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国看涨亚洲经济体货币 调整政策转嫁通胀压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8 12:5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月28日,欧洲央行将对外宣布再次进行三年期贷款招标,亚洲经济体货币再度看涨。此前,亚洲经济体货币兑美元汇率曾于1月出现大幅度升值,被国际舆论形容为“呈现爆发式上涨”——有些货币在1月份的涨幅达到过去20多年来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新加坡大华银行经济分析师全德健对本报记者表示,这说明投资者更趋向于投资风险较高但获利会更大的产品。

  亚洲经济体货币升值背后的一个显著诱因,就是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据统计,自从美联储表示将维持超低利率政策到2014年,全球已经有130亿美元的资金涌入印度、印尼、韩国、泰国等地的股市。亚洲经济体货币今年初出现2006年以来最强劲开局,就与此有密切联系。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新兴市场联席负责人托路易认为,美联储的政策是支撑亚洲经济体货币中期走势的主要因素。目前,美元利率接近于零,资本会寻求投资收益率更高的资产,亚洲经济体货币兑美元汇率仍将继续上升。当前,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是,美国是否或何时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东盟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主任魏本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经济的复苏很不稳定,美国的债务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因此有可能再次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

  经济分析机构“环球透视”美国首席经济学家奈杰尔·高尔特认为,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的概率在60%以上。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出于对世界经济在今年内下行风险减弱的预期,预计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会进一步升值。

  美国外汇交易服务提供商嘉盛资本集团高级分析师丹尼尔·黄对本报记者说,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的可能性非常高,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自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美国经济发表“鸽派”言论后,市场对其在较短时期内推出量化宽松的预期增强了。高尔特表示,如果美联储推出新的量化宽松措施,美元将趋于贬值,并将促使国际资本流入收益率更高的投资场所。这意味着,美国以外的国家如果想避免它们的货币过快升值,就必须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有经济学家对本报记者表示,美联储的经济政策是服务于自身经济需要的。它的政策目标有两个,一是促进充分就业,二是保持通胀率在合理区间。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者,美联储的政策对世界经济有重要溢出效应。但是,在自身经济问题缠身的情况下,美联储的眼睛只能“向内看”。

  舆论普遍认为,随着美元流动性的进一步增多,亚洲经济体未来面临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亚洲经济体的出口不仅将受国际需求下降的影响,还将受到货币升值的抑制。二是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胀的控制,一些亚洲国家也开始将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如果再加上美国有可能实施的量化宽松,可能会导致输入性通胀,进而加剧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难度。(本报驻泰国记者 王慧 本报驻美国记者 吴成良)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