元,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攀高,客户在用美元换成人民币购买时,又将损失一截,在双重货币转换压力下,令许多客户一再压价、压货。

  在国外市场萎靡的情况下,国内市场成为众多眼镜厂商的救命稻草,出口转内销现象越来越多,包括一些欧美企业也纷纷进驻中国内地市场。罗敦司德CEO Oliver Kastalio告诉记者,进入中国时间很短,但中国销售额已经占据全球销售额的15%,年增产超过两位数,而欧洲市场年增长率仅为5%左右,公司其中一个品牌三年时间内在中国内地发展到了700多家销售点。

  海关总署的数据印证了国内市场的“兴旺”,2011年1~10月,我国眼镜产品(不含设备仪器)进口4.2亿美元,同比增长32%,远高于进口额增长。其中,来料加工、出口转内销为9311万美元,同比增长12.38%。行业协会调研显示,2008年中国眼镜零售业销售额达到500亿元人民币,以后每年将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可达1500亿~2000亿元人民币规模。

  不过,一直以来国内眼镜制造行业集中度低,生产厂商众多,而国际知名眼镜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市场,不断进行兼并收购。国内眼镜厂商在内销市场依旧顶着很大压力,前途难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