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海富通年后频换基金经理 或为外方股东施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3 07:0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海富通年后频换基金经理或为外方股东施压

  

海富通年后频换基金经理或为外方股东施压

  每经记者 李娜

  春节以后,海富通基金大幅度调动投研人士,旗下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变动,明星专户经理也于近日“空降”到公募团队。有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看似平常的人事调动,背后或隐含着更多意义。

  在现有基金公司的成长史中,遵循先发展非公募业务,再公私共同发展的海富通基金,思路有些另类。由于错过了2007年牛市中基金行业超常规发展的黄金时期,海富通基金公募资产规模至今位于中游行列,业绩也一直不温不火。

  稳定的投研团队、历练多年的资深基金经理,都令圈内人士艳羡,也一直是海富通时常挂在嘴边的资本。然而同行们也觉得奇怪:如此好的团队,为何海富通基金的业绩不能成为业内的翘楚?

  不仅如此,海富通旗下基金投资风格多雷同,在定期报告中,海富通旗下基金经理对市场的研判也均相同。面对近乎封闭性的投资团队,但某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基金公司投研团队需要稳定,也同样需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近一年业绩多跑输基准

  1月底,海富通基金发布了人事调整公告,对公司旗下6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实施全面调整。

  据此前有关媒体报道,此次调整,是海富通推行总监负责制的结果。其中,刘璎负责被动产品,邵佳民负责固定收益产品,杨铭负责QDII产品,投资总监陈洪则负责各个业务板块的牵头。

  而一位接近海富通的基金人士表示,这在表面上看,是公司随着基金产品扩张,而不得不做出的合理人士调整。但同时,也是2008年公司外方股东变更以来,首次做出如此大规模的调整。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法国巴黎银行收购海富通原外方股东富通集团。随后,海富通的外方股东也变更为法国巴黎银行旗下的法国巴黎投资管理BE控股公司。

  海富通基金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现在为每年考核。在对基金经理的考核机制中,外方股东不看排名,而是更看重业绩比较基准。

  据海通证券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11年,海富通旗下主动偏股型基金中,只有海富通精选贰号略胜业绩比较基准,其余全部跑输,其中海富通强化回报的超额收益率为-25%以下。

  “从更深层面来看,这也是海富通基金不得不做出调整的原因。背后也反映出了管理层自身的压力。”上述基金人士进一步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本周二就此问题采访海富通基金,不过截至昨日发稿时仍未收到答复。

  投研团队仍处“封闭期”

  提起海富通投研团队,很多业内人士首先想到的是稳定。在基金经理离职变动率居高不下的今天,这样的投研团队自然令众多基金公司羡慕。

  稳定固然不错,但如果基金公司投研团队稳定到几乎封闭的状态,则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反面。

  公开资料显示,海富通基金公司现有的公募基金经理团队,以投资总监陈洪为首,公募股票组合管理部总监蒋征,从业多年的陈绍胜、邵佳民等10人组成。从他们在海富通基金供职时间来看,绝大多数都在5年以上,最长的基金经理已是超过8年。

  “海富通基金经理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而且压力相比小得多,待遇也不低,我们都很羡慕。”沪上一位基金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事实上,在崇尚“幸福投资”的海富通,工作环境的相对轻松、压力相对较小已是基金圈内和券商人士众所周知的。深圳某券商基金研究人士对记者笑到:“这样的环境,又有谁会想走呢?”

  仔细翻阅上述十位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投资者不难发现,海富通基金并不喜欢从同行那边挖掘熟手直接上岗,更喜欢从内部培养。

  自2007年以来的五年中,海富通的基金经理团队中鲜有“舶来品”。除了2010年从华安基金挖来刘璎负责指数类基金投资工作外,几乎没有从外面引进过基金经理。2009年担任海富通中小盘的基金经理程岽来自公司内部调整,本月刚刚加入的基金经理团队的新面孔陈静,同样是从专户业务部门转岗。

  众所周知,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是公募基金培养新人的路径。近几年来,其他公募基金大量增聘基金经理,采取以老带新的培养模式,但海富通基金公司的做法却有别于其他基金公司。《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海富通很少有新人从基金经理助理升迁而来,更多的是从非公募部门转换而来。

  沪上对海富通基金比较了解的圈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海富通基金形成了自己文化,对从外面直接找人是有所顾虑的。付出高昂的成本倒不是最重要的。基金经理的性格是否容易沟通,能否融入公司的投研团队,公司能否更好管理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某中等规模的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告诉记者,基金公司投研团队需要稳定,也同样需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观点雷同 产品缺乏个性

  在非公募业务先行一步后,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让一直重视机构客户的海富通,意识到了零售市场的巨大空间,开始了现有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共同发展思路。

  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曾私下和记者探讨,海富通的团队很稳定,员工资历也比较深,“但为什么我觉得,他们的业绩和团队不匹配?”有券商人士认为这和公司文化有关,有基金公司人士则认为和公司的投研决策制度以及基金经理操作的自由度有关。

  目前海富通基金公司旗下共有18只公募产品(ETF与联接基金合计为一只),由9位基金经理掌管。其中,邵佳民是“一拖五”,成为公募基金中最“累”的基金经理之一。

  单一的内部培养机制,使得海富通旗下产品,尤其是主动性股票型产品投资风格十分接近。来自易天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国电南瑞、建发股份、万科A、中国重工、广深铁路等五只股票,共同出现在富通强化回报、海富通收益增长、海富通优势、海富通精选以及海富通精选二号5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的名单中。

  基金经理步调的统一,也体现在基金发布季度报告时,投资者不难发现,不同基金经理在工作报告中对市场的判断都是一致的。

  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都会不约而同提起高换手率。“海富通旗下的基金换手率都很高,应该排在前列。不过业绩似乎并不突出。”一位其他公司的基金经理如此表示。

  “海富通的产品个性不足,投资风格都很接近,当然个别受契约制约的除外,比如海富通中小盘。”上述基金经理进一步表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海富通中小盘基金经理程岽是公司非公募部门投资经理出身,身上或多或少都带有绝对收益的影子。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