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图解油价只升不降 油价调整被指玩数字游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3 17:20 来源: 国际在线
“中国油价只升不降的秘密”这条图文兼备的微博(http://weibo.com)在2月8日国内成品油价调整后迅速“走红”,转发迅速过万,纷纷被网友们评价为“发改委和石化双雄用小学数学知识就忽悠全国人民”。
成品油价格是否纯属玩“数字游戏”?羊城晚报记者跟所有好奇的车主一样一一细读了这条微博———
“百分比幅度”确是硬伤
根据这条微博的描述,博主假设“以国际油价为80元,国内油价为6元为例”,“当国际油价从80元涨到83.2元,涨幅达到4%,油价从6元升到6.3元;当油价从83.2元跌回80元,跌幅不到4%,油价不变;当油价又从80元涨到83.2元,涨幅达到4%,油价从6.3元升到6.6元;当油价又从83.2元跌回80元,跌幅不到4%,油价不变……”
如此涨跌9次之后,博主终于得到最后一个结果“当油价又从80元涨到83.2元,涨幅达到4%,油价从7.2元升到了7.5元。”此微博一出,转载率过万条,各种“坑爹”骂娘的评论络绎而至。
“油价的调整方案中确实含有了一定的数学概念,但是这条微博也错得离谱。”资深成品油专家、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分析指出:“根据目前的成品油价格调整方式,‘国际市场原油’变化超过4%的时候,可以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其中这个4%就是一个百分比概念———当国际油价从每桶80美元涨到83.2美元的时候,涨了3.2美元便已经达到+4%的升价要求;但从83.2美元跌回80美元的时候,变化幅度仅为-3.8%,必须要降3.328美元至每桶79.872美元才达到降价的要求。换言之,‘4%的变化幅度’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涨价的幅度比降价的幅度小。”
但是,姚达明继续指出,微博的错误在于每次累加,都是以国家油价下降后为起点,“在实际定价方案中并不是如此,而是以最后一次涨价为‘期末基准点’。简单一点说,就是要达到第二次涨价,就必须在第一次的83.2元为起点来涨,涨到86.528元的时候才进行第二次调整。所以,微博的推算也是错得离谱。”
“透明”和“不透明”仍在博弈
根据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5月8日发布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条例,目前的调价关键因素有三个:“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MA22)”以及“变化超过4%”。
“除了上面提到的4%是‘数学概念’之外,MA22的争议也很大。”姚达明解释道,由于是连续22个工作日,那么当中有可能国际油价已经产生了大幅的波动,国内油价依然没有跟上。在近几次调整成品油价格的时候,国家发改委物价司负责人均提及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方式存在问题,2月时更明确表示,已“在此基础(现行的定价方式)上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成品油价格改革完善方案,主要是围绕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以及调整挂靠油种等方面内容,进一步完善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各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后,拟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记者了解到,其中22天的周期变成10天(即MA22变成MA10)传闻甚广,并“几成定数”,姚达明指出:“这个调整对于成品油交易行业而言是一件好事,将会导致整体交投更活跃。”。与之同时,近期也有消息指“4%的幅度”将会缩小为“2%”,这一来便应了发改委的“缩短周期、加快调价频率”的说法。
“现在定价的方式中最不透明的便是所谓的‘国际市场原油’到底在参看哪个市场,或者哪几个市场。”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这也是业内之争,有人说全透明最好,让大家清清楚楚知道涨跌的原因;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全透明不利于中国市场的自我保护。中国是一个原油进口大国,而国际油价容易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一旦国际市场上发生风吹草动,中国的车主就不得不来买单。” (李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