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十问中国金融未来】中国金融 路在何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4 07:1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十问中国金融未来】中国金融路在何方

  夏斌 陈道富 李南 著 东方出版社 出版

  经营方式粗放,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问题多多,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面对时下金融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保护期渐渐离去下的激烈国际竞争,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金融业将何去何从?实在是一个值得所有关心中国金融未来发展的人特别关注的问题。夏斌、陈道富等撰写的《十问中国金融未来》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某种思考、某种启示甚至一个全新认识。

  这是一本仅10余万字的小册子。但在书中,作者却向读者展示出了一幅活生生的中国金融全景图。金融中心、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正利率、世界货币体系、个人投资,从一些地方的典型金融行为到全国金融所面临的大课题,从宏观调控到个人理财,从国内到国际,涉及当前和今后我们正在遇到、所关心和需要关注的10个重要话题。每个话题,都有事例,有分析,有全球视野。更重要的是,作者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引导我们思考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尝试求解的过程,更是针对当前中国金融现状前瞻未来金融发展路径的过程。

  书中问到,今天的中国,到底需要多少金融中心?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现在,我国有2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金融中心,有国际性的,也有区域性的。很多人管这叫金融版图的“圈地运动”。从动机上说,这算是个好事情,起码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金融对经济的重要性。但好动机并不一定符合实际。作者认为,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金融改革,是在整个中国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当时的金融市场,法规残缺不全,市场还未统一,大家都不太清楚怎么改。因此,在当时的深圳,出现了诸多的“中国第一”:第一家证券公司、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第一家外汇交易中心等。但现在的金融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规体系在逐步形成,统一的金融市场也已初步形成。在这样的环境下,建设金融中心需考虑的因素会更多一些,难度也会更大一些。

  书中又问,巨额外汇储备为何让央行“头疼”?为什么老百姓的存款越多越好,而一国的外汇储备太多了却不一定是好事?为此,书中花了大量笔墨来专门解释究竟什么是外汇储备。比如一个企业通过出口挣了美金,央行就按照当时的汇率,给这个企业等值的人民币。这时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人民币的负债,同时有等值美金的外汇资产。也就是说央行的外汇资产其实是通过负债得来的,借的是老百姓的钱。如果大量外汇放着不动,就是国民福利的一种损失,是不合理也是难以持续的。更何况,外汇储备还可能会给国内带来通胀压力。

  书中再问,我国老百姓什么时候才能享受到正利率?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很关心。一方面是存款利率跑不过CPI,财富缩水;另一方面银行以及能从银行以低利率贷到款的机构,过得很舒服。作者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财富转移,必须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尤其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来解决。“利率市场化”,其实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在不停地追求,也取得了很大进步。目前,债券利率可以上浮,贷款利率也可以上浮,可以说货币市场利率现在全是市场化的。而主要的问题,或者说利率市场化中间最难突破的,就是存款利率没有市场化。存贷款利率是中国金融体系中利率的主体,是最核心的东西,份额最大,它的市场化可能会对金融体系最主体的业务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这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把配套制度建立起来之后,才可能更好地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书中还问,金融业“盛宴”为何国资独享?未来世界货币体系重新洗牌,人民币会是主牌吗?金融对外开放的“平衡木”该如何走好?特别是书中问到,国家金融战略下的个人投资选择是什么?应该把钱交给机构投资者管理吗?家庭需要购买黄金保值增值吗?现在还能不能买房子?需要为未来的养老做准备吗?可以说,每个问题都点到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全书带着读者从宏观的视角来分析微观的问题,从微观的问题出发来解释宏观现象,其观点、角度都让人耳目一新。

  眼下,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仍然异常复杂。关心形势的变化,已从决策圈、经济工作者和科研院所,走向了民众,走到了普通群众的饭桌上。如何看待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那些复杂、热闹的金融现象,如何让普通老百姓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常识?从上面所述我们看到,作者在《十问中国金融未来》中给予了深入浅出的回答。对这样的回答,也许有的读者并不完全赞同,也许有的问题还值得商榷,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本书已经带着大家一起来思考,思考中国金融的未来应走向何方,这就是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石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