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们再次爆发揽储大战 理财产品变身同业存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5 08:22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看似“财大气粗”的银行们,现在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

   一方面,连续的紧缩政策抽走银行体系资金;另一方面却是监管标准不断提高。为应对监管层考核标准,缺钱的银行想方设法突破钱荒窘境,同业存款、理财产品应运而生。但问题是,同业存款、频发理财产品能否让银行真正脱离流动性窘境?

   多位专家均持否定看法,原因在于理财产品往往存在着业务期限不匹配或集中到期的现象,会加大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而同业存款则是一种业务层面的激励考核机制与银行整体风险承受度之间失衡的体现。

  资金面紧张

   1月存款出现搬家。根据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月新增贷款7381亿,与此同时,存款却减少8000亿元。一增一减,这让银行本就紧张的存贷比指标雪上加霜。

   此时,商业银行求资若渴。

   同时2月23日上午,财政部进行6个月期的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招标,参与投标的商行交易员称中标利率高达6.80%,较之上次招标中标利率上行80个基点。

   一位城商行资金交易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谈到银行资金面情况时表示,“确实很紧张。尤其是2月17日,市场传言央行以数量招标方式针对部分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开展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5.18%,规模不详。”

   而金融机构调剂资金余缺的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Shibor)也一路攀升。

   Shibor利率自2月17日起突然跳升,直至2月24日,存款准备金正式下调,Shibor利率才全线下调。

   如此一来,对资金如饥似渴的需求,一贯扮演资金融出方角色的国有银行也摇身一变成了借钱方。此时一方面,连续的紧缩政策抽走银行体系资金;另一方面是监管标准不断提高,为应对监管层考核标准,银行想方设法突破钱荒窘境。

  银行绕道揽储

   至此银行揽储大战再次爆发。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种做法是银行理财产品变身同业存款。

   同业存款,一种是银行面向投资者发售单一或者集合信托来募集资金,信托公司再以受托人的名义将信托资金存放于另一家银行,由后者存放银行支付高利息,如此可提高存放银行自身的存款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2年1月中旬,银监会便通过窗口指导叫停了同业存款信托。

   “禁而不止,银监会也并未全面叫停同业存款产品。”上述股份制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禁止通过信托公司通道设计发行,而并没有禁止两家银行合作自主发行。

   所谓两家银行合作就是,一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将资金直接在另一个银行形成同业存款,利率都是金融机构间参照Shibor协议定价。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2012年元旦之前,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大多都投向银行同业存款。1月之后,江苏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等甚至发行了100%投向同业存款的理财产品。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称,该行与股份制银行合作较多,其中有专门的系列产品都是针对同业存款理财产品。去年7月开始操作,至今已有64期,每期规模不一,少则3亿—5亿元,多则10亿元,视存放银行需求而定,期限最多半年。

   除此之外,理财产品的“时间差”成了银行们最重要的一根救命稻草。

   原因就在理财产品都有1个星期左右的募集期,比如某理财产品真正成立的日期是2月3日,但它从1月27日就开始募集,而在这段时期内,银行可以充分利用所募集的资金冲月末、季末的时点,等到3日产品成立时,再将资金投资到标的池中。

   这种方式被银行反复运作。上述股份银行负责人称,银行会与企业客户尤其是大客户提前设定协议,在为客户设计理财产品时,特意设为“月末到期,月初再购买”。

   但这并不能使银行真正脱离流动性窘境。

   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根本的解决方法,还在于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倒逼银行产品创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公开表示,利率市场化已经可以推进,因为银行在理财产品这一块显示了其吸收存款的能力。监管层可以考虑逐步放开对存款利率的限制,可以先允许上浮50%,然后再允许上浮100%,最后完全放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