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不毛之地播种绿色希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7 04:06 来源: 经济日报

  挖下一个树坑,不到半天会被风沙填平;埋下一个鸡蛋,一个下午就被高温焖熟;当漫天的沙尘暴袭来,白昼变成了黑夜……“西沙窝”10年前的这种景象早已经成为历史。位于腾格里、巴丹吉林和毛乌素3大沙漠结合部边缘的“西沙窝”,曾经被当地群众称为“死亡之海”,如今这里被宁夏武警总队的官兵们建设成为了集果蔬种植、生态养殖、综合服务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记者日前来到这里,听武警官兵们讲述了大漠戈壁演绎“塞上绿洲”的故事。

  2001年,宁夏武警总队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决心开发治理“西沙窝”。可有人发出疑问:就连治沙能手也在那里栽过跟头,再去岂不是把钱往沙坑里埋?”为此,总队专门请来专家论证,最终得出结论:“西沙窝”治沙可行性较高。一番话点燃了官兵们的激情,他们在沙窝里搭起简易帐篷,40天不分昼夜地推出550亩地,在外围分4层栽下沙枣树、新疆杨、椿树和紫絮槐树苗,修建了一条长3公里的灌溉主水渠和11条200米长的附属水渠……

  大漠戈壁昼夜温差大,白天酷热难耐,夜间滴水成冰。每天早晨天刚亮,官兵们就人手一个脸盆给树苗浇水,直到半年后1.8万棵树全部成活;白天,推土机手在蒸笼般的驾驶室里一坐就是10多个小时,汗流不止、酷热难耐;晚上,必须在棉被上盖上皮大衣才能过夜,还要常常半夜起来,撒药毒杀夜间才出来啃食苜蓿苗的沙虫……但他们毫不畏惧,饿了就着凉开水和沙子啃几口馒头,累了躺在沙窝里打个盹。有人中暑,有人感冒,有人受伤,但没有一人退缩。

  2002年秋天,总队组织参观后勤基地时,官兵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沙漠荒丘不见了,550亩苜蓿层层翻着绿浪,一排排树苗长成“防沙卫士”,一座田、林、路成网,浇、灌、排配套的绿洲拔地而起。

  宁夏滩羊肉质好,总队深入调研后决定在这里修建一个肉羊生产基地。没有路,官兵们就边铺路边拉物资;没有卡车,就用推土机拉着手扶车厢往沙窝里拖;没有施工队,就一砖一瓦自己干。2004年春,一座占地1.5万平方米,年存栏1600多只羊的羊场出现在官兵眼前,肥硕的滩羊、小尾寒羊和国外知名肉羊品种萨福克“住”进了舒适干净的圈舍。当年就产肉1万多公斤,不仅部队供给率达到了100%,连一些慕名来的单位也得到了满足。

  总队还在这里建立了由农副业基地、支队军需股和地方保障公司组成的预约、管理、监督、供应“四位一体”的社会化保障机制。每天早晨8点,服务中心都要指导地方保障公司把肉和菜按照订单装箱,上午11点前就全部分送到各个基层中队,供应率达100%。与传统的从市场上购买相比,单是这项改革,每年就要节约经费近百万元,基层官兵也大大受益。

  为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总队又先后在这里建起了年存栏3000只的现代化羊场和存栏5000只的禽舍,开挖鱼塘40多亩;种植了160亩经果林和10亩高档鲜食葡萄园,设计建造了拱架式500米绿色瓜廊、休闲垂钓亭等观赏园艺;修建了优质种苗繁育基地1栋,高科技蔬菜温室大棚23栋,并在国家外专局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实施“引智工程”,先后推广应用新技术10项,引进种养新品种16个。他们还先后邀请国内外专家近百人,为基层部队提供人才培训和信息咨询;举办农机、植保、畜禽养殖等各类技术培训班10余次,分期分批选派技术骨干到区内外种养殖示范园学习培训20多人次;指导支队和基层中队新建太阳能保暖式猪圈、禽舍、蔬菜温棚100余栋,形成了以总队后勤基地为龙头、支队服务中心为骨干、中队种养殖为补充的生产格局。

  据介绍,2011年全总队自产蔬菜38万多公斤,产粮23万多公斤,农副业生产收益190多万元,蔬菜、肉蛋自给率达到80%以上,使总队官兵们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自产的“绿色蔬菜”和“放心肉”。近年来,基地先后被评为“宁夏沙漠治理试验基地”、“银川市放心肉生产基地”和“国家级引进项目改良示范点”,开发治理“西沙窝”的经验也被国家外专局列入“引智工程”,在全国进行推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