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咨询人士称国内放开进口片业务是大概率事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8 13:0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2月28日北京讯(记者 蒲波)近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该协议内容包括中国将在过去每年引进20部美国进口大片的基础上,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配额,以IMAX和3D电影为主;美方票房分账比例从原来的13%升至25%。“与狼共舞”成为互联网的一个检索热词。

  更多美国大片进来了,国产片怎么办?美国分账比例提高了,中国院线怎么办?更多3D、IMAX影片进来了,中国的3D、尤其是动画制作怎么办?……网络上,议论声四起。

  狼来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增加美国片进口,是大势所趋

  “狼来了?这是老生常谈了。”青年导演王凌非最近正在外地从事3D影视拍摄,他听闻WTO电影协议的内容,并不忧心。

  “增加美国大片的进口,这不是突然出现的情况,”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电影学博士、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编审叶宇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这是大势所趋,对中国影业来说也是利好消息。

  叶宇介绍到,从中国一开始加入WTO,电影谈判就是一个焦点,这是解决美中围绕出版物市场准入问题贸易争端的延续。

  2007年,美国曾把中国出版物市场准入问题诉诸世贸组织,声称中国对于出版物、电影、音像制品进口和分销的有关措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此争端延续两年多,尽管中方上诉,WTO专家仍然维持原判,即支持美方的大部分诉求。中国同意于2011年3月19日以前对美进一步开放娱乐产品市场。

  据艺恩咨询咨询经理刘翠萍透露,从去年开始,中国就已经不让3D影片或IMAX影片占用20部分账大片的指标了,名曰“特种影片”。“中国需要3D影片或IMAX影片来鼓励电影院建设的发展。”

  美方分账比例提高,影响了谁?

  国内放开进口片业务是大概率事件

  协议规定,美方票房分账比例从原来的13%升至25%。对此,美国媒体分析,美国电影产业每年将会有数以亿计美元的收入增长。每一部好莱坞电影有望在中国多获得2000万到4000万美元的票房提成。

  可是在中国的娱乐业咨询人士看来,美国片商的利润并不会如计算那么高,只是看上去动作很大。刘翠萍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分账影片提成的计算有一个复杂公式,票房在4500万以下,按13%的比例提成,之后每过1000万,加0.5%,但不能超过17.5%。也就是说,超过1亿2500万部分,以17.5%来分成。这就是为什么消息称美国电影票房从13%提高到25%的原因。

  目前,只有中影和华夏才能发行国外影片。“美国电影票房分成提高,也就是将中影和华夏口袋里的钱掏出来,放到美国片商的口袋里。其实,对民营电影公司、院线和电影院都没什么影响,”刘翠萍说。

  据艺恩咨询统计,2011年中影、华夏仅从引进进口电影这一项业务上就获利超过10亿元。而华谊兄弟2010年全年的净利润也才为1.53亿元。“国内如将引进、发行业务开放,则对博纳、华谊等发行能力较强的民营电影企业形成重大利好。”

  刘翠萍特别指出,中影集团拟上市公司中并不包括具有垄断特权的中国电影进出口公司,“这说明垄断权与资本市场对接仍有政策障碍,故我们判断,通过市场化手段对民营电影企业放开进口片业务是大概率事件。”

  目前,电影行业中,对增至三家拥有进口影片发行权的公司的呼声,也愈发增高。据刘翠萍透露,包括博纳影业、华谊兄弟、万达集团,甚至是国字号背景的上影集团,均有意获得这张“牌照”。

  国产片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

  应加大电影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中国电影整体提高

  2011年,《失恋33天》成为备受瞩目的票房黑马,在与进口片《丁丁历险记》的对垒中,狂收3亿多票房。

  “这种战争不拍打,”电影频道编审叶宇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电影需要去适应国际游戏规则,以内容为王,积极捕捉市场的需求。“这实际上就是‘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电影该怎么办’的问题,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从上世纪30、40年代就开始了。”

  叶宇以为,电影院就好比超市,院线就好比是道路。院线是被选择的,院线的生存目的是提供文化服务以获取利润。“超市少了,就一条马路,法拉利、奥拓在一起跑不开的,只要渠道资源打开了,就不会出现大冬天抱着棉被去买《阿凡达》票的现象了。”

  “中国电影市场的消费格局还没有形成,”在叶宇看来,实现100多个亿的电影票房“并不容易”,与牛奶等生活用品产业相比,不算什么。好莱坞大片的涌进,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也有个良好促进。比方说,国内可以进一步借鉴学习文化产品的成本控制、市场营销等,中国电影不只是艺术上有所提升,在产业能力上也能有所提升。

  对于如何拓宽国产电影的生存空间,加大电影基础设施建设,是业内共识。“比如有一轮院线、二轮院线和三轮院线,对娱乐体验要求高的观众,喜欢小资情调的观众,可以去一轮院线欣赏电影,但是许多电影爱好者追求的不是‘那个范儿’,爱电影的初衷不是为享受影院的增值服务,就可以选择二、三轮院线。”叶宇说。

  从1995年开始,电影频道一直承担扶持中国电影的任务,每年会花很大一笔钱在电影购买上,助推中国电影人才的培养积累以及电影产业的发展。

  叶宇呼吁,关注和扶持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应该帮助中国电影的整体提高,不能仅仰仗几个大导演拉动中国电影的市场份额,重要的是那80%,而不是20%。”他透露,由于新媒体广告的分流,电影频道购买国产片的能力下降。

  中国3D展会密集

  买设备不差钱,壁垒是人才和内容

  因为痴迷3D影视制作,青年导演王凌非一头扎进这个领域已经2年多,他笑称“这是一场革命”。

  王凌非和一群归国电影技术人才效力于东方意象影业公司,主要致力于面向欧美电影市场的高端艺术电影、文化考古类专题记录片的创意、拍摄制作和投资,同时也为好莱坞诸多电影制作公司提供长期代工服务。

  谈到国内3D影视发展现状,王凌非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中国人做影视现在不缺钱,3D方面的展会多,影视机构的3D设备上马速度快,产业发展的壁垒是人才和内容,现在国内缺少能把3D软硬件运用得炉火纯青的人才。”

  王凌非介绍到,要把3D技术运用到视听语言中很不容易,设备笨重,操作复杂,后期制作难度大,成片周期长。“我看了3D电影《龙门飞甲》,很能理解徐克导演在视听语言上牺牲了什么。”

  但是,有实力的制造商、投资方都愿意做3D产品。“回报难以估计,但是大家都愿意抢占先机,这是一种心态,”王凌非话锋一转,他表示:“耍花枪要耍,若让技术伤害的内容,就不值了。”

  对于增加引进美国3D、IMAX影片,王凌非表示,没什么好担心的,观众不会因为影片是不是3D,而抛弃一部好片子。“其实,3D、IMAX电影培养了国内观众的观影习惯,希望到影院去寻求一种体验和快感,排大队、买黄牛票也要去看。增加进口,也是顺势而为,普通观众的观影需求会越来越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