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可口可乐"见证中美经贸破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8 10:5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据新华社上海2月27日电(记者许晓青)“40年前发表的中美《上海公报》,给了可口可乐一个新的机会。”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大中华区及韩国区总裁鲁大卫,在中美《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之际在上海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这样回顾。

  1979年,在中美正式建交后不久,一种冒着气泡的棕褐色液体,被装进玻璃瓶,坐着火车从香港经广州抵达北京,共有3000箱。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大陆市场,被视为中美关系融冰、建立经贸往来的一个历史性标志。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贸易额增长了180多倍。鲁大卫说,以可口可乐为例,从1981年北京五里店的首条装瓶生产线投产,至今在中国大陆已有41家装瓶厂,公司在华累计总投资达50亿美元,员工总数达5万名。

  颇具戏剧性的是,对大卫而言,他比那3000箱可口可乐更早抵达新中国。1975年至1977年间,中美关系融冰后,大卫随当外交官的父母在北京居住了2年多时间,他成了当时京城里少见的洋学生。“我在三里屯的北京五十五中学就读,整所学校只有我一个外国孩子。中学时代改变了我的人生,我爱上了中国和这里的人民。”

  直到1979年的某一天,还在读书的大卫从香港返回北京度假,在故宫游玩时意外地买到了一瓶可口可乐。“在承载千年文明的故宫,居然能买到美国的可口可乐,我当时很惊讶,我相信中国的改革开放真的发生了。”他说。

  大卫1988年加入可口可乐公司。那一年,可口可乐在上海合资的申美饮料厂即将投产。随后,他又被公司派到海南岛独立主持新建装瓶厂的工作。

  20多年来,大卫的人生与太平洋两岸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亲自负责和参与了企业与上海特奥会、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以及上海世博会的合作项目,他带领企业员工为姚明、刘翔等“中国面孔”加油喝彩。他认为,这是在将年少时所看到的“乒乓外交”“体育外交”进行一种美好的延续,可以搭建起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

  “今天,在关注中国城市市场的同时,我们将眼光投向广袤的农村。我们积极参与了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在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设厂。”这位总裁告诉记者,“2012年至2014年,可口可乐整个系统已确认将在华追加40亿美元投资。”

  鲁大卫把自己比作“《上海公报》的孩子”。他说:“我从1975年开始参与见证了中国整体的变化,我有一个很深的信念,中国将不断发展;我很高兴看到,早期改革开放令更多的外国人把先进理念带到中国,而今更多的中国人赴海外留学、旅游,中国和美国正在相互学习。”“就好像许多中国人到美国去学习一样,我是从美国到中国学习的一个较早的样本。”

  而今大卫又把自己的儿子送进北京三里屯的五十五中学,让孩子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汉语。“我很高兴,孩子们的中文比我还好。”大卫谦虚而富有自信地说。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